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積極老齡化視角下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影響研究

2022-07-06 10:16:10盛克慶葉利琴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盛克慶 葉利琴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地區間發展差異的深化,“家庭式”的跨區域人口流動中涌現出規模龐大的流動老年人群。如何促進該人群的社會融合,對于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從積極老齡化的視角出發,基于CLASS2018數據,首先對體育參與、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水平三者之間的相關性展開實證研究,其中采取典型相關性分析對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各自細分指標的顯著程度進行了差異化分析;隨后采用結構方程模型考察了主、客觀支持在體育參與和社會融合主干關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證實了體育參與、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水平三者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并指出流動老年人社會適應、生活自理水平和家庭保障程度在相關性驗證中顯著性最強。此外,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影響的中介路徑包括主觀支持(身心健康)和客觀支持(社會網絡拓展)。結合上述研究結論,從社會協同治理、老年產業開發、家庭保障建設和老年心態更新四個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體育參與;積極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G80-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22)02-0100-10

Influence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Social Integration of Elderly Floating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SHENG Keqing, YE Liqin

School of P.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00, Hube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 large-scal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has emerged in the "family" cross-regional population flow. How to promo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uthority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based on the CLASS2018 data, this paper firstly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particip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active ag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ubdivision indicators was differentiated; then, 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upport in the backbone relationship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was examin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study confirm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sports particip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active aging,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al adaptation, living self-care level and family security level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correlation ver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mediating paths of the impact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nclude subjective suppor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objective support (social network expans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rom four aspects: soci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the elderly, family security construction and mentality renewal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sports participation; active aging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指出,流動老年人口數量及占總流動人口的比重分別為1 778.4 萬和8.01,相對2005年分別增長了6.43倍和4.17倍[1]。并且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傳統家庭養老觀念影響、代際照料的延續、“家庭式”遷徙趨勢形成、流動老年人口的數量勢必會逐年上升。對于流動老年人口來說教育、生育、就業等階段已經完成,其遷徙對于流入地的勞動市場、婚姻市場等造成的影響幾乎沒有[2],再加上該群體自身在身心素質、社會參與等方面處于相對劣勢,易被視為少數群體而遭到忽視。同時相對于普通老年人口來說,流動老年人口在社會資源分配、生活質量和生活壓力等方面更容易處于弱勢地位[3],最終會影響其積極老齡化進程質量,這一龐大人群的生存狀態應引起學界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社會融合的問題起源于西方移民問題研究。在我國有關社會融合相關問題探討方面也主要集中于外來務工人群,流動老年人口本身屬于流動人口,因為該群體的特殊性導致其面臨的社會融合問題更加嚴峻。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積極老齡化”概念的提出,支持老年人對家庭、社區和社會的積極參與為促進流動老年人口的社會融合給予了理念指導[4]。國務院2019年發布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將積極老齡化的戰略進一步明確化和具體化,并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5]。可見促進流動老年人口積極老齡化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提升流動老年人口積極老齡化水平與該群體的社會融合程度密不可分。在以往的研究中,體育作為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和保持良好心態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證實。與此同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體育參與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同時,也會拓展老年人的社會網絡,進而從能力、意愿和途徑等不同方面促進老年人進行社會參與[6]。可見流動老年人口想要打開社會融合的突破口,體育參與對于該群體來說不失為一種簡單高效的途徑。即猜想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社會融合程度和積極老齡化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并且其中可能存在著某種中介作用。然而,現有研究較多關注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基本特征和個體因素,對于體育參與、積極老齡化和社會融合之間相關性的實證研究,以及體育參與對社會融合的影響路徑的研究都較為匱乏,而這對于促進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再社會化以及積極老齡化狀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從積極老齡化和社會融合相關理論出發,基于中國人民大學數據調查中心組織實施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簡稱CLASS2018)數據,對流動老年人口的體育參與、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如下:

(1)以往研究較為關注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問題,但是綜合考慮體育參與、積極老齡化和社會融合的實證研究較少。本文綜合考慮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進行實證研究,在當下積極老齡化政策背景之下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將體育參與作為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解釋變量,豐富了社會融合影響因素的研究視角。(3)深入探究體育參與對于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影響路徑,并以此影響路徑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促進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四點政策建議。

1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現有研究關于流動老年人口的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醫療、公共服務、老年教育和文化養老方面,對于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相關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首先對影響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因素及其特點和積極老齡化的相關內容進行綜述,然后對流動老年人體育參與與身心健康、人際網絡建立與社會融合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梳理。

1.1 社會融合影響因素及其表征研究與積極老齡化相關概念

社會融合的研究源于美國學界關于跨境移民的社會融合研究,其主要觀點歸結為“多元文化論”和“熔爐論”,旨在為西方移民社會奠定多元文化共識[7]。由于不同的社會建構以及政治文化背景,研究學者結合我國具體環境進行了本土化修正。改造后的影響社會融合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社會制度因素、文化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三個方面。面向社會制度因素,王春光[8]在有關外來務工人員社會融合的問題中提出,外來人口社會融合的問題究其根源是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問題,楊菊華[9]指出無論是制度、社區、家庭還是個人因素,影響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要素和戶籍制度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可見在20世紀80、90年代城鄉戶籍制度不僅給流動人口打上了“身份模糊化”和“雙重邊緣化”的特征,同時公共服務供給制度也將這一部分人排斥在分享城市資源的行列之外,這些因素成為他們社會融入的屏障[10]。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城鄉體制改革和城鄉養老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學者的研究視角逐漸切換到有關流入地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如果流入地有較為包容的文化氛圍,那么流動人口可以獲得更好的城市體驗,反之則會降低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11]。對于流動老年人口來說,其鄉土記憶和原生依戀程度更深,可見在文化包容性和開放性不強的流入地,其面臨的社會認同體系的解構、建構和重建的危機更為嚴重。個人層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收入、住房情況、學歷、婚姻狀況等方面 [12]。同時近些年來,主觀維度方面如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備受關注,兩者之間呈現相互增益的效應[13]。總之,從集中于制度解釋到注重文化環境解釋再到注重個體特征層面,已有研究對影響社會融合因素的挖掘不斷細化。然而,多數研究側重于表面的“影響因素”分析,未能聚焦于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分析,導致解釋力不強。此外,已有研究也缺乏對流動老年人口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分析。

學者們關于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表征維度方面的研究逐漸深入且全面。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對于外來流動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會適應、社會交往和社會沖突方面。張文宏、雷開春[14]在探究城市新移民社會融合的研究中提出融合遞進的理論,主張從經濟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這四個維度進行社會融合的探究。悅中山[15]在研究農民工社會融合現狀時提出要從經濟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同時楊菊華[9]的經濟、社會、文化、身份“融入互動”說,周皓[16]的經濟、文化、社會、結構、身份五維度說等等,都為研究社會融合的維度提供了新的思考。盡管學者們對融合的理解存在分歧,但是絕大多數認為,社會融合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方面。經濟融合是起點和基礎,社會適應是廣度,文化交融和心理認同是進一步的深化。大多數流動老年人口由于身處異鄉,或面臨政策限制、文化差異、社會資本薄弱和家庭負擔過重這幾類問題,結合該群體的特征和數據集的采樣內容,本文將社會融合的表征維度確定為:社會融合-經濟融合;社會融合-社會適應;社會融合-文化融合三個方面。

積極老齡化是世界衛生組織于1996年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而提出的,由“成功老齡化”和“健康老齡化”迭代而來,體現了人們對人口老齡化認識層面的轉變[3]。積極老齡化核心在于“積極”二字,主要內涵在于健康、參與和保障。“健康”是根本追求,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綜合性健康機制。“參與”是實現途徑,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參與,是老年人社會化的實現途徑。保障是全面兜底,政府政策方面最低要保障老年人基本權益,最優要整合社會資源、提升社會福利以滿足多元性的需求。社會保障和家庭保障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視[17]。由此可見,積極老齡化強調老年人以樂觀的人生態度繼續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以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高生命質量。前已分析社會融入的表征特點涵蓋了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面,這與積極老齡化的內核要求不謀而合,并且從外延概念來看,積極老齡化概念涵蓋了社會融合,由此提出假設: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H1:社會融合程度更高的流動老年人積極老齡化水平更高。

1.2 老年人體育參與與身心健康、社會關系之間的相關研究

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就開始關注體育參與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加拿大、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即制訂了“加拿大人健康新展望”“健康公民計劃”等[18]。一直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歐洲部分國家也在1978年紛紛制定了歐洲版的“大眾健康”[19]。Vern Gambetta[20]在1995年提出功能訓練應用于老年人康復訓練的理念,發現接受訓練的老年人年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可以改善體質,正式訓練活動也可以被非正式的訓練活動所補償。同時,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階段,我國很多學者提出關于體育鍛煉和健康之間的正面效益關系。如體育鍛煉有延緩衰老體征、有益心血管和代謝機能、增加機體有氧代謝的功效,對老年人口軀體健康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21-22]。此外,近些年來也有大量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活動對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大有脾益。20世紀末期有學者以上海市的老年人口為研究樣本研究老年人體育鍛煉后產生的心理效應,其中主要有“充實生活”“促進人際交往”“調節情緒”“豐富興趣愛好”和“改善記憶”等有益的正面心理效應[23-24]。武曉蘭[25]提出老年人進行科學的鍛煉能增強老年人的體質,培養優良的個性品質,堅強的意志,心理耐挫能力和良好的情感,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總之,國內外學者都通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得出體育參與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存在著積極的正面效應。體育參與不僅存在以上效應,近些年來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仇軍和鐘建偉[26]提出體育參與的時間越長,參與過程中接觸和結識到的人也會越多,積累的社會資本也越多,進而利于社會關系的構建。任海[27]提出由于體育具有社會參與性、社會互動性、社會學習型和社會組織性,所以體育能夠促進鄉—城移民的社會融入。由此可見,體育參與在促進個人交往、拓展社會網絡和提升社會資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存在相當數量的實證研究表明[28],體育參與在促進社會交往、深化集體責任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方面有重要效益。而社會交往是移民向新環境過渡的重要中介因素,是個人嵌入社會的直接個人環境,是個人融入社會的橋梁。前已分析流動老年人口亟需在流入地建立新的社會關系進行社會融合,而體育參與自身又具備相關的支持屬性,無疑會大大助力流動老年人口的社會融合,幫助流動老年人在流入地積累起獨立于家庭組織的人際資本、社會關系網絡,增強對于流入地的集體責任感和歸屬感。由此提出假設H2。而促成上述正向效益勢必與前述體育參與對于身心健康的好處密不可分,由此提出假設H3。得到更多積極老齡化方面的支持的流動老年人口,其某些生活基本需要方面勢必已經得到了滿足,則更有利于其追求身心健康和社會交互。由此提出假設H4。

H2:體育參與程度越高的流動老年人口的社會融合程度越好。

H3: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促進作用存在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客觀支持是通過體育參與拓展了社交網絡和視野,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接觸社會。主觀支持是幫助構建了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了自身良好的自適應自調節體系。H4:得到更多積極老齡化支持的流動老年人口的體育參與積極性更高。

2 實證研究

2.1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大學數據調查中心組織實施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簡稱CLASS2018)。該數據集采用分層多階段的概率抽樣方法,選定縣級區域(包括縣、縣級市、區)作為初級抽樣單位,村/居委會作為次級抽樣單位,調查對象為年滿60周歲的中國公民,覆蓋中國大陸28個省份。這項調查包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照料需求、家庭結構、經濟狀況、社會保障、就業情況、老化態度等模塊。總樣本數為11 419人,樣本對全國具有代表性。根據對關鍵問題“您的戶口是不是在本區/縣”的回答精確地從總樣本中篩選出本文研究的主要樣本——流動老年人口,剔除無回答、相關變量缺失的個案后,最后保留有效樣本即總樣2 477個。

2.2 研究方法

對于老年人體育參與程度與社會融合或積極老齡化之間的關聯性的驗證(H2和H4),本文采用相關性檢驗方法;對于社會融合、積極老齡化各自涉及的細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H1),本文采用典型相關分析的方法;對于體育參與對社會融合影響路徑的差異化分析(H3),本文采用結構方程建模的方法。

2.3 變量及其操作

本文關于體育參與、積極老齡化和社會融合的研究,設計采納了如表1所示的具體變量。在進行實證分析時,本文對各變量涉及的細分指標進行線性插值以處理缺失值,并進而進行數據標準化,以及各指標在細分指標上的平均加權。

2.3.1 因變量

因變量1為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根據前文對于社會融合的相關綜述,對不同維度社會融合的綜合考察有利于更深入、立體地挖掘體育參與對社會融合不同層面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將主要的分析維度定為社會融合-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適應、社會融合-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同時將身份認同和結構融合作為輔助分析方面。在經濟融合方面主要選取了有關工作情況、經濟來源情況、支出情況等相關問題;文化融合方面主要選取了有關活動參與、主動參與意向、宗教信仰、生活滿意度等方面的問題;社會適應方面主要選取了飲食、交通出行、住房、語言、人群交流等方面的問題。

因變量2為流動老年人口積極老齡化水平,根據前文有關積極老齡化的相關綜述可知,健康、參與和保障是其三大支柱,本文將主要的分析維度確定為健康方面、社會參與方面、家庭保障方面和社會保障方面。在健康方面主要選取生活自理程度、患病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等方面;在社會參與方面主要選取政治參與、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參與的相關問題;在保障方面主要選取家庭保障和社會保障兩個方面的相關問題。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2.3.2 自變量

自變量為老年人的體育參與,根據表1所示指標衡量流動老年人口的體育參與情況。

2.3.3 控制變量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齡、性別、城鄉戶籍屬性、經濟條件、受教育情況、婚姻狀況、子女數量、是否隨子女居住等對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存在影響,本文中將其作為控制變量進行考察,同時進一步劃分為家庭特征和個人特征。其中家庭特征:婚姻狀況、子女數量、是否隨子女同住情況等。個人特征:年齡、性別、城鄉戶籍屬性、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等。年齡部分將60~69歲的群體劃分為低齡流動老年人口,將70~79歲的群體劃分為中齡流動老年人口,將80歲以上的流動老年人口劃分為高齡流動老年人口。

2.3.4 中介變量

本文的中介變量主要從支持程度即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兩方面進行探討。主觀支持主要指流動老年人的自評身心健康水平,客觀支持主要指流動老年人的社會網絡拓展狀況。

2.4 實證結論

2.4.1 體育參與度越高的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程度越高

本文使用適用于兩個分類變量均為有序分類情況的Kendall等級相關進行相關性檢驗。Kendall系數取值范圍在-1到1之間,絕對值越大相關性越強。將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情況和社會融合多個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檢驗結果整理如表2:

如表2所示,體育參與同社會融合三個細分指標之間均在0.01級別相關性顯著,且體育參與程度越高,社會融合程度越好。

2.4.2 得到更多積極老齡化支持的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積極性更高

表3展示了體育參與和積極老齡化多個細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細分指標包括患病情況、生活自理、家庭支持、養老收入、養老來源、社會關愛、基礎設施等。如表3中所示多個指標均在0.01級別與體育參與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在如上細分指標的基礎上,可知得到更多積極老齡化支持的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積極性更高,尤其與流動老年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家庭支持情況相關度大。此外,本文還發現養老收入來源與體育參與度之間沒有明顯關系。

2.4.3 社會融合程度更高的老年人積極老齡化水平更高

本節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驗證如上結論。本節對社會融合程度和積極老齡化水平的評估各自參考表4指標:

對以上指標分兩個集合進行典型相關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如表5所示,SPSS典型相關分析為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各自抽象了5組典型變量,并分析了5組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顯著性P值均小于0.05,表明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之間存在相關性。

進一步,由于典型變量從原始指標變量提取,因此如下表6、表7展示5組典型變量在兩個集合上的標準化典型相關系數:

在表6、表7中,指標的標準化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大,表明指標對典型變量的貢獻越大。在第一對典型變量中,社會融合的社會適應指標和積極老齡化的生活自理指標對兩個集合的典型變量貢獻最大。這表明,在具有最高相關性的第一組典型變量中,老年人的社會適應和生活自理程度具有最重要的作用,這也間接說明了這兩個指標對老年人的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的影響較為顯著。同時,綜合社區和家庭兩個主體層次看,家庭保障(家庭陪伴、家庭支持)和社區保障(社會關愛、基礎設施情況)與社會融合程度之間也具有較大增益效應。

除此以外,對第二組典型變量的觀察還表明,老年人的經濟融合程度和收入總和也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

典型載荷是原始變量與提取的典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兩次提取典型變量時,相關系數的差異性反映所提取典型變量的差異性,而典型變量之間差異性越大,表明其對樣本信息的概括性越好。如表8、表9表示集合1和集合2的5組典型變量的典型載荷。總體上,本節典型相關分析對典型變量的5次提取之間差異性較大。

交叉載荷體現了原始變量與提取的典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表示原始變量被典型變量預測的可能性。該可能性越高,表示典型變量對原始變量的抽象程度越好。如表10、表11表示集合1、2各自5組典型變量對原始變量的相關系數。以相關系數絕對值大于0.5的標準,在5次典型變量提取中,只有第一組典型變量具有高于0.5的對原始指標的相關系數。對于集合1,該原始指標是社會適應;對于集合2,該原始指標是生活自理。這進一步驗證了流動老年人的社會適應和生活自理程度在社會融合和積極老齡化中具有最顯著的影響。

2.4.4 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促進作用存在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

客觀支持是通過體育參與拓展了社交網絡和視野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接觸社會,主觀支持是幫助構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已經驗證體育參與程度越高的流動老年人口的社會融合程度越好。因此本節主要分析體育參與對社會融合的影響路徑,即H3: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促進作用存在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客觀支持是通過體育參與拓展了社交網絡和視野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接觸社會。主觀支持是幫助構建了良好的身心理健康水平,形成了自身良好的自適應自調節體系。

基于前述主觀效應和客觀效應的影響路徑假設,本文構建如圖2所示結構方程模型:

如圖2所示模型整體擬合情況良好。該結構方程模型采用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和比較擬合指數(CFI)進行評價。可接收值為RMSEA<0.1(越小越好),CFI>0.9(越接近1越好)。該模型在class數據上擬合指標值如表12所示:

RMSEA=0.063,CFI=0.916,CMIN=3962.627(卡方值,X2),DF=85。其中,RMSEA<0.1, CF1>0.9,表示模型擬合滿足可接收值要求。依據信賴區間法,本文檢驗如圖2所示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觀變量和客觀變量的bootstrap上、下界均不包含0,因此本模型所取主、客觀中介變量均具有假設的中介效果。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在前述基礎上,本文根據非標準化間接效果驗證各中介變量對因變量影響程度。表13展示了各變量與細分指標的非標準化間接結果。此外,雙尾顯著性結果,所有指標均小于0.001,又一次證明了中介效果的存在。

3 結論與思考

3.1 結 論

本文對我國流動老年人口在體育參與、社會融合程度以及積極老齡化三方面的相互關聯進行了多維度的研究。第一,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是存在正向影響的。第二,上述關系的促進機制包括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兩個方面。主觀支持表現在,體育參與能夠幫助流動老年人口發展優良的身心健康狀態,從而構建自身良好的自適應和自調節機制,從而使該群體具備參與到遷入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志愿活動中的能力和條件。客觀支持表現在,體育參與的整個過程,有利于流動老年人口進行社會人際交往,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進一步積累新的社會資本,這些人際資源和社會資本方面的支持會進一步提升該群體在社會融合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從而為其積極老齡化水平提升構建良好的基礎。第三,社會融合程度與積極老齡化水平呈正的相關關系,但是其內部各指標之間的增益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如生活自理程度和社會適應對兩個集合的典型變量貢獻最大,即就社會融合而言,提升流動老年人口社會適應程度對其正向影響更大。就積極老齡化水平來說,提升流動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程度對其正向影響較大;積極老齡化中家庭保障(家庭陪伴、家庭支持)和社區保障(社會關愛、基礎設施情況)與社會融合程度之間也具有較大增益效應。經濟融合程度和流動家庭年收入總和也存在一定聯系,表明家庭的經濟支持對于社會融合的正向增益。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四點建議對策以供參考:

第一,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建設老年人體育服務體系。完備的老年人體育服務體系是流動老年人口體育參與的前提基礎。從我國戶籍制度約束和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的現狀出發,對于流動人口的體育服務體系方面的建設更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社區方面應定期進行集中統計本社區的流動老年人口群體,并將該群體納入到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之中,促進其社區體育參與行為。第三部門,須建設完善志愿服務體系,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愿者的培養力度。政府部門方面,體育系統部門還應聯合如財政部、衛生部以及住房和城鄉規劃等部門共建老年人口體育服務社會支持體系的建設格局。

第二,鼓勵將健康、尊嚴和保障融入老齡產業的開發,生產符合老齡群體的體育設施用品。要以健康、參與和保障為指導理念,來開發有利于老年人適應新生活的產品[29]。老年人身體機能方面的特殊性,決定了該細分市場的定制化體育用品和體育服務都是存在市場需求的。現在社區的體育設施及環境配套更多是參考青壯年的需求設計的,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方面的特殊性,對其會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該類體育產業發展,同時對于企業來說也能夠帶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的機會。

第三,加強對流動老年人口家庭方面的關愛和支持。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陪伴和支持對于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具有正向作用,家庭總收入與經濟融合之間存在較大關聯。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還是家庭養老,親屬仍然是照料老年人的主體。親屬的鼓勵支持、日常陪伴對于流動老年人口突破社會融合的心理障礙具有積極效應[30]。同時,制定相關“家庭支持性養老政策”減輕家庭在養老方面的經濟負擔,或是給流動老年人口提供再就業的機會,對于其經濟融合方面將產生積極影響。

第四,流動老年人口須秉持繼續社會化心態,適應社會角色轉換,形成積極向上的體育生活方式。研究結果表明,體育參與主觀支持表現在,能夠幫助形成優良的身心健康狀態,從而使該群體具備參與到遷入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志愿活動中的能力和條件。流動老年人口作為老年群體中更為特殊的流動群體,就更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充分認識到體育價值的多元化,以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生活方式進行自我發展[31]。積極參加社區各種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同時也應注重心理健康問題,主動向社會、家庭、朋友尋求心理方面的疏導、慰藉和幫助。

3.2 思 考

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其一,介于本研究采用的有關數據集的影響,本文關于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積極老齡化的相關指標方面的測度依據仍存在不足之處,后期對本領域進一步的研究可以采用專項的流動老年人口的相關數據集進行更為微觀的相關性研究。其二,在對于樣本選定方面,本文主要是以“您的戶籍是否在本地”這個問題的相關回答來區分流動老年人口和非流動老年人口。然而這并非一個完美的標準,很多流動老年人口即使戶籍已經遷入流入地很多年,但是在心理認同方面還是覺得自己是外地人;或者是戶口剛剛遷入不久只是在遷入地生活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根據本文選取標準該人群卻被定義為本地人。諸如以上類目的人群都應該納入流動老年人口中來進行探討。并且對于上述遷入多年來還是認為自己是外地人的流動老年人口,該群體此類心理的形成原因更應該加以深入分析,以此為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具價值的借鑒意義。其三,雖然本文重點關注體育參與對于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影響,并闡述了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的促進路徑,但是體育參與對于該群體社會融合的直接促進效應也具備研究價值和政策意義,今后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M].北京:北京院中國人口出版社, 2018:90-91.

[2]鄭佳然.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入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6位“北漂老人”流遷經歷的質性分析[J].寧夏社會科學,2016,194(1):112-119.

[3]余昆.關于隨遷老人社會融入的文獻綜述[J].社科縱橫,2013(28):181-184.

[4]世界衛生組織.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3:2-10.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6]楊凡,黃映嬌,王富百慧.中國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和社會參與:健康促進與網絡拓展[J].人口研究,2021,45(3):97-100.

[7]馮雪紅.美國民族關系主流理論演變解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7,10(3):11-16.

[8]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3):45-51.

[9]楊菊華.中國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5(2):21-30.

[10]劉文博.流動老年人口的身份認同:文獻綜述與研究展望[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3):301-302.

[11]李榮彬,袁城.社會變遷視角下流動人口身份認同的實證研究——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J].人口與發展,2013,19(6):26-30.

[12]李榮彬,張麗艷.流動人口身份認同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我國106個城市的調查數據[J].人口與經濟,2012(4):79-86.

[13]崔德剛,邱芬,邱服冰.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對改善健康、生活質量和福祉效果的系統綜述[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1,27(10):45-49.

[14]張文宏,雷開春.城市新移民社會融合的結構、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8(5):34-42.

[15]悅中山,李樹茁,費爾德曼,等.從“先賦”到“后致”:農民工的社會網絡與社會融合[J].社會,2011(6):23-29.

[16]周皓.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測量及理論思考[J].人口研究,2012,32(3):36-42.

[17]沈奕斐.個體化與家庭結構關系的重構[D].上海:復旦大學,2010:145-150.

[18]2006年世界衛生報告.全球化世界中的健康促進[R].世界衛生組織,2006.

[19]許光.歐洲福利國家改革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啟示[J].北方經濟,2006,11(8):12-17.

[20]Vern Gambetta.How Much Strength Is Enough?[J].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1995(9):112-115.

[21]安楠.健走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臟機能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3,22(5):99-105.

[22]王玉華,劉丹,等.大連市老年男性運動方式對健康體能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4,12(5):30-38.

[23]李年紅.體育鍛煉對老年人自測健康和體質狀況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0,31(1):87-90.

[24]高亮,王莉華.體育鍛煉與老年人自評健康關系的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8(64):71-75.

[25]武曉蘭.老年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探討[J]. 黃山學院學報,2008(11):76-80.

[26]仇軍,鐘建偉.城市中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的理論研究 ——以大眾體育為例[J].體育科學,2010 ,30(12):23-31.

[27]任海.體育與“鄉—城移民”的社會融入[J].體育科學,2013,34(1):23-25.

[28]周曈.城市新移民體育生活與社會融合的關系研究 ——以寧波市為例[D].寧波:寧波大學,2019:78-90.

[29]裴立新.我國老齡化現狀分析及老年體育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1,22(3):25-26.

[30]傅潮峰.體育鍛煉對城市空巢老人社會網絡影響的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1:77-80.

[31]汪文奇.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中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1026-1027.

收稿日期:2021-03-01

作者簡介:盛克慶(1963- ) ,男,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理論、休閑體育、籃球。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5E8B409B-B4DC-4773-B0B4-2A64C00DC7A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视频a|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日拍夜夜操| 欧美啪啪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色综合日本| 青草视频久久|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区日韩区| 日韩精品资源|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浓毛av|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亚洲性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欧美成人日韩| 青青国产在线|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91| 91毛片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韩在线第三页|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久草热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66|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99精品久久|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视频欧美|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午夜三级| 精品国产www|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黄色a一级视频|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人与鲁专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九九视频|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