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高媛,女,天津人,廊坊市運輸管理處,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駕駛員培訓行業服務優化。
[ 摘要 ]
標準化理論優化駕駛員培訓項目主要就是通過工業工程以及人機學相應理論,結合駕駛員培訓的實際特點針對教練員的實際操作流程展開有效的規范,并且展開標準訓練,加強教練員的整體配培訓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培訓過程展開分析,分析每一個項目,針對整個培訓期間的時間、人員以及車輛等展開相應的管理和優化設計,加強培訓整體的效率以及效益。
[ 關鍵詞 ]
標準化理論;駕駛員;培訓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16
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當前社會私家車的整體數量在進一步上升,駕駛員的培訓市場也越來越大,考證具有一定的難度,一證難求。相關資料顯示,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主要因為駕駛員自己駕駛而出現事故導致死亡的大約占據72 %。駕駛員自身的駕駛技術以及對于交通規則的把握,屬于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歸根結底,主要原因就是駕校內部的教練員整體培訓的質量很低,導致學員自身的安全意識不夠,駕車技術也不過關。為保證駕駛員以及每一位交通參與人員的安全,針對駕駛員展開更為嚴格的培訓以及考核已然變為駕校的重要工作內容。但是當前對于駕駛員的培訓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培訓過程較為隨意、管理模式十分落后等。培訓人員、培訓時間以及培訓資源的調配工作等均不夠合理,對培訓程序展開有效規劃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主要針對標準化理論優化駕駛員培訓效率的途徑展開分析和研究,以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相關研究
當前駕駛員培訓機構展開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群體。大學生練車的時間都是課余時間,所以練習駕駛的時間比較松散,他們的文化程度較高,而且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十分年輕還容易沖動。但是,大多數教練員的文化程度卻不是很高,針對部分老司機進行考核,他們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教導,對于交通規則的理解也簡單粗暴,使得教練員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甚至還會在培訓過程之中出現教練員與學員之間發生矛盾的現象。為了有效加強培訓的整體效率,加強人員、培訓場地以及時間的整體利用率,針對培訓需要展開科學優化。
當前教練的教學方式十分隨意,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駕駛技術以及經驗展開對學員的教學。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來制定每一個環節考試項目的實際特點,結合教練員以及學員的基本特點,利用以下幾種手段展開教學:第一,分批次安排全部教練員進行外出培訓,學習更多優秀教練員的教學方式,加強教練的教學水準。第二,分析每一個訓練項目的基本操作流程,研究更為適宜的操作手段,將一些非必要的動作進行刪減,優化教學模擬訓練流程,規劃教學手段以及專用教學用語。第三,定期針對駕駛員展開理論知識方面的培訓工作,加強教練員針對汽車駕駛教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水準,加強教練員自身與交通實際進行聯系的基本能力。第四,需要定期針對教練員展開座談會,和優秀的教練員展開座談交流,促進同行之間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同時還可以創建學員反饋機制,抽出時間專門聽取學員提出的意見,科學地改進教學基本方式以及內容。第五,依照相關資料展開科學總結,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依照駕培新的標準指導針對教練員展開科學培訓,使教練員在授課的時候更加規范化。依照最終的培訓效果、學員對授課的反饋和最終過關率創建相應的激勵制度。
2 駕駛員培訓上崗的基本要求
駕駛員自身一定要保證駕駛的安全,在開車的時候注重操作安全性,并且針對駕駛人員展開定期的考核,比如對駕駛技術等方面進行考核。以駕駛人員自身的專業化知識、駕駛安全知識以及駕駛技術等作為教育要點,對新招聘來的工作人員以及內部管理人員展開重點培訓,進一步加強他們在突發情況之下的應對能力。真正做到“先培訓,后上崗”這一培訓和管理制度。工作人員通過培訓考核之后才可以正式上崗。在培訓過程中,需針對駕駛人員展開車輛養護的相應培訓,使駕駛人員能夠在車輛行駛之前將可能會發生的故障排除,不僅是運輸行業需要對駕駛人員有上述要求,標準化理論優化駕駛員培訓也要達到科學要求,駕駛員才可以驅車上路,這樣符合出行安全標準。
3 道路交通事故出現的主要影響因素
3.1 人的因素
人屬于道路交通安全之中的主體部分,主要包含對道路的使用者,比如機動車駕駛人員、乘車人員以及騎行人員等等。當道路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司機自身的疏忽、違章以及操作不當等所致;或者是道路上的行人以及非機動車駕駛人員沒有遵守交規而導致交通事故的出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活動變得更為頻繁,人和車輛之間、車輛和車輛之間出現交通沖突的幾率變得更高。因為人們會受到周圍生活環境以及施工環境所影響,人們的自由程度變得更大,這也是導致交通事故多發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人們傳統的交通出行觀念以及出行習慣等都出現轉變,但是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做出很明顯的變化,人們在自身的群體文化素養均值不高的前提下,導致交通事業出現很大的不協調性,大家交通意識的轉化速度和道路交通的進一步發展、機動化水準的不斷提高等要求處于不協調位置,還有交通管理這項新技術以及新形勢等也會出現不協調,這都是導致交通不安全現象出現的基本因素。
3.1.1 駕駛員自身因素
根據近年某省道路運輸的一些特大交通事故的詳細分析調查可以得知,駕駛人員需要負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占總體的78 %,而且死傷人數也占3/4。所以,道路運輸交通安全主要的工作就是對駕駛人員的安全駕駛工作給予關注。針對肇事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展開實踐研究,結果顯示,駕駛員在進行觀察、判斷和操作這三個基本環節上所出現的失誤是導致交通事故出現的基本原因。比如,駕駛員對外界的感知出現錯誤、針對交通情況判斷不夠準確以及遇到事故的時候反應不夠及時等。
3.1.2 行人和騎車人員
我國當前處于城市化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之中,很多大、中城市已經逐漸邁進機動化交通發展階段,但是很多小城市以及偏遠農村依然是以非機動車為主的非機動化交通社會,人們出行的整體安全意識不夠,尤其是一些道路上的行人、騎自行車人員以及摩托車駕駛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十分薄弱。針對已經出現的道路交通事故展開詳細分析,因為行人以及騎車人員不會行走在非機動車道,還會搶機動車道,很多行人在遇到車輛的時候來不及反應,騎車人員面對車輛的時候也來不及剎車和變道,這些都會導致交通事故的出現。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已經開始涌進發達地區以及城市。沒有加強社會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民群眾整體的交通安全意識,導致道路運輸交通的安全依然不能夠得到有力保障。
3.2 營運車輛的主要因素
3.2.1 載客車輛
當前,各個級別的道路實際運輸管理機構需要依照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針對進入道路之中的運輸營運客車進行嚴格審查,車輛自身的動力性以及安全性等都要有所提升,所以車輛自身機械性原因所導致的交通事故現在十分少見。但是,因為我國北方地區冬夏溫差比較大,使得道路行駛路況十分惡劣,會給營運車輛帶來很大損害,一些車輛還會存在帶病出行的情況,這也是導致行車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
3.2.2 載貨車輛
當前,在很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網中,載貨汽車的數量依然在持續增長,道路的修建速度依然與之無法相較,使得道路交通變得十分擁堵,交通混亂。這是促使交通事故絕對數以及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增長得比較快的主要因素。道路運輸車輛的進一步增多,導致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形式變得十分復雜,尤其是目前在道路上依然還有出行不符合標準、安全技術檢驗不合格甚至報廢車輛出現,導致交通安全事故頻發。在針對危險貨物運輸的車輛交通安全方面,有關部門需要給予特別關注。近些年,省市之間依然會出現多次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雖然沒有帶來較大的人員傷亡,但是交通事故帶來的罐體漏油以及漏氣的情況會給周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針對化學危險品的運輸車輛,需要保證其運輸安全,針對危險品運輸的駕駛人員也要加強對其安全意識的培養,還要促進其駕駛技術的提升,使駕駛員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能夠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或者是降低事故的危害性。
4 基于標準化理論優化駕駛員培訓效率的途徑
4.1 學員培訓的時間優化
原來的培訓主要通過集中展開的形式,每一組學員每天需要6個小時展開跟訓,每一位學員每天的練習時間比較短,而等待的時間很長。主要以多名學員作為一組,每天只會練習2~3次,每次練習的時間為10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都在排隊等待練習。時間整體的利用率大約為7 %,效率比較低。學員自身沒有事情做,只能在旁邊刷手機,招致抱怨。經過相關研究和分析,參加駕校的培訓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上班工作的學員,他們白天上班不能夠請假練習駕車,對于駕照的需求比較急切。二是時間十分靈活的學員,全天都會有時間進行練習。三是學生學員,他們練車的時間十分零散。針對這些情況展開詳細分析,逐漸對培訓的具體時間展開科學優化。
4.1.1 針對全部學員展開分流
針對學員的具體時間實際分布情況,將學員分成兩個班級。早晚班,早上5點到8點、晚上5點到8點;正常班,上午8點半到11點半,下午2點到5點。這樣的時間分配可以有效實現學員以及教練員之間的輪換,能充分運用場地內部的車輛,這樣一來,同樣一個場地以及同數量的車輛就能夠容納原本練習學員人數的二倍之多。通過培訓機制的運行,培訓效果十分顯著,獲得了教練以及學員的一致認同,有效解決了上班人員因為時間無法練習的難題,在不影響其工作的前提下還可以完成練習。教練人員還可以為學員提供休息的時間,提升教練人員整體的培訓效率。
4.1.2 優化培訓過程
對于駕駛人員的培訓過程進行科學優化,并且對全部的培訓項目都要進行詳細的分析,依照相應的理論制度,針對駕駛的動作以及駕駛員和駕駛時間都要進行分析,去除不相關的步驟,保留那些具有必要性的操作環節,可以效仿一些企業,設置排隊等候這一區域,在特定時間展開工作人員的交換,每一次換人都會縮短時間,最終做到無縫銜接。通過這種方式給予優化,每一輪操作的時間都可以得到有效縮短。
4.1.3 提升培訓效率
每一次的實際訓練時間減掉一半,由原本的10分鐘變為5分鐘,這樣每天人員輪換的實際次數就會增加,每一輪等待訓練的時間也會縮減,變成最終每輪只需要等待半小時,在等待的時候,學員可以針對練習內容進行思索,這樣可以促進培訓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4.2 針對培訓場地的優化
培訓機構的訓練場地分散,使得訓練十分不方便,而且培訓效果也不好。整理以前學員反饋的相關意見和建議,在考試的時候,每一個項目都需要練習展開,而且駕校內部會因為場地的限制使學員在考試的時候不夠熟悉場地,導致考試不順利。要對場地進行觀察和測量,通常坡起之處的場地很大,練習一周的時間一般約為10分鐘,返回路線比較長,而且不會練習其他相關項目,這樣對于場地的實際利用效率比較低,也會浪費學員和教練員的時間。主要改進方案就是在坡起的位置設置直角以及S曲線等考核項目,能夠將考試鏈變得更加完整,真實地模擬出考試過程。最終提升場地的整體利用率,提高學員整體通關率。
4.3 其他相關設施的優化
要充分利用場地周邊的空地,創建報刊欄,還要張貼駕駛員訓練的實際要求,并且給出相應的注意事項,學員在場地內等候的時候可以展開學習。在休息場地可放置影音設備,播放一些與考試基本情況和知識相關的信息,使學員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等候的時間提升通過率。根據考核場地的實際情況創建最終的考核機制,當考核機制得到完善以后才可以進行考試的預約。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利用系統化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可以逐步優化駕駛教練基本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使教練在培訓過程中具有專業性。通過對相應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在數學模型的創建基礎上,針對駕駛技術進行計算以及優化,可以分析出高效地運用人員、設備以及場地等相關資源的新手段。通過優化,駕駛員的培訓質量得到相應的提升,獲得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基于標準化理論針對培訓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學員的實際培訓時間會變得更久,而且對時間的利用率也會更高,降低學員實際等待的時間,并且針對等待時間展開科學規劃,促進培訓效率的不斷提升。對整體訓練場地進行規劃之后,培訓也會變得更為合理,實際等待的時間也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最終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杜鑫.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經營備案有了過渡政策[N]. 工人日報,2021-06-29(005).
[2]曾誠. 關于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31(1):25-28.
[3]李旭升. 淺談汽車駕駛員培訓中的安全教育[J]. 時代汽車,2020(2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