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祗偉 王燕珍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闡述云南民族文化優勢,以及通過案例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的在美術創作中的地位和應用,從而探究云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云南;民族文化;美術創作;應用
一、云南民族文化是本土美術創作靈感之源
云南少數民族往往居住地依山傍水的自然之地,民族文化也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人與天時地利巧妙地融為一體。云南物產豐富,少數民族與山同在、與水相伴共享自然的恩賜。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中有許多原始圖騰、自然之神,如水神、山神、樹神,有天神、日神、月神,這種信仰的出發點是對其民族生產生活的一種潛意識的規范。例如:麗江的白沙壁畫從內容到藝術風格,白沙壁畫突出地表現了佛、道融合的多元文化特點。東巴教的粗獷,藏傳佛教的鮮艷,還有漢傳佛教的莊嚴,各種神佛聚于一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中國壁畫史上獨特的藝術珍品。
云南本土民族文化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是美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云南本土藝術家和全國各地藝術創作人才都紛紛到云南采風,汲取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精華,進一步詮釋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獨特審美意義。
二、云南民族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
云南民族文化拓展了美術創作的內容,是美術作品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豐富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值得我們去不斷探索研究。
云南獨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眾多優秀的繪畫大師例如:梅肖青、王晉元、李晨嵐、袁曉岑、李建華、楊鵬、羅江等畫家,他們創作了大量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美術作品,為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梅肖青老師創作了《踏遍高原千里雪》、《難忘的潑水節》、《山寨梨花》等眾多反應云南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美術作品,被稱為云南紅土地的守望者。王晉元老師通過水墨與重彩的多種技法創作的《舞龍蛇》表現了云南西雙版納滿密稼麗的自然風貌,并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這些前輩的作品為云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法探索。
廣大的美術工作者沿著前輩的足跡正在廣泛地應用云南本土少數文化資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云南藝術學院的張君霞老師將云南特有的藍孔雀形象進行漆畫創作;昆明理工的童祗偉老師注重于云南紅土地和各種民族圖騰相結合的油畫創作;云南大學的屠瀟老師將少數民族服飾紋樣應用到藝術創作中。
美術創作可以抽取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及元素,比如服飾、圖騰等通過拼貼、擴大、重復等藝術手段使其達到嶄新的形象語言。美術創作促進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樹立了民族自信心。璀璨的云南民族文化為美術創作提供了鮮活的藝術來源。
云南民族文化與美術創作是兩者彼此成就,美術教育為云南民族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三、云南民族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展望
云南民族文化需要進一步的保護、傳遞、融合,使其得到延續。美術創作工作者需要更深入了解、利用本土的民族文化。
通過實地考察發現云南民族文化的藝術遺跡、文化形態等少數民族文化的資源比較分散,不成體系,還有待拓展和整理。通過美術創作這一手段,有利于對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審美要素予以借鑒、完善,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四、結語
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深厚的歷史積淀對美術創作有著重要意義,如何通過多元化手段,探討更好的在美術創作中深層次地應用當地的民族文化,增加文化傳承的深度和廣度必然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