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業,曹 諾(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八大山人《河上花圖》
“八大山人”(1626—1705年),姓朱,名耷,原名朱統筌,號雪個,江西南昌人,與髡殘、弘仁、石濤并稱為“清初四僧”。四位畫家總體的風格延續了文人畫,文人畫注重其中的筆墨意趣,詩書畫相結合,用以抒發內心情感?!鞍舜笊饺恕焙褪瘽秊槊魍跏易谝?,髡殘與弘仁則以忠于明的遺民自居。明亡以后,朱耷不甘心臣服新朝,便遁入空門,成為僧人,以詩文書畫宣泄幽憤、抒發情懷。在四位畫家中,“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尤為突出。明朝末期,著名畫家徐渭的格圖法打破了傳統的形式,開創了瀟逸的筆法,其筆法淋漓盡致,躍于紙面,而他所倡導的自由、不拘小節的藝術風格,積極地影響著“八大山人”的藝術人生。
“八大山人”朱耷是朱權的第十六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九代孫,他這一生經歷了諸多坎坷,先是從小失去親人,沒有體會過母愛,因此“八大山人”性格比較孤僻、冷漠、內向;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書畫世家,他自身的天賦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天資聰穎,八歲就能作詩。后因懷才不遇,出家為僧,另懷有深切的國破家亡之痛,這些際遇為他后來成為一名繪畫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少年時他即是一個希望建功立業的人,有著遠大的志向與抱負。明末清初的戰火葬送了“八大山人”的前程,家國的不幸讓他遭遇一身的坎坷,心中滿懷幽憤,變得性格孤僻、行為怪異,這些遭遇使朱耷成長為一位充滿孤高悲憤氣質的藝術家,他將國破家亡之痛落于詩文書畫,發泄胸中積郁,故而畫中時常流露出憤懣和郁結不平之氣,筆墨間飽含著憂國情懷?!鞍舜笊饺恕笔且晃恍愿窆缕Ч终Q的畫家,他依靠自己心性的真善揭示世界的大美,闡發著藝術的本質。他傳統而又現代,極古而又極新,其作品是中國文人畫的最高峰,他是中國畫現代化的開山鼻祖。
朱耷藝術生涯中的主要成就在繪畫方面,尤其是花鳥畫,詩文書法其次。他以自己卓越的實驗才能把中國畫推向了空前高度。自文人畫產生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他的地位愈見提高,畫風也日漸占據畫壇的主流。“八大山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漸有所超越,他所繪的花、魚、鳥形象單純,造型夸張,構圖奇絕,筆法雄健讓人一睹驚嘆。他的繪畫風格主要以大寫意為主,也繼承了前人的一些風格。技法多為潑墨法,他熱衷于在畫中抒發自己的心境與境遇。他的一生漂泊動蕩,國破家亡帶給他的經歷豐富了他的畫作情感。他通過畫面中的花鳥山水等來抒發自己的心境,表現那不屈不撓、傲岸的態度,所以在他的畫面中能看到花的形態動勢十分奇怪,鳥的神情也是奇特無比?!鞍舜笊饺恕钡幕B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漸有所超越,他的繪畫具有鮮明的個性語言,畫面形式怪異又獨特,他的獨特繪畫語言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一種綜合體現,尤其是他隱喻性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符號化。他的繪畫作品構圖與布局也與眾不同,他喜好利用大片的空白塑造出空間感,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大片的留白,這便是前人所說的“計白當黑”。然后他還會充分利用落款、題字、蓋章等在畫面中達到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效果。“八大山人”的繪畫風格在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世界上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他的簽名如他的人一樣極具個性,人們形容他為“哭之笑之”,也可以理解成是他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他的鳥和魚多翻白眼,他的樹上粗下細,他的石頭上大下小,讓人都感覺到很怪異。很多人把他的這種奇怪理解成是他對人生際遇、對統治者的不滿。他善用擬人的手法表達意境,在繪畫對象中寄托胸中的情感,他畫的鳥、魚、石、河、松及山山水水都極具象征性的主觀色彩,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朱耷的山水畫作品,常常讓觀者產生冷漠孤傲、只可遠觀的感覺,但他的筆墨卻又是感性的。拋開理性而言,他的繪畫作品不拘小節,不循常理,用筆自由奔放,筆墨間透露出畫家的一種瀟灑和奔放。山水畫中石頭的形態千奇百怪,怪石嶙峋超出了常態,他的主觀意識塑造了他的獨特風格?!鞍舜笊饺恕痹谥袊佬g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上都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在花鳥畫史上更是獨樹一幟。
“八大山人”繪畫生涯中第一個重要時期是他出家為僧的這段時間,在這一時期,其作品多為蔬果、花卉、松梅一類的題材,形式以卷冊為多。此時的他已經從傳統和生活的感受中開始把握住屬于自己的藝術主題,即以簡單的筆墨、符號化的圖示、夸張的造型來傳達內心復雜的情緒。朱耷的畫取法自然,筆墨簡練而獨具新意。他作畫主張“省”,通常只畫一石或一鳥,雖寥寥數筆,但神情兼備。朱耷的花鳥畫善于以物抒情,將物象人格化,從而寄托自己的情感,主觀色彩濃厚。晚年他才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作畫。為躲避清廷的迫害,他常住在道觀或寺廟中,《孤禽圖》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整幅畫僅在中下方描繪了一只水鳥,這只鳥一足立地,一足懸空,縮頸拱背,白眼向天,表現出一副孤傲的姿態,落款為“八大山人”。朱耷以此抒發他對世俗的不滿,畫家將“八大山人”這四個字連在一起寫,很像是哭之笑之,想來他也有以此表達人生境遇感悟之意。
“八大山人”繪畫生涯的第二個重要時期為晚年時期。《河上花圖》便是他這一時期的佳作。朱耷以寫意畫見長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聞名,這幅畫也是他創作生涯中罕見的一幅長卷。自古以來,荷花都是文人喜愛的一種花卉。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潔。在《河上花圖》中,朱耷以形態各異的荷花來詮釋自己的一生。這幅畫傳達出了朱耷的心聲。畫面上景致變幻多樣,令人目不暇接。畫家用潑墨法描繪了荷花與荷葉,同時展現出濃、淡、焦、潤等多種墨色,富有層次感。朱耷在描繪荷花花瓣時喜用細筆,一筆勾勒成型,在畫墨葉時又喜用大寫意的方式來體現荷葉的相映成趣,表現出畫家用墨濃淡自如、剛柔并濟的繪畫風格。
《河上花圖》全卷以荷花為主,小溪、小草、蘭竹點綴其間。畫面中荷花采用了大寫意的畫法,并通過濃墨、淡墨的區別,使荷花、荷葉生動自然。畫面中描繪了姿態各異的荷花,表現出夏日的自然風情?!鞍舜笊饺恕钡睦L畫多以原物寄情,用象征的手法表達寓意,把物象人格化了,畫的前半部分表現的是荷花競放充滿了生機,畫的后半部分為孤柳下垂,斜映在水面,表達出“八大山人”的落寞心情。這幅畫表達了他的情緒,是他晚年比較杰出的一幅作品。從《河上花圖》自題詩中不難看出,朱耷對自己一生的不幸境遇與晚年心態的集中概括。
“河上花,一千葉,六郎買醉無休歇,萬轉千回丁六娘,直到牽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蓋斜,片云卷去昆明黑?!痹娋溆昧少I醉、萬轉千回等一連串絕妙比喻來形容荷花的嫵媚和婀娜。后半段充斥著各種典故和禪道,同時用荷花、荷葉、蓮子作為意象來隱喻自己的人生,不免令人感嘆朱耷的才情。畫卷中所描繪的荷花其實就是他人生的寫照。畫卷中的荷花梗有的直、有的彎、有的斜、有的臥,荷葉或伸、或卷、或濃、或淡,荷花也呈現開、合、露、藏的多端變化,不同姿態的荷花象征著朱耷不同的人生境遇。卷首的荷花從河水中躍出,看起來動力十足,朱耷通過此處來隱喻自己年輕時充滿斗志與抱負的心態,是充滿了熱情與激情的。之后畫面中出現了懸崖峭壁上夾縫生長的荷花枝,仿佛遇到了挫折而彎下了腰。此段畫面寓意著國破家亡等突發變故帶給朱耷的沉痛打擊,他也自此開啟了顛沛流離的一生。隨著畫面的延伸,出現的亂石把荷花漸漸殘敗的樣子襯托出來,仿佛是在體現朱耷中年后的人生。畫面最后,土坡上已不見荷花的身影,僅有星星點點的蘭草和竹葉,象征著朱耷晚年的境遇和心態,處處可見隱喻。畫家在這張畫中畫荷詠荷,筆墨酣暢,氣勢磅礴,構圖疏密得當,余味無窮。
“八大山人”的繪畫風格一部分繼承了徐渭的自由之風,他根據自身的境遇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畫法。大寫意技法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對所畫對象,即景色,通過奇特的造型時期進行夸張變形。其以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與憤懣的性格特點,這種創作極具主觀意識,從而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八大山人”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意思是說畫中的墨點就像是我的淚,甚至比墨點還要多,我畫的山水,仍是明朝的江山而不是如今的,可這江山早已不是我的家,清軍南下打破了一切,我的畫就留給后世揣摩我的心情吧,那是我對故國的懷念。杈椰樹是老樹枯枝,老樹乃王侯,枯枝是王孫。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他這一生的遭遇和他個人的繪畫風格特點。他將這一生中的情感寓于自己的畫中,抒發了心中的苦悶與悲傷。這句話仿佛是一個線索,我們從中真正地理解了這位畫家的心境及其藝術魅力。“八大山人”的藝術感染力區別于許多文人畫,創造出了一片獨屬于他的新天地,打破了大眾對前人花鳥畫的固有印象,創造出了極其生動又特別的藝術風格,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其創作成為繼徐渭后又一文人畫的高峰,值得后世深入研究與探索。

八大山人《魚》

八大山人《孤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