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小學德育與法制課堂中,營造適當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對新知識的濃厚興趣,為新知識搭建起一座橋梁,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思想,激發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沉浸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
前言
在小學德育與法治課堂中應用情景教學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要使情景教學得到切實的落實,就必須要積極地利用環境素材,充實課堂的資源;運用多種方式創造情景,加強學生的情景體驗;重視對課堂環境的剖析,使學生的情緒得到升華;建立多元的評估制度,以改善環境教育的效果。
一、利用多元化方法創設情境
科學的教學方法既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情境創設的任務,又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情感,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情境互動,并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熏陶,最終切實提升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第一,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讓學生參與思考、回答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想要提升教學質量,在提問時能夠保持合理性、科學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材結構和教學目標設計問題,根據情境設置的要求安排問題的數量,同時確保問題包含多個層次和維度,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第二,故事情境。葉圣陶先生著重強調“入境始于親”,教師務必要科學導入課堂。兒童愛聽故事,教師要善于借用故事來創設情境。通常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偏見,認為知識內容枯燥、乏味,這時教師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讓本來死氣沉沉的課堂充滿樂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三,體驗情境。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應提前將學生所體驗的活動規則講清楚,并適當進行示范;科學分配所有學生所要體驗的角色,并鼓勵和指導他們先進行練習,清楚各自職責;營造生活化氛圍濃厚的體驗情境,以便發揮活動體驗的真正價值。
二、重視課堂情境的分析
教師應設計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誘發其學習積極性,提升情境分析的深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第一,重視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情境分析時,要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系,切忌將知識分裂,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回顧;在情境分析環節,對學生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情感升華應進行綜合引導,尊重學生客觀情況,確保三個維度相互促進。第二,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注重個性化分析。根據新課標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進步,教師的情境分析不得千篇一律,務必充分考量學生個性差異,堅持由具體到抽象和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從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展開分析,切實升華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三,加強總結歸納,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學生的情境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探討。針對此,教師應加強對情境分析過程的總結和歸納,讓學生理解情境設計的目的,促使他們鞏固學習,并主動梳理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識、情感價值等,在總結學習中升華思想。
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結合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開發情境資料。第一,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延伸,開發關聯度較高的情景材料。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礎材料,又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和塑造其道德品質的有效載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所涵蓋的內容極為豐富,不僅包括兒童成長、交友以及親情等多個方面,而且涉及傳統文化、法治理念以及公民意識等。這些都是教師展開情景材料開發時可以依據的重要素材 ,但需確保材料的真實可靠,因為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材料,才能有效激發其深入反思,從而較為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第二,立足學生興趣開發情境材料。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選擇情境材料是課程材料開發的重要思路。學生對這類材料的內容比較喜歡,所以從心底里更愿意加入其中。基于此,教師平時要主動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偏好,力求基于學生主體需要開發情境教學。第三,立足環境資源,開發特色化的情境材料。校本資源包羅萬象,學校制度、發展沿革、教學特色等都在其中;社會環境面廣量多,地方文化民俗、特殊地理環境等都是可以“做文章”的情景資料。教師需要全面認識并充分挖掘其價值,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校和家鄉自豪感。
四、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需要把控好創設情境和設置問題等關鍵環節,學生則圍繞于此做出相關回應,教師則應當以鼓勵為主予以肯定式評價。第一,教學評價目標多元化。比較而言,傳統教學評價主要圍繞學習結果亦即考試分數進行展開,情境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則在此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生成情況,是一種綜合性評價。實施情境教學法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應當從傳統的知識本位評價體系中走出來,聚焦于學生的情感變化,以多元化評價方式逐步將學生塑造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種子。第二,教學評價方法多元化。情境教學法模式下的學生評價,要求將成績量化與質性評價有機融合,科學實施。鑒于傳統評價模式過于單一、唯分數而對學生綜合發展不利,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也不適合單純采用成績量化的方法,教師應當積極采取多元評價方法。比如,對于學生的課堂良好表現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使其獲得成長的自信和決心;在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的同時,加入對學生的質性和過程性評價。第三,教學評價內容多元化。每名學生的情況不盡相同,評價內容多元化對于因材施教無疑大有裨益。情景創設要靈活多樣,以便于各類知識層次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有所選擇,從而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
五、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施情境教學,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需要,靈活設計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開發情境資料,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采取多元方法創設情境,強化學生情境體驗;注重課堂情境分析,促進學生情感升華;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情境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鋒. 基于情境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2022(6):109-110.
[2] 畢海燕. 情境化教學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2022(13):151.
[3] 楊春花.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策略研究[J]. 讀與寫,2021,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