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蕾
關鍵詞:高校;新聞編輯;教學;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教學
在一個信息媒介飛速更新換代的時代,高校新聞編輯學作為新聞傳播核心課程,必須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創新,應該明白什么樣的課程需要重構,什么樣的專業技能才是新時代學生從事媒體工作的立身之本。只有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幫助其適應并滿足媒介更新的需求,不至于被時代的浪潮所拋棄。
新聞編輯教學目標應跟隨新媒體時代調整
在信息技術革新的趨勢下,傳統新聞編輯教學已然不能適應現階段需求,教學定位需要進行調整,多方式多途徑培養多層次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成了如今主要的教學目標,在傳統高校新聞編輯教學之中,學生的培養大多側重于新聞報紙編輯能力,更像是紙上談兵,沒有靈活應變性,可如今新聞編輯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紙媒,傳播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結合新聞行業的背景及新聞內容進行更多層次的創新編輯,才能順應新時代浪潮。
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學生要學習各類人文知識,在處理文字信息上得心應手,又要對如今時代的新聞技術有一定了解,其次,也要熟練掌握采訪、寫作、編輯等多項技能,這樣才可以將傳統媒體有效過渡至新時代媒體。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新聞編輯教學內容亟待創新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中,課程構建面臨許多阻礙,比如大部分新聞編輯教材及科學知識都較為陳舊,更新速度較慢,除此之外,許多案例也沒有代表性,學生在學習之中依舊是一頭霧水,更重要的是,新型媒體發展速度雖快,但發展歷程不長,留下的痕跡不足系統化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的內容,無法與任何工作所面臨的知識有效對接起來,當今時代通信和網絡技術飛躍,這都推動了媒介融合,而新聞編輯已經突破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單純搬運信息的局限性,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新聞編輯作為集大成者和總把關人,必須熟悉新聞傳播各個環節,熟練掌握工作內容的轉換。
前不久剛更新的新聞編輯學課程的實務板塊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既包含新聞策劃,也包含新聞稿的選擇、修改制作及版面整體規劃,而這類轉變正契合新時期新聞編輯工作,高校編輯課程培養任務更加繁重,可如今的高校授課任務并沒有根據內容增加而提高效率。
教師依舊按規劃上課,僅僅用案例給學生傳授知識和紙上的文字,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沒有將知識牢牢轉化于思想之中,而等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今天學習的知識煙消云散,沒有經過實踐考察,根本不能馬上融入工作之中,手忙腳亂,不知從何處下手,反而給工作增添了不少沒必要的麻煩,這也是為何如今許多編輯工作室不敢起用新人。
因此各高校應當改進課程體系,增加新型媒體編輯知識理論,增加一些符合現代人口味的案例,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畢竟新聞編輯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教學內容創新方面更要注重以下幾點,首先要加深新聞內容的深度,將新聞產品的撰寫及后期發稿等流程技術設置到編輯教學實踐中,以應對媒介融合環境下業務的靈活多變問題。其次教師也要根據媒介融合的特點,合理制定教學活動,開設多媒體編輯、新聞報道訓練等多方位編評一體化課程,培養綜合能力。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新聞編輯教學創新存在的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新聞編輯課程必然要引入實踐環節,如何開展實踐內容,正是我們要討論的環節,首先課程編輯內容涵蓋面廣,正如上文所說,新聞編輯工作繁雜多樣,在新媒體時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是報紙的總體設計還是語言措辭安排,都要有編輯來決定,更不要說選稿刊登審核等多項環節了。這就要求編輯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進行周密的思考,將每一環節安排妥當,這也意味著,課程教學者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將新聞編輯未來要面臨的工作流程,盡數教給學生,并帶領其實踐熟練。
而許多教學老師認為其太過繁瑣,便避重就輕形式化教學,還有不少教師沒有對實踐教學及新時代信息技術革新深入認識,而高校對此類教學創新的規定也較為模糊,導致實踐教學難以開展,學生無法理解新媒體革新后的工作內容。他們能親身參與的實踐活動,僅限于寫稿、制作標題等簡單環節,其他更具挑戰性的工作環境,例如版式設計選題策劃,卻依舊停留在概念上,沒有真正實操。
而過于簡單的實踐操作,也讓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缺乏完整性,忽略其創造性和挑戰性,為其未來個人發展埋下阻礙,對其未來人生選擇產生錯誤認識。
另一個問題在于,新聞媒體課程內容復雜多樣,從報紙設計策劃報道到采訪寫作,再到印刷輸出,都需要一定資金支撐,需要設備支撐,然而不少高校因經費不足或不便撥款,阻礙高校新聞媒體課程創新發展,雖有計劃,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以實踐教學推動高校新聞編輯教學創新
學生在新媒體時代必然要以實踐提升個人能力,而高校可以與當地新聞媒體基地建立合作關系,既可以借用其設備支撐實踐活動發展,又可以為學生創造實踐活動,為其創造就業機會。
高校可以與地方媒體簽訂合作協議,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前往媒體單位實習,雖然實習生沒有辦法參與新聞編輯全部流程,但耳濡目染下,學生總會將實踐內容與課堂知識聯系起來,不再紙上談兵,而是從實踐之中積累經驗,提升自身新聞編輯素養。
中國傳媒大學相關專業就與多家媒體報社有合作關系,學生來到新聞編輯處參與實習工作,此類項目收到良好效果,實習生來到工作單位后,既緩解了之后工作的緊張,也通過實習綜合檢驗了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新聞采、寫、編、評各科知識。
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與基層單位合作,在不影響基層單位工作的情況下開放可供采訪空間,讓學生草擬問卷,做一場屬于學生自己的實踐采訪。在采訪規劃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確定新聞采訪主題,預設幾個選題與對方溝通,并設置相應可能出現的場景情況,擬定采訪提綱,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進行采訪,更要選出小組成員進行人員分配,例如說稿件整理、修改人員,攝像人員及后期撰稿人員,更要保證設備不受損害。采訪過程中老師不能過多干預,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發揮,積極出擊,在能尋找的范圍內探尋可采訪的問題,教師只需要在旁進行適當提示引導。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學生的安全,由班長負責課外紀律監督,出現問題及時處理,而在最后報紙編輯出版后更要組織同學進行討論,不要浪費實踐活動效果,展示各個小組不同的實踐成果評價,不同小組實踐活動總結,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向院校領導申請讓同學匯報自身實踐情況,并在學院范圍內展開對實踐作品的評比,以此提升學生積極性,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新聞傳播整體的重要性,也可以讓學生提升全局意識,比起單純的理論教學傳授,在實踐之中所得到的教學效果更高效、更深入。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
以學校內部活動推動高校新聞編輯教學創新改革
除了課堂外的實踐環節,課堂內部所進行的改革創新更為重要,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應該作為基礎環節,讓師生共同參與進來,教師應該分析與當下時代相符合的案例,幫助學生獲得直觀經驗,教師也要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時間的分配,在確保理論知識教學完畢后,盡量讓同學們多加練習課堂的教學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尋找與現代化相符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自身工作崗位案例引發學生分析討論,開啟啟發式、研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加深參與度,讓其自主尋找與新媒體時代相關的媒介轉換。
教師可以開展案例討論課,讓學生在生活之中尋找對新媒體革新有關的媒體現象,這樣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典型案例,進一步延伸課堂實踐效果,全面鍛煉學生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也要在課堂上積極帶領學生參與校園內刊物創辦工作,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或是以年級為單位,辦一本屬于自己的刊物,為學生提供廣闊平臺,學生便可以利用校園內這一片廣闊天地檢驗所學理論知識,及時查漏補缺,為工作打下基礎。
用此類沒有市場壓力、但又具有一定傳播力及發行量的刊物,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創新思維的機會,這才是校園內部實踐活動意義所在,這是對學生未來工作流程的“排練”。在辦刊過程中學生可以收獲資金,也可以為之后實踐活動提供物質支撐。
配合高校新聞編輯教學創新要求更新教材
不管什么課堂,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新聞媒體一切實踐活動都要依賴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如今的部分教材編寫與修訂內容大多傾向于傳統媒體,更新速度較慢,涉及媒體單一。在當今電子媒介不斷興起之時,傳統紙媒紛紛與新媒體融合,成立新部門,力爭提高新聞傳播速度,然而傳統教材里卻鮮少提及這部分內容。
而近些年更新的新聞編輯教材,也大多是在原有教材上的重復錄入加工,導致雷同內容明顯,傳播流向沒有任何更新,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沒有考慮到新媒體時代提出的新發展需求,對此學校應該打破教學內容模板化、固定化問題,及時反饋意見,讓教材編寫團隊注入新知識、新內容、新訊息,將落伍案例替換為與時代緊密結合的案例。
教材編寫模式也要從過往的訓導化改為靈活化,在分析時代案例時,努力做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新聞編輯的一線教師,也能夠及時得到學生對于教材的反饋,可以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在下發教材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教師要做好全時備課的準備,將所見新要求、新問題、新故事,隨時融入新聞編輯教學中,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模式,以拓展學生眼界。
改進高校新聞編輯教學考核模式
在當前高校新聞編輯課程里,老師所提供的考核方式大多以紙質試卷或以論文為主,部分學校依然使用期末閉卷考試形式,極大限制了題型設計,理論知識偏多,不少學生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便能達到及格線上,而此類考核根本無法準確檢驗學生是否真正了解新聞媒體相關知識,同時因為平時成績占比較小,導致部分學生對平時課堂實踐內容漠不關心,如此,精心準備的課堂實踐環節,便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在此類問題基礎上,高校教師應將新聞編輯課程的考核方式加以調整,放大平時成績,放大實踐教學成績,要求每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模擬教學環節,讓其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教師要隨時注意每位學生的狀態,考核學生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根據其平時表現加以輔導。
在考核平時成績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或新聞報送文件評比等活動,務必要保證每位同學參與,確保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以便全面考核,保證考核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
在新媒體環境之下,新聞傳播業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媒介發生變革,傳統高校新聞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而作為典型新聞實務類課程,新聞編輯需要脫離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再將純理論和封閉式考核作為其主要教學手段。
在新媒體時代,專業新聞人才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學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如今的新聞媒體人才需要融合各類媒介,適應新舊媒體崗位的流通。新聞編輯教學課堂改革,從教師思維到學生理念再到實踐鍛煉,每個環節都必不可少。
我們要以高校新聞編輯課程創新為起點,市場需要為導向,培養綜合性人才,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緊跟新媒體時代發展步伐,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不斷更新,不斷創新,以更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為目標,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綜合型新聞人才,從而更好地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