孫鵬飛 焦臣道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籃球作為廣大少年兒童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除了學校體育課程之外,社會上籃球運動培訓機構的開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我國籃球事業發展來說,從小建立并培養青少年對籃球的興趣至關重要。現階段,我國多數學校已經開設了籃球課程,但僅有基礎訓練,不論是教師專業水平,還是場地,均無法滿足青少年籃球訓練需求,青少年籃球俱樂部應運而生,為青少年籃球運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豐富了青少年課余生活的同時,也促進著我國籃球事業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首先影響著俱樂部本身的發展,然后也阻礙著青少年業余籃球訓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規范社會中青少年體育組織管理,重點提倡加強對青少年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
1999 年,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創建青少年業余體育俱樂部的工作思路,2000年出臺了《關于進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相關試點單位應當擁有自己的體育場館與專業教練,這也是今后國家倡導并引導發展的,旨在廣泛開展青少年日常體育活動的社會組織,具有社會主義公益性質。
我國青少年籃球俱樂部于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形成,最早由學校體育教師自發利用課余時間所開設,開設地點主要圍繞學校周邊,到了20世紀90年代逐漸繁榮,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籃球培訓組織之外,還相繼出現了由社會各界投資的青少年籃球俱樂部與籃球訓練營,這些俱樂部不僅促進了籃球產業化進程,同時也取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
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設立從形式上彌補了學校開展籃球體育教學的不足,也從另一方面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對籃球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我國籃球事業培養后備人才,豐富籃球訓練的發展形勢。當前,國內大多數業余籃球俱樂部是在籃球運動組織內部、興趣網站、業余體校、體育學校等小范圍內推廣,沒有專業指導人才,大型籃球俱樂部數量極少且大多不成規模。但不可否認的是,籃球俱樂部的存在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價值,也必將掀起一股浪潮,成為未來社會體育發展主流形勢。
首先,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成立有助于豐富青少年課余生活,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培養青少年體育精神,發揮出競技體育、德育體育、終身體育以及心理教育等功能,且能夠為我國籃球事業培養后備人才,尤其是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于健康的關注度也日漸提高,而籃球運動不僅有助于青少年身體骨骼發育,還能夠在運動過程中促進眼球運動,緩解眼部睫狀肌疲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視力狀況。其次,籃球是一項合作競技運動,可以在教授青少年籃球基礎知識過程中,逐步培養青少年的合作意識與競技意識,長期訓練還有助于青少年籃球技術與專項素質提高,既可以培養青少年熱愛集體、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籃球訓練的隱性德育功能,也可以培養青少年的肢體協調性與耐心,促進青少年身體骨骼良好發育的同時,還能有效緩解緊張、怯場、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進而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我國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展到今天,受眾群體逐漸擴大,參加訓練的青少年與其家長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支持,為俱樂部發展增添助益,加之當前我國各年級學校實行“雙休制”與“寒暑假”,從客觀上為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保障,很多家長會在孩子放假階段為其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與才藝訓練課程,但市面上培訓班種類繁多,也成為俱樂部的競爭對手,怎樣實現良好的管理很關鍵。
盡管報名參加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成員對籃球運動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但也不可避免部分青少年是在家長的要求下被迫參加。我國俱樂部畢竟起步較晚且大多為營利性質,在管理運營上沒有較為完善的機制,相比于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俱樂部來說,組織機構不健全,各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甚至很多俱樂部由于是政府部門投資,管理機構會直接由政府行政機構人員擔任,俱樂部經理無法直接參與,導致權力集中而缺乏約束力,尤其是當地籃球協會過多干涉俱樂部經營管理。
現階段,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管理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問題較多,有待處理,如訓練場地不固定、會員訓練時間不固定、贊助商與政府資助較少、自負盈虧等。大多數俱樂部依靠會員繳納的費用來完成經營,在管理經營上也存在組織機構不合理,管理制度不規范,缺乏專業性管理人才與籃球教練,管理運營不透明且不合理等。以青少年業余籃球俱樂部為例,影響其管理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調查發現,當前很多青少年業余籃球俱樂部的成立者都是基于個人興趣愛好,并不具備專業管理能力,加上國家對于俱樂部的成立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導致多數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運營方式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俱樂部學員大多為男生,女生極少。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籃球是男性運動,俱樂部對宣傳也不夠重視導致。三是俱樂部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創新性與理論知識講解。四是俱樂部缺乏統一管理,教練聘請沒有詳細要求,其綜合素質還有待加強。
調查發現,當前青少年籃球俱樂部中男生比例超過總學員的90%,而女生人數不足10%,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主要由于社會對籃球的普遍偏見和女孩子不喜歡運動等因素。研究表明,青少年籃球俱樂部面對的對象是中小學生,他們大多會受到周圍人對體育運動認知和積極性影響,甚至部分青少年會以家長的興趣為興趣,聽從家長的意見選擇培訓班等。對于青少年來說,其對籃球的認知不夠深,主要停留在興趣階段,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訓練重點在于讓學員了解籃球的基礎知識、動作技巧、心理素質等,且為了提高學員學習興趣,訓練方式應當避免常規化和程式化,要兼具科學性與創新性,因為籃球基礎訓練屬于循序漸進的過程,青少年好奇心重,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遺忘,“三分鐘熱度”的現象常常發生。在訓練過程中,要充分吸引學員注意力,反復訓練,以幫助青少年打好籃球基本功。另外,任何體育運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對運動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較大,而青少年參加籃球俱樂部往往是因為興趣,這遠遠不夠支撐他們的籃球訓練,俱樂部教練還需要有意識地提高學員“奮斗、拼搏、頑強、堅韌”等優良品質,而籃球基礎動作訓練即使創新了訓練方法,其技術、戰術的條條框框也很容易令青少年失去學習熱情,進而放棄籃球訓練。
教練是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展的關鍵要素,是籃球運動訓練的直接設計者、活動者和執行者,可以說,教練是俱樂部的核心。但當前大多數地區的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存在教練專職化較低、缺乏專業教學經驗、女教練極少等問題,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教練多為男性,年齡在18~40 歲之間,專職教練較少且很多都是地方體育院校的學生兼職,他們雖然具備較高的運動等級,但教練等級卻不高。在實際教學中,他們重視提高學員的籃球技術與動作要領掌握,忽視了學員的德智美全面發展,加之教練待遇不高,導致他們工作積極性欠佳,工作內容以完成俱樂部指派的任務為主,缺乏動力和創新力,也沒有更多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教練員在市場的流動性較大,大部分教練員是在俱樂部工作過程中積累一定的經驗和人脈。并且對教練員的培訓較少,機構自身組織的培訓存在局限性,培訓質量也參差不齊,而兼職教練員方面也存在時間沖突等問題。總體來說,當前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教練大多缺乏經驗,教學方式單一,缺少先進的籃球理念和教學方法。
第一,政府應當給予當地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全方位得監督和支持,嚴格審查俱樂部管理人員辦學資質、教練資質、訓練場地情況等,為符合辦學條件的俱樂部開通綠色通道,同時利用行政手段在俱樂部和中小學校之間搭建合作橋梁,促進二者之間的合作,為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完善運營管理制度,由于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特殊性,管理人員不僅應當具備專業管理技能,還應當掌握體育、籃球方面的基本知識。根據當前的管理部門,優化人員結構,努力學習國內外優秀俱樂部的成功經驗和管理方法,并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招生、訓練同等重要。管理人員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俱樂部的經濟效益,不計較暫時的虧損,積極尋求商業合作,招攬專業性籃球人才,逐漸形成具有特色的俱樂部并在一定區域內產生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俱樂部的良好運轉與健康長足發展。
第三,組建更高水平的固定教練團隊,制定合理的薪資制度,如可以增加底薪占比,將資質證書、運動經歷和滿意度評價作為績效薪資,盡量選擇全職教練。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定期組織教練參加培訓,提升教練團隊的綜合素質能力。
第四,創新訓練方案,根據不同學員的身體條件和性格特點分組展開訓練,制訂個性化的訓練方案,以滿足學員的多樣化需求,如有的學員僅僅將籃球作為興趣愛好,加入俱樂部,旨在豐富課余生活與強身健體,這些學員相對穩定,俱樂部可以給予一定力度的優惠,并在教學中增加籃球游戲,運用多變的訓練方式吸引更多學員。而有的學員則非常喜歡籃球,希望以后可以成為專業的籃球運動員,針對這部分學員,俱樂部可以增設籃球專業技術訓練,并輔以理論知識教學,定期觀看專業籃球賽事,有條件的俱樂部還可以定期聘請專業籃球運動員授課,增設考試情境模擬等,為學員今后的籃球運動生涯夯實根基。
第五,增加訓練場次,調控學員的男女比例,從學校和家長層面入手,加大籃球運動的宣傳力度,宣傳女子籃球在體育比賽中的地位,給予女學員一定程度的優惠,同時制訂適合女子籃球的專項訓練方案,加強和學校之間的戰略合作,以借用或租用的形式,盡可能多地增設訓練場地,增加訓練場次,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當前,我國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管理運營存在諸多問題,不論是師資力量、硬件設施,還是訓練方式方法,都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影響并制約俱樂部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資金來源單一且不足、訓練場地不夠、招生宣傳不到位、訓練時間和方式缺乏創新等。各地政府應當給予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充分的支持,包括硬件與資金等各個方面支持,俱樂部在訓練方式上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高師資力量、促進俱樂部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以及開展“體教結合”訓練等方式,全方位地發展青少年籃球俱樂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青少年籃球俱樂部的作用,為我國培養出色的籃球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