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偉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氣排球是我國自創的一種排球衍生項目,是由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分局的離退休人員為了豐富其晚年生活而發明的一種體育運動。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收錄的相關氣排球文獻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計量法等分析方法并借助CiteSpaceV軟件進行氣排球發展歷程的可視化分析,旨在從不同角度分析氣排球運動近年來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為未來氣排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更好地推廣和普及這項富有趣味性和健身性的活動。
在CNKI首頁檢索框以“氣排球”為關鍵詞,設置檢索時間為1997年-2021年,共搜索到文獻675篇,經作者檢索并剔除無效文獻后剩余的550篇期刊為研究對象。將最終篩選后的文獻數據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修改文件名稱為download-XXX保存,以供分析。
文獻計量法是借助文獻的各種特征數量,采用數學與統計學方法來描述、評價和預測科學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圖書情報學分支學科。本文利用Excel表格對所選文獻的數量、不同年份發文量等進行匯總統計,進一步解釋和分析我國氣排球發展歷程。
CiteSpaceV軟件系統是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的一款主要用于計量和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信息可視化軟件,可以用來繪制科學和技術領域發展的知識圖譜,直觀地展現科學知識領域的信息全景,識別某一科學領域中的關鍵文獻、熱點研究和前沿方向。
文獻發表的數量與時間變化關系可以衡量該領域的研究歷史、發展速度、受關注程度,還可預測其發展趨勢。由圖1可知我國氣排球文獻數量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圖1 我國氣排球文獻歷年發文量
第一階段(1997-2005年),此階段是我國氣排球發展的萌芽階段,論文發表量較少,僅13篇,占文獻總量的2.36%,該階段正處于氣排球誕生時期,屬于“新興事物”,再加上從事此項體育活動的人數相對較少,只在小部分地區開展,導致文獻數量較少;
第二階段(2006-2014年),此階段氣排球活動開始在國內各地逐步流行開來,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擁有了統一的競賽規則和相應的國家政策的推動。2005年,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制定了全國第一部《老年氣排球競賽規則》,規范了全國氣排球比賽的同時,《全民健身計劃剛要》(1995-2010)也提倡簡便易行而且適合不同性別、職業特點與體質狀況的體育健身運動項目;氣排球運動適應對象廣、簡單易學,對身體素質和年齡性別的要求都不高,而且健身性和娛樂性都比較強,這個時期的國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氣排球運動的發展和推廣;
第三階段(2015-2019年),此階段是氣排球發展的高峰時期,每年的文獻發表數量均有顯著增加。2010年以來,福建、江西、湖南等省相繼把氣排球比賽列入了省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15年、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相繼舉辦了全國超級杯氣排球分區賽、決賽,極大地推動了氣排球運動的深入發展;
第四階段(2020年至今),此階段氣排球文獻的發文量大幅下降,熱度迅速降低,作者推斷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第一,自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被發現以來,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許多重大賽事停辦或延期,全國體育賽事的場地和場館都相繼封停,外部大環境惡劣導致氣排球運動也發展受限;第二,氣排球運動的參與者多以中老年群體為主,盡管經過近十年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參與這一體育活動,但青少年參與氣排球活動的人數仍遠不及其他傳統球類項目,專項體育后備人才較少。
核心發文作者不僅是我國氣排球運動發展的基礎,還可以體現出專注于氣排球這一方向的研究人才趨勢。由圖2可知,我國氣排球文獻的主要發文作者有劉利鴻、尹華榮、周政權、蔡志源等人,他們是我國氣排球研究的主要學者。由于發文量會隨時間和研究熱點的變化而變化,本文僅統計了1997年至2021年所選取的550篇文獻,結果不具有唯一性。

圖2 我國氣排球發文量核心作者共現圖
運行CiteSpace軟件,將處理后的數據保存后選擇author進行分析,可得發文作者的可視化圖譜。由圖2可知,在413名作者節點中 (E=413)擁有連線186條 (E=186)而其密度僅有0.0022(Density=0.0022),這表明各研究者之間的聯系或合作很少,大部分作者都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且不同省份之間的氣排球研究合作也很少。一個企業的興起,必須有一定的人員去創建,同樣一個學術的研究需要一定的科研人員,科研人員的發文量以及下載引用次數,可以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對該領域的貢獻度以及在學術方面的影響力。而我國氣排球研究團體主要以三大團體為主,其分別是劉利鴻,孫平、許軍、葛春林團隊;李榮娟、陸碧瓊、李峰團隊和蔡志源、季平、鄭華偉團隊,這些作者間的連線尤為密集,其合作也較為頻繁。但較總體而言,不同機構和地區的各個作者之間的交流和聯系還是少之又少,幾乎都是獨立或同機構的一兩人在進行研究。
探討發文機構在氣排球領域發文的數量以及與其它發文機構的合作情況,可以評估該發文機構的科研實力以及對氣排球的關注程度,從而為與氣排球領域相關的人才進修、學術合作等提供參考。由表1可知,我國氣排球主要的發文機構為廣西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和莆田學院。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氣排球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我國西南地區和東部沿海較為發達的省份,究其原因是因為氣排球運動在上述地區開展較早,而且當地運動群眾基礎較好。相比較來說,西北各個省份有規模的氣排球比賽和活動遠遠不及東部沿海和西南地區,且大多數為單位或企業組織的員工活動,系統訓練參與比賽的幾乎沒有,這可能和場地限制、缺乏專業氣排球教練、參與人數少、缺少相關比賽甚至人口規模等多種因素有關。

表1 我國氣排球發文機構分布(發文量≥5)
關鍵詞是一篇文獻核心內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結,高頻關鍵詞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說明其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CitespaceV可視化軟件可以在統計關鍵詞詞頻之間共現頻次的基礎上,將頻次高低和聚類關系清晰地顯示出來,從而分析某領域的研究熱點。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運行CiteSpace軟件,選擇網絡節點為keywords(關鍵詞),運算方式默認,得到我國氣排球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3所示,其中,節點大小反映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節點的顏色表示節點出現的年份,節點間的連線表示各節點(關鍵詞)之間的合作密度。Modularity表示網絡模塊化指標,Modularity Q取值的合理區間介于0-1之間,Q值越接近 1,說明該圖譜具備較好的模塊性,聚類效果也較為理想。Mean Silhouett用以衡量網絡同質性指標,該值在0.5以上,可以認為該聚類結果是合理的。圖3中Q=0.5857,S=0.9176,說明聚類效果較好。由圖可知,其主要的知識群有氣排球、可行性、現狀、推廣這四類。

圖3 我國氣排球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第一類知識群是以“氣排球”為核心,包括“排球運動”、“發展策略”、“演變”等關鍵詞。一項運動的研究最開始必定是追根溯源的,氣排球起源于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離退休人員的隔網對打游戲,是一項綜合性的的有氧運動項目。氣排球在活動時,參與者需不斷調整自身位置來找到最佳擊球點,充分調動了全身器官參與活動。上述的演變過程和氣排球運動的特點為我國氣排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類知識群以“可行性”向外擴散。由于氣排球重量輕、體積大、球體柔軟、飛行速度慢的特點,使它作為一種排球的衍生項目可以輕松覆蓋各個年齡段的運動人群,上述特點使氣排球具有了很好的可行性。從技術方面來看,氣排球的發球、傳球、捧球和單手傳墊球等技術要求不高且很容易掌握,由于雙手墊球不適應氣排球輕、飄、軟的特點,運用的難度較大。因此,應運而生的是雙手捧球和單手傳墊球技術,從而替換了雙手墊球。這些特色技術進一步簡化了氣排球運動的難度,使其可以在學校體育課中,尤其是女生群體中普及開來;
第三類知識群以“開展現狀”為主。研究表明,在廣西、浙江、福建、等地,氣排球有較好的發展態勢,有關氣排球研究的主要文獻也多是來自這些地區的學者。氣排球運動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區域性差異,在我國南方地區普及程度較高,尤其是在廣西,氣排球運動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運動”;
第四類知識群主要包含 “推廣”、“教學改革”、“普及”等關鍵詞。一個新興的運動項目,在探究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推廣和普及。氣排球發端于老年人活動中但不應局限于老年人群體,氣排球男女老少均可參加比賽。成人院校、企事業單位基層體育比賽、兄弟單位聯誼活動、外出旅游、課間操等最適宜。而在剛發布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到了積極推動小排球、氣排球進入幼兒園、小學,所以將更輕更慢的氣排球引入中小學課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2)關鍵詞時序視圖分析。

圖4 關鍵詞時序視圖
運行CiteSpaceV軟件進行關鍵詞類分析后,點擊layout后選擇Timeline View視圖可得關鍵詞時序視圖。時序視圖可以清晰反映出某項運動發展過程中各個年份出現的關鍵詞的數量和隨時間推移該運動的發展趨勢以及研究熱點演進過程。由圖可知:我國氣排球運動的演變有宣傳與推廣時期、普及與提高時期、高速發展時期3個發展階段。
①宣傳與推廣時期 (20世紀90年代初-2002年)。在這一階段,氣排球還屬于“新興產物”,自1991年出版的第一本《氣排球競賽規則》后,才為其宣傳和推廣傳播創造了基礎條件。此階段氣排球運動主要還是在全國鐵路系統的老年人群體中推廣,但規模不大,受到的關注度也不高;
②普及與提高時期(2003-2014年)。在這一時期我國氣排球運動的發展進入了面向全國的普及階段,2003年,大型氣排球運動會首次走出了鐵路系統,在浙江麗水市舉辦了華東地區首屆老年人氣排球比賽,標志著氣排球運動逐步開始走向了全社會,至2013年我國第一部《氣排球競賽規則》出版。氣排球運動在此階段已經走向全國,規則日趨完善,并且其關注度也在逐年升高,從事氣排球運動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③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至今)。2015年6月,中國排球協會、國家體育總局將氣排球運動納入國家排球運動發展計劃,要求氣排球運動走進社區、企業、學校,從而使氣排球從最初的“打著玩”變成了正式擁有“超級杯”頭銜的競技項目,標志著中國氣排球運動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
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建設體育強國。作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對國民體質與人民健康生活具有保障作用。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氣排球運動的發展十分迅速。氣排球不僅僅局限于老年人運動,更多的中青年和學生也加入了氣排球這一運動中,并逐漸向社會上各個群體、系統、行業進行輻射。
(1)我國氣排球文獻歷年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自2015年以來增速達到峰值。2020-2021年關于氣排球研究的發文量下降較為明顯,作者推測與全球疫情影響下的外環境不佳等因素有關。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從線上平臺入手,如,公眾號、官方微博等途徑,更好地宣傳氣排球這一老少皆宜的優質運動項目;
(2)從發文機構的發文量可知,機構之間發文量懸殊較大。各地區的機構間基本上都是單一研究,與其他機構之間缺乏合作意識,且氣排球運動在沿海和西南地區發展較快,漸成規模。建議不同地區的研究機構加強區域合作意識,分享不同地區的研究經驗,或可以嘗試組織高校或機構間的聯誼比賽和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我國氣排球研究的發展更加理論化、系統化;
(3)從研究熱點及趨勢看,我國氣排球研究主要是圍繞著可行性、高校、推廣、全民健身、等關鍵詞展開。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排球研究的熱點從最初的可行性探析到推廣再到氣排球進入校園,呈逐漸細化且具體的趨勢。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則為農村體育、教學改革、健康中國和發展策略等,作者建議相關學者將研究內容進一步擴大,將氣排球的發展過程與我國社會、經濟、國家政策、區域環境甚至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結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觀察以促進我國氣排球運動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