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萌韓天嬌
(1.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00;2.廣州市水上運動管理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00)
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賽事是針對國家大力推進社會體育,培養及發展青少年終身體育目標,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對青少年業余訓練政策下,廣東省內舉辦的游泳項目最高青少年業余游泳賽事。通過對賽事運動員犯規情況調查和數據統計,了解廣東省青少年業余游泳運動員參賽犯規的總體現狀以及青少年業余游泳運動員的犯規規律。探尋總結廣東省青少年業余游泳運動員參賽犯規的現狀因素,并針對影響因素提出可行性的避免對策。以期引起省內各基層教練員對青少年業余游泳運動員技術動作犯規現象的重視,注重運動員訓練時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夯實青少年業余游泳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基礎。
以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參賽運動員的犯規情況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為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犯規統計后臺數據。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等數據庫,收集關于青少年游泳技術犯規、游泳競賽規則、游泳犯規技術等相關的學術期刊、碩博論文和書籍等,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及分類整理,為本研究前期提供理論依據。
(2)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統計學等數據處理軟件,對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3)邏輯分析法。
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有效信息、數據等,運用邏輯分析法進行理論概括,分析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運動員參賽犯規現狀,探究影響犯規的原因,并給出可行性建議。
根據表1,在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上,男運動員犯規33例,女運動員犯規29例,總計的犯規62例。從犯規次數上看男運動員高于女運動員,結合人數比例,男運動員犯規率卻低于女運動員。整體來看,參賽運動員比賽中犯規率較高且犯規現象普遍存在。

表1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犯規情況統計
根據表2,在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年齡段犯規情況統計中,7-9歲的運動員犯規百分比特別高,達到了51.62%,緊接著的是10-12歲運動員,犯規百分比達到了29.04%,而13-15歲以及16-18歲分別是14.53%、0.05%。具體表現為,小年齡組運動員相對于大年齡組運動員更容易發生犯規現象,因小年齡組運動員接觸游泳訓練時間較短,基本功較弱,比賽經驗較少。對此,在未來的訓練中,教練員亟需加強小年齡組的運動員基本技術訓練及比賽經驗,提高運動員規則意識的培養,減少犯規。

表2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年齡段犯規情況統計
根據表3可見,從項目分析,100m距離的運動員犯規百分比最大,占 61.30%,其次是50m占32.25%,最低的是200m占6.45%。可以看出,短距離項目犯規次數較多,短距離項目要求運動員不僅要有突出的反應速度、移動速度,也要有較高的專項耐力和柔韌性。很多運動員在短距離項目中為了獲得出發領先優勢,在出發環節抱有僥幸心理,搶先出發。其中也有小年齡組運動員,參加比賽次數少,站在出發臺上緊張害怕,影響后續出發入水后的連貫規范動作。其次,短距離項目運動時間短,強度高,運動員在游進過程中專注力過多在于加快速度,忽視對技術動作的控制,從而導致技術犯規。教練員除了要提高運動員的體能,還需要嚴格規范的技術指導與技術要求,在思想上重視游泳規則,特別是對有可能犯規的技術環節,要提醒并嚴格要求,將規則要求貫穿于技術訓練中。

表3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距離運動員犯規情況統計
根據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競賽規程的規定,U系列游泳比賽項目包括5項:蝶泳項目、仰泳項目、蛙泳項目、自由泳項目、混合泳項目。由表4可知,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賽,運動員在5個比賽項目中,犯規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仰泳項目、蛙泳項目、蝶泳項目、自由泳項目、混合泳項目。仰泳和蛙泳項目動作結構、規則要求比其他比賽項目更復雜,易犯錯誤率高,對運動員掌握規范性技術動作困難點更多,因此,這兩個項目在比賽中的犯規現象更突出。

表4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項目犯規情況統計
競技游泳是由出發、途中、轉身、終點4個技術環節所組成,為此根據游泳技術的各環節進行數據統計。根據表5可以看出,在4個技術環節中犯規最多的為轉身技術環節,有25例,占比為40.32%;出發技術環節高于終點技術環節,分別有20例、11例,占比32.26%、17.74%;犯規最少的是途中游技術環節,有6例,占比9.68%。由數據可知,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賽事運動員易犯規環節為轉身和出發技術環節。原因為:(1)出發時搶跳現象及出發后接的第一個技術動作不符合競賽規則要求;(2)仰泳和蛙泳轉身技術環節易出現犯規技術,不符合競賽規則要求。

表5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技術環節犯規情況統計
結合參賽運動員年齡段與比賽項目,將運動員在不同比賽項目中的犯規數據進行了統計,見表6。從數據中可知,7-9歲、10-12歲年齡段運動員犯規率高于13-15歲及16-18歲年齡段運動員,顯示出小年齡運動員犯規率高于大年齡運動員特點。從不同比賽項目犯規率的排序上可看出,蛙泳項目是4個年齡段中犯規率最高排名,可知蛙泳項目是現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中各年齡段犯規率最高的項目。仰泳、蝶泳、自由泳項目根個人據年齡段歲數逐漸增加,犯規情況逐漸遞減,自由泳項目規則要求較其他項目“寬松”,固對運動員掌握技術較易,犯規率低。根據競賽規程規定,7-9歲年齡段不設個人混合泳項目,從10歲年齡段開始設立,因而小年齡段在此項目中無犯規。個人混合泳項目,需要運動員在水中完成4種泳式各50m或100m距離,對運動員四式技術規范性、運動技能轉換能力有著一定要求,對比其他游泳項目從運動能量代謝分類來看也屬于有氧耐乳酸供能為主,消耗較高,對個人四式技術運動能力要求較高,一般應有一至兩項較為突出的泳姿項目。因此,個人混合泳項目參賽運動員犯規率較其他項目較低。

表6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年齡段運動員在不同項目中的犯規情況
結合參賽運動員年齡及各項目比賽中各技術環節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從表7中可知,低年齡組7-9歲、10-12歲組的運動員犯規數還是比較多的,并且多集中于四式出發階段以及仰泳轉身,相對來說,高年齡組13-15歲、16-18歲犯規明顯減少。從泳式各技術環節情況分析,易出現:蛙泳是出發后打了超過1次蝶泳腿或多蹬超過1次蛙泳腿,以及未雙手同時觸壁;仰泳是轉身或到邊時過早轉身后通過打腿或劃手后才開始轉身,使轉身動作不連貫違反了規則要求;蝶泳是雙臂空中移臂未同時或轉身及到邊未雙手同時觸壁;自由泳則是在出發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發令聲很敏感,出現搶跳;混合泳犯規技術出現在仰泳轉蛙泳環節,對混合泳來說,距離及泳式的不斷轉換,更多地給運動員帶來了挑戰。

表7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不同年齡段運動員在不同項目中的不同技術環節犯規情況
針對這些情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先增強教練員自身能力水平,其中包含個人對規則的理解能力,對于運動員易犯規的項目和技術環節加強學習,將規則滲透到運動員訓練中的每個環節,當運動員出現犯規動作時,及時糾正,并加強培養運動員對規則意識的重視以及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教練員還應該適當調整訓練計劃,合理安排運動員的訓練量和強度,再找到運動員產生犯規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一名好的教練員還要重視運動員賽前的心理輔導,時刻關注運動員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開導,讓運動員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比賽,取得好成績。從運動員的角度看,自身的運動能力水平以及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也是直接導致犯規技術產生的絕大部分原因。其一,比賽中運動消耗過大,體能供給不足體能下降后導致技術動作變形,技術穩定性下降;其二,在平日訓練中,低年齡段的運動員在技術掌握過程中還處于泛化階段且其對動作的控制能力較差,易出現很多犯規動作,習慣后在比賽時出現就不難解釋了;其三,運動員對所掌握的技術動作要領、規則不夠清晰,教練員所講解的技術知識并未完全吸收,對技術的概念還未清晰理解,因低年齡段的運動員對動作理解和認知度有限,這種情況時常出現在偏小年齡的運動員身上;其四,運動員的參賽心理因素,比賽往往會使人興奮或緊張,而過度緊張或者興奮會引起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進而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大腦一片空白,這一系列的生理反應會直接影響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從外在因素分析,環境因素也是導致比賽中犯規產生的重要環節。如,比賽與訓練場地的大不相同,賽場氛圍的壓迫感、比賽節奏的轉變、場外觀眾的影響等,也都是間接導致運動員出現犯規情況的導火索。
(1)廣東省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技術規范性亟需提高,犯規現象普遍存在。
2021年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總決賽中,出現犯規62例,運動員參賽犯規率達5.90%。統計發現,不同性別犯規率呈現不同,男運動員犯規率高于女運動員,參賽運動員比賽中規現象普遍存在。
(2)比賽中低年齡段運動員犯規情況明顯高于高年齡段運動員,短距離項目易出現犯規。
統計發現,廣東省青少年游泳U系列賽事犯規率呈現隨年齡增長而降低的規律特征,高年齡段運動員犯規率低于低年齡段運動員,不同項目距離也有所不同,50m、100m短距離項目犯規率較高。
(3)運動員易在動作結構復雜,規則要求較多的項目上出現犯規情況。
統計發現,不同運動項目犯規率呈現區別,運動員在動作結構較復雜及規則要求較多項目上犯規率偏高,其中仰泳和蛙泳最高,達到32.30%和30.60%。不同年齡段在不同項目上也有所差異,具體表現為7-9歲年齡段運動員仰泳項目犯規率較高,10-12歲年齡段運動員蛙泳和仰泳項目易犯規,而13-15歲和16-18歲年齡段運動員則蛙泳和混合泳項目易犯規。
(4)廣東省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在比賽中易在出發和轉身技術環節出現犯規。
統計發現,在不同年齡段的不同技術環節中出發和轉身技術是運動員犯規“高發區”,途中游和終點的犯規較少。其中低年齡段特征明顯,犯規率較高。
(1)加強教練員專業技術學習,提高業務能力,重視青少年運動員規則意識培養。
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教練員理論知識的鞏固,不斷更新,學習最新游泳裁判員規則,提高訓練業務能力。加深青少年運動員對專業技術動作的理解,運動員對規則有著清晰的意識判斷,明確犯規技術,避免訓練與比賽中犯規技術的出現。
(2)夯實省內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基本功,不斷積累比賽經驗。
嚴抓青少年運動員技術動作基本功,認識到技術練習在青少年訓練中的重要性,糾正錯誤技術定型。秉持多思多問的學習精神,提高運動員主動性、積極性。教練員應給予青少年運動員創造更多的參賽平臺,以賽代練,改善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時的心理狀態,不斷進行自我調節,樹立正確的參賽動機,累計豐富的比賽經驗。
(3)改善培訓單位場地設施環境,提升運動員訓練外在環境。
業余游泳培訓單位應合理改善或修護現有培訓場所,滿足日常社會團體、俱樂部、體校等業余運動員訓練需求,規范訓練場地器材,對標符合比賽標準場地要求。增強運動員訓練滿足感,調動積極性,提升日常訓練環境,是運動員克服參賽期間的外在因素。
(4)優化賽場氛圍,加強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學習交流。
參賽單位應注重賽事期間團隊合作精神,有組織、有規劃地使運動員及家長、朋友,以吶喊、助威等鼓舞形式,助力于參賽運動員,使之促進隊伍團隊精神與默契度,發展集體主義協助精神。賽事舉辦方可利用賽事平臺,加強廣東省內業余教練員、運動員以及裁判員的學術研討交流活動。以分享——傳遞——溝通,打造三位一體的學習氛圍,提高教練員專業技術,培養運動員的自主性、參與性,鞏固裁判員理論知識與臨場執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