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整個單位的工作質量提升、人才優化配置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程在,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管理中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這樣才能夠讓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也才能夠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推動人才資源建設質量地不斷提升,為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立足于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探討經濟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優化經濟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管理;策略;事業單位
人力資源部門是事業單位中的重要部門之一,能夠為事業單位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能夠幫助事業單位進一步提高人才的配置效率,實現人才專業素養和職業水平的有效提升,從而為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的社會發展形態下,如何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何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是目前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管理工作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一個現實問題。筆者認為,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經濟管理策略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而且還能夠為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事業單位與經濟管理概述
所謂“事業單位”,則指的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事業單位是相對于企業單位而言的,在我國社會主義體制下,事業單位的工作宗旨主要表現為“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通常來說,事業單位都具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服務性特征,即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二是公益性特征,即事業單位所追求的是社會效益,所從事的各項活動都是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開展的;三是知識密集性特征,即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機構,在人力資源結構中以專業人才為;四是目的性特征,即事業單位的存在是為了向社會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務;五是履職性特征,即事業單位的職責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六是運行成果特征,即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果是向社會提供非物質形態產品。
而所謂“經濟管理”,通常指的是“經濟管理者為實現預定目標,對社會經濟活動或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等活動。”或者換言之就是,“經濟管理者對經濟活動的管理”。經濟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效的經濟管理策略能夠進一步明確主體單位的發展方向,使每個員工都能夠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潛能、潛質,進而優化機構的運行機制,促使機構運作效率的大大增強,并為主體單位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使員工的工作更加“接地氣”和“有人緣”,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做出更積極地貢獻。
二、經濟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事業單位是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組織機構,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支持,同樣需要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支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也在積極探索改革轉型的道路。為實現工作效益的最大化發展,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相關經濟管理理念的有效應用,這樣才能夠推動事業單位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與經濟管理相互聯系的內容,這就需要通過有效的經濟管理來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指導和優化。例如,事業單位在進行公開招聘的過程中,應該通過經濟管理的相關理論對人才招聘的成本進行有效分析,同時結合收益的情況來進一步調整人才招聘的方案;又如,在為事業單位的員工制定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經濟管理的相關理論對薪酬等級進行科學的劃分,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激勵模式,員工的經濟需求為主要參考依據,為員工設置合理的薪酬與獎金,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能夠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工作效益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對單位員工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經濟管理相關理論來進一步控制單位的培訓成本,促進培訓效果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見,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經濟管理的相關理念和方法,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不僅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有效地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也能夠為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經濟管理提升策略
第一,優化招聘模式。目前,事業單位在進行人才招聘的過程中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招聘方式,這就使得事業單位的人才招聘效率和招聘結果并不能真正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因此,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同時充分考慮事業單位的人才招聘特點,制定更加符合事業單位需求的人才招聘方案,并適當簡化人才招聘的相關流程,對前來應聘的人才進行綜合能力的有效考察。例如,結合事業單位目前的服務種類和服務內容,并根據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求和素質要求,對相關應聘者的專業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同時評估應聘者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查來對應聘者的綜合能力進行多方面的了解,除了專業性的考察之外,還需要考察應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能夠真正挑選出符合事業單位發展需求的優質人才,才能夠讓事業單位現有的人才短板完全消除,重視人才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和經驗,為事業單位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站在經濟管理的角度上來看,事業單位應該從自身的實際經濟能力出發,設置合理的人才招聘預算,確定明確的人才招聘目標,以相關經濟理論為指導,建立起更加科學的人才招聘計劃,確保整個人才招聘流程能夠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人力資源管理在借助經濟管理開展人才招聘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所招聘的人才是否能夠給事業單位帶來更大的效益[1]。例如,事業單位根據相關規定,確定下一個發展階段所需要的人才種類和人才數量,并完成相應的分類處理工作,以事業單位現有的經濟發展實力為依據,對人才招聘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有效的分析,這樣才能夠確保招聘的人才符合事業單位的崗位需求,也才能夠確保人才能夠為事業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在進行招聘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人才數量和崗位的匹配程度,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人力成本的有效把控,不會出現人才浪費的現象。
第二,強調文化氛圍。這是因為,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內容空洞和管理形式化的問題,容易導致單位的文化建設并不能對員工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就不利于單位良好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導致單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下降,也會影響整個單位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因此應該站在經濟管理的角度上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文化建設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讓文化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凸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幫助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文化創建的過程中,應該確保文化的思想核心與事業單位的服務核心相一致,并且能夠進一步促進事業單位員工工作意識的有效提升,可以通過有效的薪酬機制、福利機制、晉升機制和激勵機制對員工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讓員工能夠更加自主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2]。例如,可以在單位的員工休息場所設置特色文化墻,同時賦予特色文化墻一定的互動功能,讓員工在休息的時間里能夠與特色文化墻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互動,可以在互動墻上通過便簽和水彩筆進行自我情感的抒發,也可以向單位表述自身的需求,讓員工能夠積極參與到單位的文化建設之中。同時,特色文化墻還應該定期按照相關政策和實時熱點進行主題更換,以便對單位員工進行更強有力的思想引導,讓員工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員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了單位文化的建設中,同時也不會增加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還能夠取得良好的建設效果。其次,事業單位還可以充分發揮黨政文化在單位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黨政思想在單位文化建設中的全面滲透,在相關節日中舉辦紅色知識競賽、紅色歌舞表演、革命故事演講等各項活動,在事業單位內部形成宣揚正能量的良好風氣,潛移默化的影響員工的思想和精神,讓員工主動樹立起愛崗敬業、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單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在舉辦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經濟理論充分衡量活動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這樣才能夠讓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經濟管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完善培訓機制。在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人員培訓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樣也是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為了進一步確保事業單位人員培訓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避免培訓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應該立足于事業單位的實際業務內容和發展趨勢,制定不同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和技術要求,形成更加全面、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并且為事業單位員工提供持續性的培訓方案,讓整個事業單位內部的培訓氛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同時為了有效的提高培訓的質量,還需要將新員工和老員工進行有效的區分,在針對新員工進行職業培訓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文化、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崗位要求、技能要求、職業精神等多方面的內容,讓新員工能夠更快的適應崗位工作的需求,并且幫助新員工了解晉升的主要渠道,從而幫助新員工產生更加強烈的培訓積極性,使員工培訓計劃方案的持續性得到有效保障,減少事業單位員工流失率;對于老員工,則應該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的教育和培訓,并且鼓勵老員工對新員工進行幫助和教育,讓老員工能夠帶領新員工更好地落實事業單位各項服務項目,與新員工分享自身的工作經驗,通過主題座談會等形式進一步加強新老員工之間的交流,讓新老員工的工作氛圍更加和諧。站在經濟管理的角度上來看,通過高效的培訓方式,能夠讓事業單位的員工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有利于事業單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同時,在開展培訓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事業單位自身的經濟水平,不能為了盲目追求培訓質量而導致過多資源的浪費,同時應該注重培訓完成后的考核與評價,這樣才能夠確保培訓的效果真正落到實處,為事業單位的人才質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均衡激勵約束。通過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能夠讓員工進一步產生工作的動力,并且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約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后,員工的思想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因此事業單位在制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時,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重視員工的自主訴求,通過更加有效的引導來讓員工逐漸形成自我約束的基本意識。事業單位的員工作為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承擔者,在建立起激勵約束機制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有效的獎懲配合,進一步提高人性化管理的質量和水平[4]。例如,首先可以建立起員工績效卡,對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年限、業務能力、技術水平、參與項目等進行全方位的記錄,同時對單位員工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失誤和缺勤缺席現象進行準確記錄,通過績效卡將相關信息的記錄結果判定員工的獎懲情況,這樣能夠幫助員工更好的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讓員工樹立起良好的責任意識,推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其次,為了更好的解決激勵機制執行效果差的問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效益水平,結合事業單位員工的相關需求,為員工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激勵方案,這樣有利于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目前,許多事業單位在晉升渠道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對員工的激勵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立足于經濟管理相關理論,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進一步推動晉升渠道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實現晉升機制的合理化發展,鼓勵員工根據晉升機制來制定自己的成長方案,更加積極主動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為事業單位的服務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5]。同時,事業單位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崗位將人才劃分為技術型、基礎型和管理型等類別,從而確保每一位工作人員能夠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樣才能夠讓人力資源真正為事業單位效益的提升提供幫助,促進事業單位服務能力的有效提高。
第五,建設人才隊伍。想要讓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經濟管理的有效性,就應該對人力資源管理團隊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引導,讓經濟管理的理念能夠融入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首先,事業單位應該引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人員積極學習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加強對經濟管理方面知識的有效應用,例如在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中選拔出具備經濟管理知識的相關人員,讓其他員工在他的領導下能夠開展對經濟管理知識的學習。其次,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中的骨干員工進行專業的經濟管理培訓,邀請專業的經濟管理學講師進行相關理論的講解,還可以派遣相關員工去其他事業單位進行參觀學習,讓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員工圍繞經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內容開展專業研究,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素養的全面提升[6]。最后,事業單位應該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人力資源管理的員工能夠切實了解其他部門員工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讓人力資源管理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引入經濟管理的相關理論,不斷推動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創新,借助先進的經濟管理策略來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性,以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朱靚,董梁慧.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經濟管理對策研究[J].大陸橋視野,2022(09):54-56.
[2]程媛媛.企事業單位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經濟管理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07):119-121.
[3]張萍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經濟管理方法研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14):107-109.
[4]李勝敏.人力資源經濟管理工具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10):67-69.
[5]莫勤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中如何對人力資源進行績效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22(14):122-124.
[6]王振榮.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經濟管理方法研究[J].財經界,2021(3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