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澎 冀承志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在我國目前的體育事業發展當中,籃球已經成為全民性的健身運動項目,不僅在專業賽事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是在人民的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具有廣泛的分布,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之下,對于籃球訓練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近年來在籃球訓練的過程當中,越來越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的結合,其中運動生理學的使用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運動生理學基于個體身體結構與機能的變化,能夠與籃球訓練進行深度配合,有效地提升了籃球訓練的訓練效果。
在籃球運動當中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對于身體的消耗水平也會相對較高,根據運動生理學當中的負荷強度原理,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需要對身體的適應性及生理超量恢復性進行更強的關注程度。負荷強度與生理承受力最大的區別是,生理承受力更多的表現出訓練的結果,而負荷強度則是為了提高生理承受力所達到的效果。
對于籃球訓練當中的身體適應性來說,每一個參與到訓練當中的參與者身體素質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訓練者在訓練時的強度較小,產生的負荷強度也會比較小,但是在對于肌肉的刺激與身體機能的發展上效果會不明顯,反之高強度的訓練也會導致負荷強度的迅速增強,短時間內的極度增強可能會導致參訓者的不良身體反應。針對身體素質較弱的參訓者來說,身體適應性較差,能夠承受的訓練強度與負荷強度就會比較低,身體素質強的參訓者對于負荷強度的要求可以進行提升。所以,對于不同身體素質的參訓者,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達到籃球訓練的實際效果。
而對于籃球訓練當中的生理超量恢復性來說,就是在經歷超強負荷鍛煉之后體力恢復的能力。參訓者在訓練過程之后的反應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果在訓練之前沒有經歷過超負荷運動,那么會給參訓者帶來極度的痛苦體驗,生理超量恢復性取決于自身身體素質與訓練頻次兩方面,通過長期的籃球訓練,可以對參訓者的身體素質水平提升擁有良好的效果,這也會使得參訓者的生理超量恢復性得到提高,但在同樣的身體素質情況之下,保持較高頻次的訓練相較于低頻次的訓練來說,在生理超量恢復能力上也會有明顯的增強,所以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如果想要擁有較高的生理超量恢復水平,需要通過合理強度與訓練頻次的方案制定來遞進式地增強生理超量恢復能力。
不論是生理承受力還是負荷強度,在籃球訓練當中都需要進行科學性的配合,每一個訓練項目當中的參訓者都會有著自身的身體成長規律,這是任何外界環境都無法改變的,在人體發展的生理規律上,是一個龐大的配合體系,唯有對該體系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才能進一步增強身體的機能發展。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項目間的配合訓練也需要達到科學性的協調,第一要注重理論數據的科學性,第二則是要重視訓練的系統性。
理論數據的科學性既包括領域內的研究學者所提供的數據支持與分析,也包括在日常籃球訓練當中教練員等角色對于參訓人員的訓練數據獲取。基于學者的理論研究數據,可以更加完整、科學地掌握人體機能變化的基本規律,用于指導訓練當中的大多數方案制定,而對于參訓者實際訓練數據的獲取,則更多的是了解參訓人員的真實身體素質以及實時變化情況,用以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以及訓練方式的及時改變,讓每個參訓者都能夠在自己承受的生理極限范圍內,進行有效的素質提升。籃球訓練的系統性,更多的是在訓練的實踐方面體現,在對于籃球訓練的內容設計上,需要將身體負荷強度、生理承受力等要素進行綜合考量,具有詳細的訓練計劃與突發事件的應對方案,才能更加科學地系統開發參訓學員的身體機能。
在籃球訓練當中,需要對參訓人員的基本身體素質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基于運動生理學知識,每個參訓人員在生理承受力與負荷強度限度上都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要通過基礎科學訓練增強每個人的承受上限,使得在訓練當中達成生理水平與體能的平衡協調。參訓人員的生理發育程度、年齡等因素都是訓練方案制定的參考標準,訓練方案的內容制定上要始終圍繞著參訓人員的生理承受力與負荷強度展開進行。通常在訓練開展之前,都需要對參訓人員進行相應的體力測試,在體力測試上可以進行標準的細化,以達到實際身體素質水平數據的準確獲取,能夠為訓練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支持。
在籃球項目的比賽過程中,對于身體的素質水平與對抗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要求,為了能使得參訓人員在比賽場上獲得更加耀眼的成績,就需要在負荷強度的訓練上加強強度與頻次的配合,這一點不僅是對于專業的籃球運動員,對于業余的籃球愛好者來說同樣重要,負荷強度的訓練,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與協調性,還能在比賽當中的劇烈身體碰撞時更好地保護自己,降低運動損傷產生的概率。
在負荷強度的訓練方案制定時,可以將訓練內容設定為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兩部分。首先需要保證遞進性的訓練原則,每個參訓人員在訓練時所表現出來的身體特征水平差異較大,而且對于沒有參與過籃球訓練的人群來說,剛開始進行的訓練強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而且對于參訓人員的參訓熱情來說會構成巨大的心理打擊。使用遞進性的訓練強度增加方法,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負荷強度,進而提升參選人員的生理承受力。利用沖刺跑等訓練方式也能夠達到肌肉收縮速度的提升,同時有效鍛煉大腦神經中樞,對于興奮感與抑制感的轉換力,不僅在學員的基本素質上能夠獲得較大的水平提升,還能側面掌握更多的籃球動作,對于籃球運動技能的提升也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我國的籃球訓練體系當中,專業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系統化的籃球訓練已經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對于運動生理學知識的運用也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已經與實際訓練進行了更加深度的融合。所以在日常的訓練當中,有條件進行更加科學的技術性訓練,在技術性的訓練當中,更加注重對于技巧的利用,比如,在重復循環訓練的方式選擇上,既能夠針對籃球投籃動作等專項技能進行訓練,也能在跑、跳等基礎技能上進行使用,參訓人員能夠通過重復循環的訓練方法增強肌肉的爆發力,在無氧環境與有氧環境之間進行有效的協調轉換,使得參訓人員能夠在籃球比賽當中更加適應上場比賽的環境,也能提供更加穩定的持久體力供給。利用技術性的訓練,也能夠有效形成籃球比賽所需的動作等肌肉記憶,因為在實際的比賽當中,比賽情況往往瞬息萬變,只有在日常的技術訓練當中對投籃動作等形成有效的肌肉記憶,才能在實際的比賽當中提高得分的命中率。
為了提高論文研究的科學性,特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運動生理學運用于籃球訓練當中的現狀及問題,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上,以運動生理學相關的知識要素為問題設計邏輯,主要調查研究對象在進行籃球訓練時的身體與心理狀態、訓練內容認知以及訓練強度調查。調查問卷發放的對象是市區內8家籃球訓練機構的參訓人員,累計發放問卷169份,有效回收問卷15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8.76%,具體問卷調查問題如下:
(1)請給目前自己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評分(從低至高分別為1-5分);
(2)在正式籃球比賽當中,你是否經歷過生理與心理的極限狀態;
(3)對于你目前籃球訓練的具體內容,你是否了解其背后的運動生理學常識或規律;
(4)在籃球訓練的過程當中,教練是否會高頻次糾正、規范你的籃球動作;
(5)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你是否經歷過因為訓練內容設置不當而導致的運動損害;
(6)請為目前自己的訓練強度進行評分(從低至高分別為1-5分)。
(1)比賽期間會經歷身心狀態極限。

表1 身體、心理素質評分(N=150)

表2 是否經歷過生理與心理的極限狀態(N=150)
根據身體、心理素質評分數據,選擇1分的有12個人,占比8%,選擇2分的有26人,占比17.4%,選擇3分的有42個人,占比28%,選擇4分的有 55人,占比 36.6%,選擇 5分的有 15人,占比10%。由此可以看出在調查對象當中,占據較大比例的人對個人的身體、心理素質評分中等偏上,心理自信較為充足,能夠較好地應對籃球運動的比賽。
根據是否經歷過生理與心理的極限狀態選擇數據,105人選擇是,占比70%,45人選擇否,占比30%。從數據比例中不難看出,大多數人都在正式的籃球比賽當中經歷過生理與心理的極限狀態,籃球比賽在對抗性與身體耐力上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大多數人經歷過極限狀態,意味著籃球運動員的生理承受力在訓練當中具有較強的實用參考價值。
(2)對于訓練內容缺少足夠認知。

表3 是否了解訓練內容背后的運動生理學常識或規律(N=150)

表4 教練是否會高頻次糾正、規范你的籃球動作(N=150)
根據是否了解訓練內容背后的運動生理學常識或規律選擇數據,73人選擇是,占比48.6%,77人選擇否,占比51.4%。雖然兩個選項的占比較為相近,但基于訓練人員對于內容了解的必要性,在調查對象當中,仍有50%以上的參訓人員對于訓練內容背后的運動生理學常識或規律沒有了解,意味著多數人對于訓練內容缺少足夠的認知。

表5 是否經歷過因為訓練內容設置不當而導致的運動損害(N=150)
根據教練是否會高頻次糾正、規范你的籃球動作選擇數據,53人選擇是,占比35.3%,97人選擇否,占比64.7%。占比60%以上的人都選擇教練不會對自己的籃球動作進行高頻次的糾正與規范,也就意味著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會有很多參訓人員由于不規范的訓練而形成錯誤的肌肉記憶,從而影響到籃球訓練的效果。
根據是否經歷過因為訓練內容設置不當而導致的運動損害選擇數據,89人選擇是,占比59.3%,61人選擇否,占比40.7%。占據比重較大的選擇是曾經因為訓練內容的設置不當而導致運動損害,意味著在訓練內容的設置上,許多機構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也因為其盲目而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害發生。
(3)訓練時強度較大。

表6 訓練強度評分(N=150)
根據訓練強度評分數據,選擇1分的有8個人,占比5.4%,選擇2分的有22人,占比14.6%,選擇3分的有43個人,占比28.6%,選擇 4分的有 57人,占比 38%,選擇 5分的有 20人,占比13.4%。在評分百分比當中,占據比例較大的是3分和4分,均高于3分的評分中位數,也就意味著在所調查的參選人員當中,其訓練時的強度相對較大。
在實際的籃球比賽當中,往往會遭遇到比較極端的情況發生,比如,當比賽競爭程度極其激烈的時候,參賽人員往往在身體與心理上都會面臨極限的挑戰,基于運動生理學知識的內容,這時參賽人員的生理承受力將會產生巨大的作用,能夠以較好的身體適應性來為參賽人員提供穩定的身體狀態與心理狀態,所以在日常的籃球訓練當中,需要以較強的運動強度來加強生理承受力的提高。而且在日常的訓練當中,越來越多的籃球訓練會將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提上發展的日程,因為在比賽時穩定的心理狀態更能促進比賽成績的提高,心理要素也會對突破生理承受力極限時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綜上所述,未來的籃球訓練需要更加注重對于身體與心理素質共同提升的要求。
在很多籃球訓練的內容設計上,由于教練人員或者參訓人員的急功近利,往往會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多數參訓人員為年輕人群體的情況下,更容易在訓練時進入興奮的狀態,從而導致在訓練動作與強度上會更加的激進。考慮到運動生理學當中的生理承受力與負荷強度原理,很多參訓人員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超出相應的承受范圍,從而導致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害,而且很多教練人員也很難進行科學、及時的現場把控,通過盲目的訓練方式致使參訓人員受到傷害。年輕人群體在身體發育上已相對成熟,但是多數受訓人員在肌肉水平上是沒有達到標準狀態的,在日常的訓練當中,往往會通過肌肉爆發力、核心力量訓練等方式來進行肌肉力量的提升,通過無氧訓練與有氧訓練的結合來增強肌肉的耐受力,但是這種訓練方法需要把控高強度的訓練節奏,如果在訓練節奏上失去了平衡,不僅在機能提升上難以達到效果,甚至會造成一定的負面作用。而且在籃球訓練的肌肉記憶形成的過程當中,更需要對動作等具有相應的標準把握,很多參訓人員對于細節的掌握不足,在神經系統當中,由于長時間的不規范訓練,會形成相應的錯誤肌肉記憶,如果教練人員不能對動作進行及時的規范,會因此降低籃球運動的效能,在未來的比賽當中也很難改變參賽人員錯誤的動作與行為。
在籃球訓練當中必須要把握適度訓練的原則,一切體育運動的訓練都是循序漸進的,當個人身體素質差異較大時,如果在同一個團體訓練當中,都以較為極端的方式進行訓練,勢必會造成部分群體的身體損傷。通過適度的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地保持腦力與體力的協調,保證人的身體機能處于穩定的狀態,對于運動訓練頻次與持續時間也要有科學的把握。雖然高負荷強度的訓練與高頻次的訓練對于生理超量恢復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強的影響效果,但是這樣的訓練過程不是每一個參訓人員都能夠承受的,甚至會有的參訓人員,在達到生理承受力極限之前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如果不能把握適度訓練的原則,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籃球訓練產生排斥心理,反而不利于整體氛圍的營造與體育素質的增強。
綜上所述,在籃球訓練的過程當中,運動生理知識的作用發揮已經不限于理論學習范圍,對于籃球訓練的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既能夠保證參訓人員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也能幫助教練人員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利用運動生理學知識為籃球訓練提供更多的指導,已經成為現在以及未來籃球訓練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其他體育訓練領域,運動生理學知識也將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越發科學性的結合,必將能為我國體育事業培養出更加高技術高能力的人才,推動體育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