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今年是“二十大”的召開之年,也是縣融媒體中心從平臺建設向內容建設的突破之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黨媒姓黨、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以“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為宗旨,緊扣“融合為要、內容為王、產業為先”這條主線,把融媒體中心打造成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的新型縣級主流媒體。
關鍵詞:融媒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思維
在融媒體時代下,要想實現媒體縱向發展,就要考慮生態格局。目前的變化形式保障其意識形態能夠應對出現的挑戰,習近平同志曾指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某些事件通過一張圖、一段視頻,就可以形成爆發式傳播,對于已有的輿論會造成影響。這種影響積極,可以造福國家人民;若消極,就有可能會帶來難以預見的危害。要旗幟鮮明落實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增加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
一、媒體融合推進背景
1、“219”重要講話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新聞單位,并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1.1“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219”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為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1.2“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219”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明確指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也為新聞輿論工作者找準了了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1.3“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面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為主流媒體帶來新的挑戰,“219”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為媒體指明了前進方向。
2、為什么要推進媒體融合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上,宣傳思想工作極為重要。把握正確的理論路線,堅定我黨的決策部署,完成形式判斷、分析。堅持落實維護我黨威嚴,集中統一領導,推動融媒體發展。將其作為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持積極的思想導向。考慮已有的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要始終處于意識斗爭的前沿。明確政治立場、價值立場,反映人民心聲,明確社會主流價值。站的高,走的遠,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匯集正能量。堅持黨管媒體黨和政府主辦的新媒體,為黨而生。在新時代,依然要堅持黨性原則,秉承為民情懷。將宣傳黨以及反映人民心聲有機融合,是我黨的安身立命之本。無論媒體融合走是哪一步,黨管媒體以政治家辦報原則絕不能變。必須旗幟鮮明,將黨管媒體應用至新領域。對新聞信息服務、媒體屬性、輿論動向等,都能納入管理范圍,使所有人員都能實行準入管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了解何為輿論工作的生命。新聞媒體播報什么,都能體現我國對于某些政治事件的要求。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要強化價值引導,規范社會生產力。以優質聚合思想為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弘揚善惡。不斷凝聚社會共識,形成奮發向上的強大力量。
3、怎樣推動媒體融合
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例如,全媒體不斷發展推出,除了全媒體信息、全媒體方案、私權媒體等。要想實現技術創新驅動力,可以利用5G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技術應試而動,讓技術之光能夠照亮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深化媒體革命意識,緊抓技術紅利。相較于傳統的通訊技術、5G技術,有革命性的意義。主流媒體必須要謹慎,技術風口主攻短視頻、新聞數據等,凸顯全媒體傳播的新優勢。以平臺集成先進、適用技術為項目核心,激發更大的生產力。夯實技術支持、技術創新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金鑰匙”。要打造信息資源平臺、智能生產平臺以及傳播平臺,將各項數據作為運行的主要基礎。保障技術系統支撐有力,實現多層次加工、多元適配。最大程度滿足受眾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借助技術手段,打造多介質的雙向互動機制。將內容、生產、傳播與媒體融合矩陣完成互動,保證資源通融、內容兼容、宣傳互融。
4、媒體融合后達到的效果
習總書記強調:“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
隨移動端成為信息的傳播主要入口,融媒體將會實現信息的精準傳播,推動組織再造、架構重整、轉型升級。能夠完成互補,抓緊能力。在人才融媒體的發展中,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媒體融合占領高地,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四力”。推動全員能力提升,打造驍勇善戰的主力軍。要善于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創新聚才、用才機制。著力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優化人員環境。以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機制,保障媒體融合發展至高至遠。在社會動員應急管理上,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將考核評價傳遞至生產一線,形成調度有力、高效協同的全媒體正常流程。建立從內容運營到產品體驗的管控鏈條,更加有效的落實一體化機制。
二、我縣媒體融合推進運行情況
1、縣融媒體中心平臺建設情況
2019年3月18日,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4月3日,原縣委機關雜志社、原縣廣播電視臺人員正式合署辦公。2019年5月30日,新的“三定”方案正式印發。6月16日,縣融媒體中心辦公樓維修工程竣工,辦公室環境煥然一新。2019年8月6日,中共竹溪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正式掛牌。2020年9月23日,縣級融媒體中心平臺建設通過省級驗收,建成了統一的新聞信息采集中心、編輯中心、演播大廳和中央廚房。
機構人員重組后,打破原有“兩套人馬、兩類平臺、各自為陣”的工作狀態,實現管理組織體系的重塑和再造,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確、職責清晰、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的良好格局。
2、體制機制重塑再造
媒體融合發展既是一場由技術革命帶來的媒體轉型,也是傳統主流媒體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場事關發展全局,影響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縣融媒體中心按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而為一”的原則,對原有的一個廣播頻率、一張報紙、兩個電視頻道、3個網站以及“兩微一端”等媒體形態進行整合、優化。推動新聞采編從文字、圖片“兩翼齊飛”向文字、圖片、音視頻“三位一體”轉變,從單一、單維、單向,向全媒、多維、互動轉變。廣播電視以機制創新推進“全媒體”改革重塑,找準廣播與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產業與事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新機制,不斷催化融合質變[1]。
3、內容生產可圈可點
3.1立足內宣,內容為王。主動適應新時代,轉變思想認識,以媒體責任為第一要務,優化新聞內容。2022年,把“迎慶黨的二十大”作為宣傳主線,圍繞全省組織開展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荊楚風采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全媒體開設專欄《喜迎二十大·城鄉百里行》,重點報道全縣各級各單位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致富增收、城鄉變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2]。今年1-6月,圍繞黨的建設、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突圍九問”、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全國文明城創建等宣傳重點,全媒體平臺刊播各類稿件18000多條,開設各類專題專欄75個。
3.2外宣統籌發力,彰顯主流媒體宣傳的強大能量。今年以來,縣融媒體中心在持續做好本級媒體宣傳工作的同時,積極拓展和外延對外宣傳報道工作,通過深入一線、認真策劃、精心攝制、加強輸送等方式,本中心組織采寫的一批重頭稿件頻頻見諸于中央、省級主流媒體。2022年6月3日端午節晚7點41分央視《新聞聯播》“大美中國”鏡頭對準美麗竹溪:“云霧繚繞的龍王埡天然氧吧、中峰貢米梯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新洲楠木湖等“名片”紛紛亮相《新聞聯播》”。2022年6月7日,由縣融媒體中心拍攝制作的視頻《千城一絕|戲曲·山二黃:鄂西小城一瑰寶》在新華社發布,短短1小時,瀏覽量高達130萬+左右。2022年9月23日,豐收節當天我縣貢米喜獲豐收節目在央視《豐收中國》欄目播出長達6分多鐘。“學習強國”平臺竹溪報道持續見“端”,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立體式展現竹溪的對外形象。截至2022年9月份,在中央、省、市官方主流媒體用稿960多條[3]。
4、媒體融合效果初顯
做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融媒體中心建設歸根結底在于“媒介的融”、“內容的融”,最終達到“人合心合事業活”。幾年來,我們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堅持黨媒姓黨原則,積極傳遞黨的聲音,全力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堅持把正確輿論導向貫穿落實到采編的各個環節,特別是網站、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領域,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新方法手段,有效、正確引導社會輿論[4]。統一規范流程,構建了“集中策劃、一次采集、多元制作、多平臺發布、多渠道反饋”的運行模式,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規范采、編、發工作流程,建立消息來源核實核準機制,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自竹溪縣融媒體中心組建以來,實現了“無重大政治差錯、無新聞輿情事件發生”的目標[5]。
三、加快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
1、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縣融媒體中心聚焦實現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區域信息樞紐三大功能,打造一張網、一個機構、一鍵通、一個戰略、一支隊伍。在人員合并到位、機構重組到位、流程優化到位的基礎上,做好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發展的“下半篇”文章,實現“內容生產”+“產品形態”+“渠道占有”的基因融合。
2、抓好新型主流媒體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深度融合”
在“中央廚房”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流程,實現前端采訪策劃一體化、后臺編輯發布多樣化。建立“大策劃、大聯動、大融合”策劃宣傳機制,實現傳播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實現內容生產、平臺發布、用戶抵達環節共融互通。推進內容生產改革,促進原創內容、權威報道、深度解讀、言論評論等向新媒體延伸。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媒體融合由量變向質變發展[6]。
3、做強全媒體時代主流輿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縣融媒體中心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媒體+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把融媒體中心打造成“新聞輿論的傳播平臺”、“引領社會風尚的輿論平臺”、“開展全方位服務的網上辦事平臺”、“提供多領域民生服務的便民利民平臺”、“創新傳播手段的新技術應用平臺”、“服務經濟發展的招商引資平臺”[7]。互動H5、豎屏短視頻、移動直播、VR全景、虛擬現實、線下體驗館等新媒體新技術應用,使主流媒體“全起來”“快起來”“動起來”“火起來”。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8]。
四、結束語
媒體融合發展已步入深水區,改革創新的進程再一次來到關鍵口。越是攻堅之時,越要凝聚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指示,主流媒體要解決好“本領恐慌”的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媒介融合的縱深發展是主流媒體的新的挑戰,作為縣級主流媒體應當充分反思與創新,更好地發揮本領,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發展故事,講好竹溪故事,發揮主流價值。新時代,我們要堅定不移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主流輿論,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心里裝著人民,腳下沾著泥土,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感召下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王海清. "媒體融合+文明實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米——濟南市歷下區融媒體中心建設融合創新路徑探析[J]. 記者觀察,2021(12):63-65.
[2]李紅梅. 融媒體時代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創新發展——以夏津縣融媒體中心為例[J]. 記者觀察,2021(12):40-41.
[3]王海清,李曉娟. "媒體融合+文明實踐"一體建設的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21,12(8):252-254.
[4]李麗. "媒體融合+文明實踐"一體建設的研究[J]. 傳播力研究,2021,5(36):5-7.
[5]楊杰. 2020年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建設情況綜述[J]. 廣播電視信息,2021,28(3):11-13.
[6]宣浩軍,錢旭鋒. 政論型融媒體報道創新路徑探析——以《金句接力》的采編實踐為例[J]. 中國報業,2021(19):70-71.
[7]王銘良. 融媒體環境下地方臺新聞采編工作創新路徑[J].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16):66-67.
[8]趙銳. 對新形勢下加強機關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活力,2021(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