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萬鋒
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識,這時思維導圖不僅是課堂的教學輔助工具,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學科思維,可作為信息處理工具,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本文以此為基礎,將思維導圖融入初中學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對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并以北師大版八年級第八章“壓強與浮力”這一課時為例,通過實際教學案例探討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一、融合思維導圖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拋出問題
物理學科知識與初中學段的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因此如何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踐,應用更加淺顯易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抽象性的物理知識,
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發現物理問題、深入思考并主動解決問題,是目前物理教師深入思考的重難點。為了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促使他們養成利用物理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教師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通過創新課堂導入情境,拋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可以通過教學素材或實驗探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
因此在新課導入環節,物理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再融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通過主題任務發散思維,形成思維導圖的雛形。
(二)復習舊知,展開聯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部分地區的物理教材版本有所更新,但是無論在哪一版本的物理教材中都尤為重視章節前后知識點的聯系。
因此,教師在引入新課后,可以結合上節課或者前幾節課的知識點潛移默化地為學生講授新課知識,通過帶領學生復習相關知識點,使學生可以發揮聯想的作用,引出本堂課的教學主題。與此同時,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已學習過的舊知與新課導入的情境相結合,通過二者之間的聯系展開聯想,啟發思維。
(三)收集素材,獨立構圖
在講授新課知識點的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與大數據設備將相關的素材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理解問題并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積累素材并發揮“學生是課堂主體”
主觀能動性的優勢作用,開展獨立構圖。
(四)合作探究,構建導圖
在獨立構圖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并且以小組協作、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領各組學生共同構建思維導圖。在小組協作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可以與他人溝通,通過碰撞與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使最終的呈現可以達到“1+1>2”的效果。
(五)教師評價,完善導圖
在小組討論完成后,每一個小組需要選舉代表為其他同學講解本組的思維導圖,教師在學生演講完畢后要進行評價,通過投影或者其他多媒體方式,將該組學生的思維導圖展現給大家。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本堂課內容的理解,改善師生關系的同時提高班級凝聚力。
(六)總結鞏固,拓展延伸
在課堂即將結束之際,物理教師要對本堂課進行總結,通過布置習題與作業,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面,以此鞏固本堂課的知識點,達到知識升華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思維導圖的演變過程,通過回顧探究過程提高對思維導圖構建的掌握程度。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實例研究
本文以北師大版初中物理中“壓強與浮力”一課時作為教學實例,通過教學設計具體闡述在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中融入思維導圖的教學流程與教學效果。
(一)教學準備
在教學前必須完善教學準備工作,其中可包含教師準備與學生準備兩大模塊:學生需在課前回顧上一課時的知識點,并就本課時內容進行預習。教師準備,首先需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與大綱的要求制訂教學目標。其次以實際學習為基礎,根據教材知識點內容完成教學設計。最后根據教學方案與教學設計準備對應的教學素材以及PPT。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現在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思考一下,在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涉及“壓強與浮力”的現象?
生:洗澡時的浮力、用吸管喝奶茶、高壓鍋等。
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及時的鼓勵,并在提問完成后播放準備好的教學視頻與素材。播放完畢后,展示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各個要素以及主要構建方法。
2.復習舊知,展開聯想
在引入完成后,教師需提問個別學生前幾課時所學習的向心加速度知識與向心力表達式。在學生學習完畢后,教師需在PPT中展示所學向心加速度、向心力表
達式。
師:剛才大家已經列舉了“壓強與浮力”的例子,并且一起回顧了“力”的相關知識。在壓強與浮力的學習中需要繼續深化“力”的相關知識的學習,那么物體的高度、受力面積和物體所受實際的力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這就是本堂課我們必須完成的主要任務。
借助思維導圖,輔助學生理解公式之間推導的因果關系及邏輯關系,順其自然地使學生獲得對所學知識更全面、徹底的認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技巧,構建較完善的物理知識網絡。
師:下面請大家認真觀看視頻并思考在視頻中液體浮力的來源。(播放人浮在水池中將水排開的視頻)
3.收集素材,獨立構圖
師:請大家根據之前所學,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利用身邊的網絡及參考書搜索、收集相關知識,獨立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教師適時指點)
教師可挑選幾位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先請學生來點評,然后教師進行啟發式的追問。(圍繞核心內容展開教學,有序展開教學內容,把握各內容之間內在邏輯性,提升教學的廣度、深度及效度)
每個人的想法都有共性,還具有個性。思維導圖形式多樣化就是學生思維過程的深刻體現,是學生的勞動成果。
4.合作探究,共建導圖
在對個人思維導圖總結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牛頓運動定律的表達式,并根據班級學情進行小組分配。在分組過程中,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較為一致。
為學生組織小組討論的話題與任務:通過分析“浮力的來源”“大氣壓強的測量”,小組共同創作一份“壓強和浮力”內容的思維導圖。
學生之間的小組協作,可以增強生生互動,有利于提高班級凝聚力。與此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相互分享想法與獨立構建的思維導圖,他們會將自己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傳遞給他人,有利于優勢互補。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過程由一般性思維逐漸轉換至特殊性思維,并且具體地演繹了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從而培養創造性。
5.教師評價,完善導圖
在這個環節中,每個小組要選出代表上前發言,為其他同學展示本組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圖。在代表發言完畢后,教師要開展生生互評工作,即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匯報內容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后由教師總結并在黑板上完善導圖,作為導圖范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每位學生的成果,并且通過小組匯報將每個小組的合作探究成果進行展示,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本質,通過尊重學生開展更好的師生互動,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除此之外,通過小組匯報與評價可以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內容理解程度與認知程度更為深刻,使每位學生都可以正確認識思維導圖的重要性與多樣性,從而更好地構建思維
導圖。
匯報結束后,學生之間需再次討論,教師根據給出的導圖案例補充本組的導圖并完善,最后學生與教師共同展示全班合作的思維導圖。
6.總結鞏固,拓展延伸
在上述教學環節完成后,大部分學生對壓強與浮力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但是如何深刻掌握并靈活應用仍是重難點問題,因此在本次案例課中設置了總結與鞏固環節,通過對本堂課知識點的總結整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有更為清晰的認知。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壓強與浮力”的很多實例是學生常見的,活生生的例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筆者感覺教學總體效果不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但是在教學實踐課結束后,教師通過回顧與反思發現,在本堂案例課中給予學生可以自主思考或者小組討論的時間仍不充足,導致部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沒有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除此之外,在學生理解本堂課的重難點內容過程中,不僅要應用思維導圖,同時還要合并應用探索實驗,通過親手實踐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壓強與浮力”的相關知識點,這是今后該課時的改進方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應用于新課講授,同時還可以應用于復習課、公開課、實踐研究課等,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與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重視思維導圖在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麗,孔紅艷.基于思維導圖的PBL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2021,18(4):203-204.
[2]吳祉婧.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物理復習課教學模式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20.
[3]馬海龍.高中物理合作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