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元良
戴東是《云海日報》的記者,工作才五年,就升到了記者部副主任這個位置,不用說這與他超強的新聞寫作能力有關,重大報道社里都派他去采訪。
這天一上班,主編就把他叫到辦公室,說:“小戴呀,今天王市長要到我縣調研精準扶貧項目落實情況,這篇頭版頭條就交給你了!”戴東幽默地學著軍人的樣子立正敬禮:“請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可戴東沒有料到,今天的采訪是一個“難攻的碉堡”。
整整一上午,在縣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王市長一連走了幾個鄉鎮,可他只是聽和看,偶爾笑著點點頭,卻始終一言不發。戴東心里有點兒發毛:寫這類稿子少不了“獲得領導的高度肯定”,然后是“領導強調”、“領導要求”云云,王市長什么也不說,叫他怎么寫呢?
王市長下午的行程,是調研“蠶桑之鄉”大田鎮。為了抓緊時間,一行人吃完飯就出發了,一連看了幾個村,王市長依然“聽而不語”,他眉頭緊皺,神情顯得比上午還嚴肅,這一來弄得隨行的人都不敢多說話。
這時,只見王市長的車停在了路邊,其他車子也緊隨著停下。王市長下了車,朝山坡上幾間低矮的平房一指,說:“我到那邊看看,不要跟著我!”
這一來,其他人只能在路邊候著了。戴東連忙問當地村干部:“那山坡上住的是……”村干部說:“那是王山林家,夫妻倆都是殘疾人,靠種桑養蠶維生,有一個兒子是聾啞人,在外打工……”
正聊著,那邊王市長已從平房出來了,又回過頭與王山林夫婦說了幾句,臨走拍拍王山林的肩膀,然后揮手告別。一望便知,剛才王市長與這家人相談甚歡。
戴東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抓到今天報道的亮點了!
回到辦公室,他顧不得吃晚飯便打開電腦,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在這篇標題為《王市長下基層問計于民》的報道中,戴東把王市長與一對殘疾人夫妻促膝談心的場景,描繪得有聲有色,一位親民和藹的市長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天這篇報道見報后,主編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連聲夸贊戴東說:“不錯!不錯!不愧是大筆桿??!”
可是,主編很快就笑不出來了!當天下午,報社總編收到了王市長秘書請宣傳部門轉來的一份文件,文件正是刊登那篇報道的報紙影印件,只見戴東寫的那篇報道的標題“問計于民”四個字,被畫上了一個老大的“紅圈圈”,此外沒有一個字。總編看了這份文件,不禁撓開了頭皮,打電話給宣傳部門求助,那邊也是一頭霧水,說這是王市長秘書專門交代轉給報社的,其他就不知道了??偩庍B忙叫來了戴東,戴東看著這個紅圈圈也蒙了,顯然,這個紅圈圈是王市長畫的。這表示王市長對這篇報道很欣賞?還是……領導的心意難猜,戴東決定去搬救兵,他當即驅車來到大田鎮,找到了鎮長劉大明。
他還真找對了人,劉鎮長一見那個“紅圈圈”,馬上擺出了一副苦巴巴的臉:“我到鎮里才半年時間,許多情況不清楚,但這個紅圈圈的奧妙嘛,還是能猜出幾分的?!?/p>
戴東一聽喜出望外,連忙說:“劉鎮長,你快給我說說!”
劉鎮長說出原委。原來,這王山林夫妻是鎮上有名的“上訪專業戶”,不但經常為自己的事情上訪,而且還為村民的事情“出頭”上訪,有一次竟然在鎮政府門前連坐兩天,這回想必是直接把狀告到王市長那兒去了。劉鎮長嘆口氣說:“還有人傳說王市長是這戶人家的親戚……這事兒誰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王市長畫這個紅圈圈,意思是問我們對這件事的態度!”
戴東此時也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王市長畫的紅圈圈,‘圈的是我們媒體的新聞監督!”
劉鎮長一拍大腿:“對呀!肯定是這么一回事!其實,昨天我們鎮黨委和政府就針對此事開過會了。今天看了這個紅圈圈,更促進了我們加快處理這件事的決心,今天下午我們就到他們村里開座談會,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戴東一聽也來勁了:“我也參加你們的行動,來一組系列報道!”
那天下午的座談會開得相當成功,劉鎮長發現,那些動輒被人叫作“刁民”的人,其實都很純樸,他們反映的那些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其實都是實事求是的,他們的訴求也并不過分……劉鎮長在會上誠懇地向村民道了歉,并表示一定會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復。他的話音剛落,村民們就起身鼓起掌來,王山林夫妻還禁不住抹起了眼淚。當然,這些感人的情景,接下來都成了戴東系列報道中的“精彩細節”。
劉鎮長說到做到,不久就開始下大力氣解決問題,鎮干部一次次進村入戶,傾聽村民的心聲,拖了很久的土地補償款到位了,山里的一條“斷頭路”也開修了,今后山上的毛竹、茶葉都可以直接運到山下變成錢了!更讓人高興的是,經過劉鎮長牽線,這個以蠶桑產業為主的小村,與外地一個大型繅絲廠掛上了鉤,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當地農民蠶繭難賣的問題。
戴東這陣子常跟劉鎮長深入基層,抓到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他的報道反響很好,大田鎮的做法受到了全市的廣泛關注。當然,最高興的是村民,現在鎮干部每次下村,都有村民生拉硬拽地把他們拖到家里吃糖氽蛋。王山林夫妻則帶了一幫村民,敲鑼打鼓到鎮上送錦旗。王山林代表發言說:“過去我們動不動就告狀,給政府添麻煩了。今后我們要一心一意搞發展,全心全意支持鎮里的工作,大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劉鎮長很激動,聲音都有些哽咽了:“其實我們做的事,都是鎮干部的分內事,要說慚愧,是我們心里有愧,我們工作中還存在官僚主義作風,解決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今后我們會更努力地工作,歡迎大家對我們多多監督!”
那天,劉鎮長自掏腰包請村民吃中飯,接到電話后,戴東也趕過來作陪。在飯桌上,劉鎮長輕聲對王山林說:“說實話,我們鎮干部‘轉作風最早是王市長那個‘紅圈圈推動的,請您代我們向王市長說聲謝謝!”
王山林有點發蒙:“劉鎮長,什么‘紅圈圈?我怎么聽不懂?”劉鎮長笑著說:“我們來處理你們村的事,最早是王市長批示的,有今天的結果,要請您代我們向他表示感謝!”
王山林更糊涂了:“王市長?我不認識他??!”
劉鎮長又笑了:“你呀!王市長那次專門去看你,你們還談了那么久,你到這會兒還要保密?”王山林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你是說,上次來我家的是王市長?”“是呀,你們不是談得很好嗎?”王山林急得直擺手:“啊呀,你們搞錯了,我不認識他,我們也沒談什么,他那次來我家很急的樣子,說要借我家屋后的廁所一用!我哪知道他是市長!”
劉鎮長和戴東都愣住了,“紅圈圈”的秘密這一刻解開了,原來那是王市長對戴東“想當然”的不切實際工作作風進行的批評,這事兒還真有點兒尷尬!不過這“尷尬”事引出的卻是好結果,有點兒歪打正著的意思!
不久后的一天,宣傳部又帶來王市長的一封信,里面是一張報紙,報紙上是戴東前不久寫的一篇稿子《從大田鎮的變化看干部轉作風》,文章又被王市長圈了一個紅圈圈,旁邊還寫了一句話:“干部轉變作風,要落實在行動上!大田鎮的做法可圈可點!”
看著這個“紅圈圈”,戴東舒心地笑了。CBA2E9D1-1A87-476B-BD87-B1A5CC4A17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