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沄芊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感到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對生活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情緒,極大的影響了人的正常生活。為了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心理健康教育應運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現能夠有效緩解人們的壓力,從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并不是很高。積極心理學的出現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將針對如何將積極心理學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融合
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測評方式單一;體系不完善,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且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材,導致當下心理健康質量并不高。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開始關注的領域,將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到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進而滿足當下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1、心理測評體系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是對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進而根據測評結果制定出教育計劃。但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測評的方式比較單一,無法全面的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展示出來,進而影響教育的效果。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采用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通過問卷填寫情況判斷心理健康狀態。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每個人的心理情況不同,統一的問卷無法將全部問題呈現出來。從而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影響接下來教育工作的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問卷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無論是出卷人還是答卷人都會受到自身主觀情緒的影響,出卷人以及答卷人當時的心情、以及近期的經歷都會使得測評的結果出現偏差,會導致測評結果不準確,無法直觀的反映出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態。
2、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心理出現問題會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但日常生活中,還是存在很多人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層面的普及不全面,很多人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較少,導致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我國社會層面也會組織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但大多數人參與感較差,不會主動的去聽講。很多人為了獲得講座發送的小禮品去學習,學習效果較差,導致開展講座的質量下降。在心理出現輕度問題時通過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緩解作用,但有一些人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較差,即使心理出現了問題也不愿意主動去接受治療,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這種不重視的情況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的普及程度較低,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質量。
3、缺乏專業教材,心理健康課程得不到正式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教育內容,需要一定的教材進行輔助教育。但當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并沒有統一的、完善的心理健康輔導教材的出現,使得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遇到了困難。專業教材的出現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學依據,能夠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快速發展,進而得到全社會層面的推行。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完全憑借主講人學習的內容進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使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快速的發展。專業教材的缺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不同層面尤其是社會層面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需要引起我國相關領域的重視。
二、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意義
1、能夠完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測評體系
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健康心理狀態的基礎,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測評體系當中,缺乏對人積極心理的測評,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一定的偏差。積極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能夠完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朝著全面的方向發展。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測評體系較為單一,無法全面的將人心理健康狀態展示出來,積極心理學的融入能夠拓寬心理測評方式,確保測評結果真實可靠。
2、引導人產生積極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質量
積極情緒的產生才能夠證明人的心理健康處于正常狀態。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沒有明確的規劃出引導人產生積極情緒的計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積極心理學的融入開始關注人的積極情緒,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能夠引導著人們產生積極的情緒,進而能夠樂觀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心理問題,提高了教育的質量。且積極心理學的融入能夠制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能夠吸引人們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層面的普及,進而大幅度提升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滿足當下時代發展的需求。
3、轉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過多的重視受教育者的消極情緒,從消極情緒入手,使得教育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正常的人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情緒以及消極情緒,無論是過多的積極還是消極情緒都會對人的生活產生影響。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沒有關注到積極情緒對于人產生的影響,過度重視消極情緒的產生,使得教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將積極心理學注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從關注消極情緒轉變為關注積極情緒,教育模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使得教育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三、將積極心理學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1、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能夠極大的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在社會層面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才能夠確保二者融合的快速發展。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宣傳工作,讓社會上的人群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可以通過抖音、快手、新聞等媒體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使人們能夠獲得更多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面對社會不同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從而提高宣傳效果。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心理健康講座,要求家長與學生共同參加,并且事后家長陪同學生將聽講的感受寫下來,從而提高家長以及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企業以及工作單位,宣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組織員工開展學習,并且對學習的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考驗。在社會層面,尤其是文化程度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可以開展有獎講座等,鼓勵村民參與到講座當中,還可以適當的調動基層干部深入到人群當中,進行村民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播工作,尤其需要重視起對特殊人群的宣傳,從而擴大宣傳力度,促進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社會層面全覆蓋工作。
2、完善心理測評體系
心理測評體系的完善對于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傳統的心理健康測評體系無法滿足當下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融合的需求,從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質量。因此,我國需要完善心理測評體系內容,從而快速地促進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傳統的心理健康測評體系中測評方式單一,測評結果不真實。將積極心理學注入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就需要擴充心理測評方式,進而得到更全面的測評結果,為教育的進行提供基礎。首先需要采用問卷調查與實際訪談共同測評的方式,進而避免問卷調查存在的局限。實際訪談過程中,教育者能夠在交流過程中通過人的表情、動作等對人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再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綜合判斷人的情況,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從制定出不同的教育計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
3、開展特色活動,引導人樂觀面對生活
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引導,使人們產生積極情緒,進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的生活中,避免不了出現一些意外或者困難,如果人的消極情緒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長時間積累就會在人的心理發酵,最終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特殊的活動,幫助人們學會排解消極情緒的方法,引導人們產生積極情緒,進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可以舉辦吐槽大會,使人們能夠在活動過程中暢所欲言,將心中的不滿全部發泄出來,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達到排憂解難的目的,有利于人消極情緒的消化。在吐槽大會過后,可以組織一些娛樂性活動,教育者可以帶頭活躍氣氛,引導人們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例如開展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等活動,能夠加快消極情緒的消化速度,使人們能夠感受到心情的愉悅,從而更好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質量。此種特殊活動的舉辦能夠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趣味性,不僅能夠提高教育的質量還能夠提高人們的參與熱情。
4、出版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書籍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支撐,因此在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專業的書籍作為支撐。我國出版與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相關書籍的數量相對較少,無法滿足當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大力鼓勵心理學專業的相關人才開展書籍的編寫工作,為我國心理健康教學工作打下理論基礎。還可以創立專業的心理研究團隊,聘用優秀的心理學人才針對社會不同層面的人群編織出專業、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從而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質量。出版相關書籍時也需要關注到人才的培養工作,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優秀人才較為匱乏,需要國家重視其相關領域人才的培養工作,從而為書籍的編寫提供人才基礎,更好地促進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
四、結語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導致當下我國很多人還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切實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下需要關注的內容之一。積極心理學能夠完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測評體系、引導人積極面對生活且能夠改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問題。因此,當下時代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將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促進人們的心理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章玲玲.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0):41-42+51.
[2]程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教學研究[J].秦智,2022(10):89-91.
[3]李翠華.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融入與建構[J].山西青年,2022(19):181-183.
[4]劉翔平,曹新美.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J].教育研究,2008(02):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