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聞麟
一輛小轎車停在火車站前,車門打開,從車上下來一個小伙子,對著車里的人說:“哥,鹿城雖是百強之首,可這里的人喜歡的是黃酒和低度白酒,我們生產的是醬香型高度酒,真的不適合在這里發展的。”
聽著九成這么說,坐在車里的九香是連連點頭,卻沒隨弟弟一起下車,
“成弟,這座城已匯聚了五湖四海的求職者,說不定有喜歡我們酒的人,昨天一下高鐵,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這里有種熟悉的感覺。記得以前我常跟你說起過,夢里常有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今兒個突然感覺這里就是夢里那個地方,要不你先按計劃往北走,看看有什么好的銷售渠道,我留在昆山走走看看,隨后再與你會合。”九成聽了哥哥的話,轉身進了車站。
看弟弟進了昆山南站,九香讓司機直接把他送到了二十公里外的巴城鎮。
九香和九成是對孿生兄弟,出生在茅臺鎮一個釀酒世家,父親一高興,就按著茅臺酒的特點,以“香醇”的諧音作了他倆的名字。
兄弟倆打小就看著爺爺和父親把收購來的高粱米,按著煩瑣的程序,一步步把它們變成醇香撲鼻的美酒。算起來,爺爺輩時還是個自釀自銷的小作坊,后來合作化經營后,父親成了集體酒廠的一名職工,一做就是三十年,也沒感覺有什么不對。
就在兄弟倆也要踏進社會,面臨找工作這個難題時,祖孫四人聚在一起喝酒商量,感覺要進酒廠并非難事,畢竟有祖傳的托。
然而,就這樣做一名普通的釀酒工,怕是浪費了祖傳釀酒世家的美譽,不如趁著大家還有能力,與那些先前跳出酒廠自己創業的人一樣,也開個酒莊搏一回。
說干就干。在爺爺的把關下,酒很快釀制出來了。這款起名為“九香成”的醬香型白酒,口感可以說與茅臺酒很是相似,茅臺是供不應求,“九香成”卻在營銷環節出了問題。
酒是越放越醇,不用擔心壞了,然而放在家里真的不能當飯吃,畢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只有周轉才是活路。于是,兄弟倆走出家門,四處走訪,想開辟新的銷售渠道。這次兄弟倆先是到了上海,走訪了幾家大酒店和商場超市后,又特地來昆城見一個網上的老朋友俞剛。
俞剛是個戲劇演員,在巴城老街有自己的工作室,他經常把自己演唱的昆曲小段放到抖音上。
受奶奶的影響,九香打小就喜歡戲曲,在刷抖音時聽到俞剛演唱的昆曲,一下子就迷上了。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見面,兩個有年齡差的人,因昆曲變得無話不說。巧的是,由俞剛主演的新編昆劇《浣紗記》,當晚在當代昆劇院首演。
看過這臺戲后,九香一夜是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弄不懂自己這個戲迷,怎么就沉迷在《浣紗記》里如癡如醉,一點不像弟弟,演出才開始就打起了盹。雙胞胎本應一個性格的,估計弟弟沒有遺傳到戲曲這個基因。想到遺傳,九香突然悟出了緣由。
來到巴城老街后,在俞剛的陪同下,九香走了戲曲長廊,看了幾個戲曲館和俞剛的戲曲工作室。這里是戲曲老街,九香覺得老街正合了自己的戲曲需求,擔得起昆曲小鎮之名。
九香一路懷著敬佩之心,最后走進俞剛為他選定的午餐地——老街上的水磨韻飯店。看到大廳里的梁辰魚生平簡介后,九香立馬明白過來,原來一夜不能入睡的原因,答案就在眼前的展板里。
當看到梁辰魚祖居的梁家巷還在時,九香更是興奮,連鮮美的陽澄湖特色水產都沒了興致,一個勁地要俞剛帶他到梁家巷去走一走看一看。
這是一個傳統的水鄉村落,村中那株高大的櫸樹,述說著梁家巷幾百年的歷史,第一個把昆劇搬上舞臺的梁辰魚就誕生在這里。
站在梁家老宅前,九香徘徊了好一陣,突然雙膝跪下,用方言喃喃自語起來。
九香一路上都很正常,冷不丁這個樣子,把俞剛嚇了一跳,正要上前去拉九香起來,卻有一句話讓他聽懂了,九香在說自己尋到根了。
難不成他是梁家的后代?想想也不對啊!九香姓陳,跟梁姓怎么也搭不上啊。不管那么多了,還是由著他吧。想到這兒,俞剛收住了腳步,靜靜地聽著九香自語。
好一陣子表白后,九香這才直起身來,不無尷尬地對俞剛笑笑說:“俞老師別見怪,我的身世可能與梁辰魚有關,剛才是替奶奶行了個孝,等會兒在車上跟你慢慢說。”
回去的路上,九香告訴俞剛,小時候,父母都忙著在酒廠上班,自己和弟弟是由奶奶帶大的。奶奶常跟他們兄弟倆講她的身世,說自己這個梁在百家姓里并不顯山露水,也沒家譜可查。但她聽長輩說過,梁家的祖上還真有點來頭,因為生活在江南水鄉,與梁家巷相距不遠,又是以唱戲為生的,所以都說是昆劇祖師梁辰魚的后人。
當年為了生機,祖上帶著戲班去上海跑碼頭打拼生活,九香的奶奶是到了上海后才出生的。從小在戲班里長大,她自然特別喜愛戲曲,尤其是對昆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偷偷跟著學演學唱,戲班里有人生病請假的,她會臨時去應急救場。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與在上海推銷自釀酒的爺爺相識。奶奶羨慕爺爺是世代釀酒名家,又是一表人才,便遠嫁到了酒鄉,只是心里一直沒有忘家鄉戲,也以自己是梁辰魚后人而自豪。
看著九香臉上露出自豪的模樣,俞剛笑著問:“九香老弟,現在祖宅你也看到了,跪也跪了,接下來有什么打算?該不會就告訴奶奶她老人家,自己幫她尋到根了吧,這樣的話也沒意義啊。”聽俞剛這么一問,九香點了點頭。尋不尋根真不是此行的目的,只能算是意外收獲,他是喜歡昆曲才留下來的,真沒想到以后的事,于是坦言道:“俞老師,我就是一個做酒的粗人,你有什么好點子,最好能讓我事業和愛好結合起來,那就完美了。”
“我倒是有個小建議,不知你要聽不?”戲劇演員出身的俞剛賣起了關子。
“要要要,俞老師快點說,我聽著呢。”
“那好吧,我幫你想了個主意。你能不能把酒與昆曲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唯你獨有的昆曲酒,這樣既獨辟蹊徑,推銷祖傳美酒的同時,也把祖傳戲曲宣揚了出去。”
聽到俞剛這個好點子,九香連連拍手叫好。
在俞剛的幫助下,九香很快注冊了“昆曲酒”的品牌,還請人從酒瓶、標簽等方面著手,設計了一整套帶有昆曲元素的精美包裝。他就在俞剛工作室旁邊租了個門店,掛起了融入老街風格的“昆曲酒”招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推銷他的昆曲酒。
來老街游玩的游客,第一次看到帶著昆曲元素的酒,他們聽著九香講述自己與昆曲的淵源故事,也知道他是茅臺鎮釀酒匠人,試著品嘗了后,酒又是地道的醬香味,立馬愛上這款昆曲與酒聯姻的文化酒。九香也沒想到效果會出奇地好,昆曲酒受到了熱捧,第一批酒還沒捂熱就銷售一空。
昆曲酒一炮而紅,九香是激動不已,連忙打電話告訴弟弟九成,別再四處去找銷售渠道了,也不要再用原來的“九香成”品牌了,快把家里囤積的陳年美酒都請出來,按低檔到高檔,制作成系列“昆曲酒”,運到巴城老街來。
從此以后,昆曲酒便在昆曲小鎮扎下了根,酒香芬芳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