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琪


摘 要:我國物流業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疫情和雙十一的機遇與挑戰,菜鳥緊跟時代步伐,在快遞配送、供應、回收等方面擁有自己獨有的一套技術,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相關視頻發現菜鳥驛站在自營配送和加盟末端推送的送貨上門服務、綠色回收服務和助力商家備貨發貨、大數據物流等方面表現突出,使得菜鳥得到了物流市場的認可。
關鍵詞:菜鳥物流;雙十一
“雙十—”已經發展成全國性的網購狂歡盛宴。而今,不少商家都利用“雙十—"的契機,猛打價格牌,利用各種促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使得在雙十一期間各大平臺對物流的需求急劇上升,各大平臺對物流的要求也已經不僅限于“送得多、送得快”了,更注重的是“送貨上門”、“送裝一體”、“化凍包賠”、“追蹤包裹”等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服務,而在與極兔快遞、京東快遞、順豐快遞等的競爭中,菜鳥打造了自身的核心能力,在國際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閱讀資料時發現,菜鳥能在國內市場的業務量在近年穩步上升特別在雙十一時在市場的地位不可撼動(數據如圖一、二)。
從如上數據看出,2013年開始,雙十一期間菜鳥的物流訂單數逐年穩步上升,占據市場越來越大的地位。
截至2022年11月11日中午12點,菜鳥在天貓雙11提供的確定性的送貨上門包裹量已經超過了1.2億件,預計整個雙11期間的快遞送貨上門數量將超過2億件。在與其他平臺的占比中,天貓占了61%,占了絕大多數的市場。
調查發現菜鳥能站穩腳跟、打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地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菜鳥物流之風暴——送貨上門。
根據菜鳥雙十一總指揮李武昌介紹,今年成為有史以來“送貨上門”力度最大的一次,品質感將大幅度提升從過去的“送得多、送得快”,到了“送上門”的階段,實現從“多”到“好”的轉變。
在生活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又恰好在疫情背景下,要求人與人之間盡可能少接觸,因此,“送貨上門”既滿足了人們工作繁忙、不想在空閑期間還要特意到驛站取快遞的追求較為輕松的生活;又符合防疫要求,各個地方的大量快遞不會聚集在驛站,減少了接觸與傳染的概論。“送貨上門”不僅需要物流公司統籌策劃好時間、路程等,而且對于一些特別的包裹,比如冷凍食品、鮮花等生鮮易腐包裹,需要在配送途中采取冷凍措施,這需要物流公司較高的設施設備。不難看出,推出“送貨上門”服務存在著優缺點。但是,為了提供更高的服務水平,菜鳥每天都會隨機給10多萬名用戶打電話進行回訪,通過大家的意見來改善自己的服務,這無異于保護了消費者權益。所以,菜鳥將“送貨上門”服務努力做得到極致,并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肯定。
雖然不只是菜鳥有送貨上門服務,順豐和京東等快遞也提供這樣的服務,但現階段菜鳥物流正蓄勢待發,發力末端送貨上門,意在改善快遞末端的服務質量。菜鳥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提供多種方式的送貨上門,如結合天貓超市的菜鳥直送、菜鳥驛站、還有菜鳥供應鏈,不管是送家電大件還是冷鏈食物,能被包裝起來的,菜鳥都能送。除此之外,滿足需求客戶的需求,想要自提還是送貨上門,菜鳥都能根據消費者的便捷進行滿足。而現階段的順豐,它并沒有自己的“商流”,并不能覆蓋多少客戶。京東雖然有自己的“商流”,但京東的成本在肉眼可見的提高,導致京東發展出現了大問題。所以,總的來說,“送貨上門”服務發展得最好的還是非菜鳥莫屬了。
其次,菜鳥物流之風暴——綠色回收。
近年來,國家一直強調低碳,菜鳥也在努力做到走在低碳前端,增大了菜鳥里的綠色物流的規模、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度,而且也節約了原料包裝等成本。它主要以綠色回收來實現低碳。(如圖2.1)
數據中顯示,在雙十一期間菜鳥天貓綠色物流的從業者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0%,擴大了回收規模;同時參與綠色物流的消費者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5%,看出菜鳥的回收普及度提高了;綠色回收箱數比上一年的雙十一整整增加了50%,消費者的參與度也提高了。
調查時發現,菜鳥在綠色物流方面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菜鳥以快遞盒換能量,再用快遞盒換雞蛋,讓消費者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主動將快遞盒交由菜鳥回收,自己既得到了利益,又保護了環境。其次,菜鳥開發碳賬戶、記錄下數據,讓數據實實在在顯示在消費者面前,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感,使得消費者對于自己對社區做的減碳奉獻充滿成就感。再次,對于回收的快遞包裝菜鳥公司也有好好利用,不僅使之循環利用于寄快遞,還用于幫助鄉村學校的學生,在幫助他人、助力國家的同時冥冥之中又增加的該公司的知名度。最后,僅靠菜鳥的力量對于綠色回收還是微不足道的,它聯合上下游商家,一起打造低碳行走的道路,形成“相互交流、合作共贏”的積極的合作與競爭,使得全行業物流包裝成本率大幅度降低。菜鳥的這些做法都在以大局觀為重,既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又增大了自己的利益,還為自己的生活環境留下了一方凈土,這也是值得其他企業借鑒之處。而像菜鳥網絡這樣綜合優勢的領軍企業,在引領并助力行業向前發展時,也將順勢把握新時代的增長機會高飛。
第三,菜鳥在雙十一中占據一席之地之大數據的力量。
如今世界處于大數據時代,依賴大數據能使一個領域得到大跨越的發展。而在物流領域中使用大數據,既能讓物流公司省時省力,又能讓消費者得到心滿意足的服務。
菜鳥也緊追時代步伐,將大數據運用于自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通過大數據的預測功能,既方便了供應商及時發貨,減少缺貨概率和減少積貨概率,提高發貨效率和速度,又能讓消費者在雙十一中滿意又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寶貝。其次,菜鳥通過實時監控,發現問題了及時與消費者和供應鏈溝通,減少了消費者在包裹上的精力,增添了消費者滿意度。最后,在疫情背景下,菜鳥也將防疫工作落到了實處,通過大數據分析是否可配送,既不因疫情而使物流工作受到干擾,又可及時告知消費者該貨物能否送達,方便消費者考慮是否急需該物品而做出是否下單的決定。雙十一的訂單相比平常多了幾百倍,這不僅考驗的是物流的承接能力,還考驗商家在這種情景下的供應鏈成本管控能力。有些商家因為沒有提前做好資源計劃,導致倉內或者配送分撥包裹堵塞貨物不能按時到達消費者手中,而菜鳥使用大數據巧妙解決了供應商問題、物流流通問題和消費者跟蹤問題,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商家和消費者的信賴。
今年雙十一,菜鳥在保持既往“快”的基礎上,向“好”的方向做出更多努力。“好服務,真給勁”,是今年菜鳥提出的新主題,這背后,菜鳥通過各方面努力提升消費者體驗,并幫助商家獲得更多的確定性和增量,使得雙方的合作順利開展。菜鳥在落實綠色發展戰略和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強對自身發展的建設,迎應消費者對服務的需求,深入發展“送貨上門”“送裝一體”“監控預測”等服務,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并且菜鳥深知僅靠它一家的力量是不會走長遠的,因此它加強與各企業的有效合作與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整合,做到揚長避短,降低物流成本。總而言之,要其他企業要像菜鳥一樣具有競爭力,須順應時代、發展自我、以消費者為核心、多與其他企業交流溝通合作,這樣才能在未來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