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衛俊
現階段,對于物流業創新效率的研究主要體現在效率影響因素和效率評價方法兩個方面。從國外來看,Yergaliyev等對哈薩斯坦物流業研究發現物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1]。Gino Marchet等運用DEA分析法對意大利物流企業供應商創新效率進行分析,從中對供應商創新能力進行排序和分類[2]。從國內來看,高安剛等從模式創新、創新意識、資金投入、人才投入、技術投入五個方面對物流業創新能力進行分析[3]。章錚錚等(2019)從服務載體創新、人才優化、服務創新、過程創新四個方面對金華物流創新能力展開分析,發現了產業集群對創新效率的影響[4]。張竟軼等利用三階段DEA方法對我國31個省的技術創新效率進行評價,并給出了改進策略[5]。郭子雪等利用DEA方法對京津翼區域物流業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區域間合作強度對物流業技術效率影響較大[6]。
2.1 數據來源。目前我國在對產業進行分類時尚沒有“物流業”這個類別,但由于物流業主要涉及運輸、倉儲、配送等主要環節,各環節涉及的部門主要有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三個產業的總體增加值占物流產業的80%以上,因此選擇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及郵政業的各個指標來代替物流產業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本文選擇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及郵政業的從業人員數、固定資產增長率、運輸線路長度三項指標作為物流產業的投入指標,將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及郵政業的客運量和貨運量作為物流產業的產出指標來分析河南省在內的共計31個省份物流業的總體效率。本研究數據來源于2019-2021年的國家統計年鑒,通過對統計年鑒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了2018-2020年中國31個省份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數據。在此基礎上,運用DEAP2.1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三個效率之間的關系是綜合技術效率受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共同影響。
2.2 實證分析
2.2.1 綜合技術效率分析。綜合技術效率指標用來反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企業或行業的實際產出效率水平,具體計算方法為實際產出除以最大限度產出。運用DEAP2.1對2018-20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了我國31個省份物流業綜合技術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情況,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中國31個省份2018-2020年物流業綜合技術效率及排名
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8-2020年這3年間,我國31個省份物流業綜合技術效率達到完全有效狀態的省份有6個,分別是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貴州。綜合技術效率水平平均值達到0.9-1之間的省份有2個,即湖南和廣東。綜合技術效率水平平均值分布在0.8-0.9之間的省份有5個,分別是天津、遼寧、江西、山東和廣西。以上數據說明,目前我國物流效率水平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十分嚴重。綜合技術效率水平平均值低于0.5的省份有2個,分別是吉林和黑龍江,這兩個地區的物流效率水平嚴重不足。在31個省份中,河南省物流綜合技術效率排名第14名,平均得分為0.792,處于全國的中等水平位置。河南省經濟發展迅速,交通四通八達,有著較好的外部條件,對提高物流業綜合技術效率均值提供了較好的支持。但是物流業綜合技術效率平均得分只有0.792,這說明河南省物流業的相關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沒有達到最優配置狀態。
2.2.2 純技術效率分析。純技術效率是綜合技術效率剔除規模報酬因素影響下的效率情況,主要用來分析人、財、物等投入要素的利用情況。運用同樣的方法對2018-20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了我國31個省份物流業純技術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情況。對31個省份的技術效率平均值和排名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2.2.3 規模效率分析。為了更詳細地了解企業投入產出效率,我們可以對企業或行業的發展規模進行量化分析。通過分析其規模效率,詳細地了解企業或行業是否達到規模經濟。運用同樣的方法對2018-20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了我國31個省份物流業純技術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情況,得出如下結論。在2018-2020年這3年間,我國31個省份物流業規模效率達到完全有效狀態的省份有6個,分別是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貴州。規模技術效率水平平均值達到0.9-1之間的省份有12個。其中,河南省的規模效率得分為0.962,排名為第12名,處于全國的中上游水平。在31個省份中,得分最低的省份是青海,平均值為0.411,嚴重低于平均水平。這說明青海與實現規模經濟距離較大,要引起注意,要努力提高自身資源的利用效率。
3.1 加強物流業創新發展政策支持力度。為了提高河南省物流業綜合效率水平,河南省應繼續發揮自身地理位置和航空運輸上的優勢,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來完善自身初具規模的航空運輸體系,從而使各部門能協同工作、資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在宏觀環境方面,政府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和引導物流業向更成熟、更規范的方向健康發展。在企業自身方向,物流企業應不斷找出企業創新效率低下的原因,通過調整提高企業投入要素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
3.2 加大物流創新經費投入強度。物流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依賴于當地研發水平的高低,而研發活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調整經費的分配政策,在資金分配方面加大對研發活動的資金投入,提高研發活動經費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其中,研發經費投入方式包括財政撥款、政策補貼、稅收減免等多種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物流企業的研發活動。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專項基金應用于物流企業研發活動,這樣可以帶動除政府以外的企業、高校等對研發活動的資金投入。最后,政府、企業、高校和中介機構應認真核查企業內部創新活動,避免重復、效果差、無用的創新活動。企業應將吸收的研發資金集中于核心技術研發項目中,避免資金浪費,提高研發資金利用率。
3.3 加大物流業創新人才培養力度。近幾年,隨著物流業不斷發展壯大,國家對物流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十分重視,各大高校物流專業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但是物流創新人次的培養需要時間,短期內很難大量增加。針對以上問題,政府和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吸引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創新人才。第一,政府應該出臺相關人才引進補助政策、企業也應該提高物流創新人才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以此來提高創新人才的總體待遇水平。第二,物流企業應不斷學習先進國家、先進地區物流人才管理經驗,給企業內部物流人才提供完善的培訓制度和清晰的晉升制度,充分調度物流人才的創新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人才利用率。第三,物流企業應充分與高校和中介科研機構的合作,提高企業自身協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