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為滿足城市軌道交通規模的持續發展要求,在城市軌道交通機電、通信與信號等設備的裝配、操作以及檢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型、技能型人才[1],為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建設提供發展態勢良好的平臺。
培養能夠從事軌道交通機電設備的生產、調試、操作與維護保養等崗位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2],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3],培養有思想覺悟、道德與技術并修、能較好地完成校內外相關課程學習、具有較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
1)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為指導前提,按照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中配套實施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輔以管理制度及評估方法的人才培養的過程。
2)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確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實行“2+1”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即兩年校內理論課程學習加上3 個月跟崗訓練和6 個月頂崗實習,“2+1”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 所示。兩年理論學習中按課程需要穿插數周課程設計,讓學生在相關實訓室進行課程技能訓練,以某些實物或具體工作任務為指向,引導學生以“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或以獨立或小組配合的方式完成整個學習過程。“2+1”中的“1”是指第三學年前3 個月進企業跟著企業師傅實習,學生在此期間可詳細規劃自己的職業,也可以參與某些崗前綜合訓練;后期6 個月由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職責,直到完成頂崗實習。

圖1 “2+1”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如圖2 所示。構建以“創新發展”理念為指導[4-5],以人文素養為基底,以職業能力課程、職業拓展課程、職業實踐課程為高層的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學生就業后具有可持續職業發展的能力與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基本技能。同時,為深入了解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強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深化學習與工作的結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通過對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及兄弟院校的走訪、調研、學習,參加校企合作研討會,分析得出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畢業生在職業生涯里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并歸納出專業素質及職業能力要求,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2]。

表1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的崗位職責、專業素質及職業能力要求

圖2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圖
1)師資團隊。專業在校師生比不低于1∶18(不含公共課),數量在10 名以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大力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每年引進青年教師。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帶頭人具有教授職稱,其對于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機電行業、專業發展情況了解較多,能與軌道交通行業企業單位聯系,了解行業相關專業崗位缺口,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及教學科研能力[6]。專任教師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專業實踐能力、獲得交通運輸等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和中級及以上職稱,對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并能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兼職教師來自當地軌道交通專業相關行業和企業[3],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思想端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業務能力過硬,能夠承擔軌道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指導以及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等任務[7-8]。
2)教學實施。①鉗工實訓室:完成“機械零部件加工”課程相關教學項目。②線路安裝實訓室:“電工技術應用”“供電系統”課程相關教學項目。③電工電子實訓中心:“電工技術應用”“電子產品制作”“電氣控制”課程相關教學項目。④自動化實訓中心:“PLC 控制電路安裝與調試”“常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維修”“氣動與液壓系統安裝與調試”“傳感器應用技術”“電氣控制”課程相關教學項目。⑤單片機實訓室:“單片機原理”課程相關教學項目。⑥城市軌道交通實訓中心:“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機電設備”“AFC 系統”“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課程相關教學項目。依托校內沙盤實驗室、AFC 實驗室和地鐵公司拓展學習深度和廣度,多維度地拓展學習,提升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組織師生到兄弟院校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如2021 年9 月參加了“捷安杯”軌道列車司機學生組賽項,2021年12月參加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師生相互激勵,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校企發展為依托。因此,應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9],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融合,以達到職業教育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兼具[10],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