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冬梅
教師將初中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是為了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其變得多樣化、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但是,信息技術也只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它是老師傳播知識所用到的一種媒介,其最大的作用是使傳授的過程變得高效,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原有的教學模式,所以,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將其整合。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將各種高科技手段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把語文學科知識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手段,使其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并發揮最大的效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是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其本質是指教師要在先進的理念、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借助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進,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而信息技術也因此成了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的一種認知工具。教師可以將這種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各個環節,使其能夠與教材內容相互融合,進而產生富有意義的聚集效應,并借助這種方式加快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進度,實現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另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是一種全新的數字化教學手段,它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計算機技術、互聯網資源、多媒體設備、教材內容以及自身的整合性思維能力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高效地完成語文課程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整合理念雖然是新觀念,但是它也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有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授課模式進行創新,構建具有現代化科技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高質量的語文教學。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要求
在信息時代,初中語文課程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科學技術融入教學活動中,這也為語文課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1]。要想讓這種整合實現理想的效果,教師和學生就要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對學生而言,他們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接受和適應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并且能夠跟隨老師的引導快速進入求知狀態。另外,學生還需要學會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自己的學習服務,要能夠準確應用互聯網資源擴展認知范圍,通過訓練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對教師而言,我們要想實現技術與知識的完美融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多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以便在課堂上靈活地使用各種先進設備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資源共享學習平臺,這樣既可以積累更多的教學資源,還能促進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具體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形成形象記憶
在現代科技社會背景下,多種信息技術手段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推廣和應用于教育領域,而數字化教學也成為改善他們授課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可以通過將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符號等信息融為一體,把靜態化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靈活、形象,而且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幫助教師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讓語文知識變得立體、生動、直觀化、多樣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形象化思維能力,提升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2]。
整合式教學模式還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在活躍語文課程學習氛圍的同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在學習《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動畫視頻,讓學生加深對花木蘭的了解,從而提升對詩詞內容的理解?!赌咎m詩》又稱為《木蘭辭》,是一首北朝民歌,講述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巾幗英雄的贊揚。這其中的“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等詩句距離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太過遙遠,他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將其制作成微課,通過具體的影像展示花木蘭對窗織布、翻山越嶺奔赴戰場以及戰后回家對鏡梳妝的情境。學生通過觀看這段視頻,能夠真切感受到花木蘭保家衛國的決心以及照顧父母的孝心,從而加深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感悟。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教師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能夠讓抽象的、復雜的、久遠的課文內容通過先進的科技設備展現出來,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分析和理解,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實現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建富有趣味性的導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態,提高探究積極性[3]。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北方美麗雪景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北方人在雪地中打雪仗、堆雪人,看白色的雪堆積在松枝上,看雪雕,看雪中烤火等,用有趣的視頻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提升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
信息技術的使用還能夠有效節省教師抄寫板書的時間,使他們擁有更多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的機會,增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具有存儲、回放等功能,教師可以把授課視頻投放到網絡學習平臺中,而學生就能夠借助互聯網隨時隨地復習知識,
從而進一步鞏固課程內容,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
記憶。
(三)巧用信息技術,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以及所積累的文化底蘊。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部分學生的作文依然難以拿到高分,他們創作的文章內容平淡無奇,缺乏新意和亮點,而且,結構上也沒有突破,更像是對課文的仿寫。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積累的創作素材不夠豐富,這使他們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寫出來的文章不夠精彩。教師為了改善這一問題,需要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相融合,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在網絡上搜尋優秀的文章,引導他們學習其中的創作思路、寫作手法、文學修辭、故事結構等,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作文創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寫作的質量。
(四)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復合式教學
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復合式教學模式,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并結合視頻內容對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實現高效的課堂討論,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
在學習《桃花源記》時,教師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根據教材內容設置不同的探究性問題,然后再給學生播放一段桃花源的動畫視頻,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文章所講述的內容,還能讓他們在視頻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質量。比如,教師可以讓A組學生找出描寫漁人行蹤的語句,如“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復前行,欲窮其林”等。讓B組學生找出文章描繪了哪些事件,分別標注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梗概。對C組學生,教師則可以讓他們思考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思想觀念。而對于D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通過視頻與文章對比,找到多音字、通假字、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的詞匯。復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還能增強他們團結協作的意識,從而實現有效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整合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能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教師真正實現學科素養教育,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盧雙馳.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35):123-124.
[2]宋克祥.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語文情境化教學實踐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0(12):31-32.
[3]蔡夕飛.探析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運用與實踐方法[J].課外語文,2020(3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