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2022年6月28日,截至當地時間收盤,耐克股價大跌近7%,市值一日之間蒸發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0億元。同時,耐克盤中一度跌至102.48美元/股,創2020年8月以來新低,從去年11月歷史高點的178.18美元算起,耐克已大幅回撤40%。
耐人尋味的是,6月27日,耐克才剛剛公布了四季度財報:2022財年耐克全年營收達467億美元,同比增加5%。
但從市場區域來看,大中華區是唯一一個收入和凈利雙雙出現負增長的市場——收入下降 9% 至 75.5 億美元,凈利下降 27%至 23.7 億美元。對此,報告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大范圍疫情導致庫存、物流及運輸成本增加。
并且,相比 2021 財年,大中華區的市場收入占比也從 18.6%降至 16.2%。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耐克連續三個季度失守最重要的中國市場。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第三財季,耐克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降5.2%至21.6億元。再上一財季,耐克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大跌20%。
無獨有偶,阿迪達斯一季度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5%,出現“大滑坡”拖累整體業績。
在最新公布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中國”一詞共被提及26次。耐克首席財務官Matthew Friend坦言,過去三個月是耐克自2020年以來在中國遭遇的最大挑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短期來看,隨著中國疫情防控狀態向好,耐克銷售額自然會提升。但從長遠角度看,中國國產品牌正以不可逆的趨勢快速增長:2021年,安踏總營收達493.2億元,已超越阿迪達斯大中華區45.97億歐元的營收,且與耐克大中華區82.9億美元營收非常接近。而李寧的增速更為迅猛。其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于整個平臺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20%-30%高段增長。
對此,有分析師大膽猜測稱,國產品牌超越耐克的中國份額僅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隨著創新和研發能力的提升,以往國產品牌被趨之若鶩的“模仿”和“抄襲”的形象也正在得到良好地轉變。同時,相較于外資品牌,國產品牌更懂中國市場和中國文化,也更明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耐克、阿迪達斯等為主的外資品牌,也不想放棄中國市場這塊“蛋糕”。據了解,耐克宣布自有數字平臺轉型將在7月啟動,包括 Nike App、官網及微信小程序,課程訓練 NTC 微信小程序,球鞋購買平臺 SNKRS App 等。
從市場趨勢來看,在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目前居民運動需求仍處于上升軌道,運動鞋服市場滲透率與規模將快速擴大。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仍是一片 " 藍海 "。但牢牢捕捉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核心,仍然是產品和服務。7E3093FA-79F3-495C-8636-0D4D21CC5D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