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亞
(麻城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 湖北 麻城 438300)
靜脈留置針作為臨床常用的一種輸液工具,適用于間歇性、連續性和每日靜脈輸液治療,具有易穿刺、可保護患者血管、減輕患者穿刺痛苦、提高患者舒適度等優點[1-2]。然而由于小兒的自控力和自制力均明顯弱于成年患者,不僅增加了靜脈留置針的穿刺難度,而且容易在輸液過程中發生穿刺針滑脫、堵塞、液體外滲等不良事件,降低了輸液安全性[3]。因此,在對小兒實施靜脈留置針輸液時,必須要采取恰當的措施進行干預,以便降低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的置管風險,提高輸液安全性。有研究表明[4],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了進一步驗證風險護理管理對行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患兒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我院行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患兒120 例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旨在為臨床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輸液管理提供參考。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行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患兒120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常規組(n=60 例)和干預組(n=60 例)。常規組于2018 年9 月至2019 年3 月入院并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干預組于2019 年4 月至10 月入院并接受風險護理管理。常規組男女比例為36:24,平均年齡3.47 歲(s=0.58),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腸炎患兒比例為31:9:20;干預組男女比例為33:27,平均年齡3.22 歲(s=0.49),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腸炎患兒比例為29:10:21。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1)經臨床明確診斷需實施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2)患兒家屬知曉、同意且愿意配合本研究者;(3)患兒一般及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礙者;(2)入組前合并嚴重并發癥者;(3)靜脈條件較差者,如靜脈充盈度差、脆性大等。
常規組于2018 年9 月~2019 年3 月入院并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常規護理管理內容包括合理選擇穿刺靜脈和靜脈留置針器具,嚴格無菌操作,按流程實施靜脈穿刺、留置針管以及完成輸液,做好留置針固定、輸液巡視和不良反應觀察等。干預組于2019年4 月~10 月入院并接受風險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風險護理管理小組。由若干名臨床工作經驗豐富、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護理人員組成風險護理管理小組,設組長1 名、責任組長2 名、責任護士3 名及其他小組成員若干名,組長負責指導、監督和管理,其他成員負責組織活動、督促計劃實施、監督管理、數據采集、文字記錄和計劃實施等。小組成立后,小組成員收集患兒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采取頭腦風暴的形式明確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風險問題和原因,并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制定出風險護理管理方案;(2)加強培訓與考核。對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考核,了解全體護理人員對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的護理現狀,并據此制定培訓與考核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知識和技能培訓,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常見風險和預防、處理方法,要求護理人員重視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風險,熟練掌握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風險預防和處理措施;(3)加強護患溝通。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患溝通技巧,要求護理人員在對小兒實施靜脈留置針穿刺時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采取有效方式獲得患兒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如以充分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對待患兒及其家屬,通過溫柔的語言和有效的肢體接觸與患兒及其家屬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通過游戲、獎勵、表揚、鼓勵等轉移患兒注意力,提高患兒自制力和自控力,減少患兒的抵觸情緒等;(4)改進和把控護理操作流程。根據以往臨床工作經驗和查閱到的相關文獻、資料等,改進以往的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操作流程,并將新的護理操作流程粘貼在護理人員隨處可見的地方,如宣傳墻、治療車和患兒床頭等地方,要求護理人員熟記新的護理操作流程,并嚴格按流程實施護理操作,發現有疑問的地方及時提出并進行改進。(5)加強巡視與宣教。在患兒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期間加強巡視,觀察患兒局部皮膚有無損傷和靜脈炎癥狀、藥液有無外滲、導管有無滑脫和堵塞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向患兒家屬介紹靜脈留置針的維護要點,及時、耐心解答家屬疑問,并叮囑家屬有任何問題及時聯系醫護人員,切勿自行進行各種處理。
(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數/總例數×100%;(2)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統計兩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3)護理質量: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護理質量評價表對20 名護理人員進行評價,包括風險管理意識、風險防范質量和風險處理能力3 個部分,各部分均為0-100 分,分數越高,質量越好;(4)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5)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5]。25 個條目,共125 分,>100 分為很滿意,51~100 分為滿意,≤5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59/60)高于常規組的85.00%(51/60),差異顯著(X2=11.628,P=0.001);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3.89±0.54)d 長于常規組的(2.78±0.43)d,差異顯著(t=12.456,P=0.000)。
干預組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風險防范質量和風險處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比較(,分)

表1 護理質量比較(,分)
組別 風險管理意識 風險防范質量 風險處理能力干預組(n=20) 93.94±4.42 95.35±20) 84.71±5.68 86.36±3.33 90.23±5.87常規組(n=6.69 82.08±5.54 t 5.735 5.380 4.516 P 0.000 0.000 0.000
干預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33%低于常規組的16.67%,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常規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比較[n(%)]
風險護理管理是指,在循證理論基礎上評估護理風險和采取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措施以預防護理風險發生的管理方法。本次研究發現,干預組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風險防范質量和風險處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干預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33%低于常規組的16.67%,差異顯著(P<0.05)。這些進一步證實了風險護理管理有助于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和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輸液安全性,考慮是因為風險護理管理從護理人員、患兒以及患兒家屬三方面出發,通過成立風險護理管理小組,制定風險護理管理方案、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改進和把控護理操作流程,消除或減少了與護理人員相關的風險因素。同時通過加強護患溝通與患兒及其家屬建立了良好護患關系,獲得了患兒及家屬的配合。另外還通過加強對患兒的巡視以及完善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消除或減少了與患兒家屬相關的風險因素,實現了對患兒的全方位護理,從而避免或減少了患兒在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發生藥液外滲、導管堵塞、針頭滑脫、穿刺部位感染等風險事件。
在臨床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提高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率,對減輕患者痛苦、贏得患者信賴、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專業的維護還將有利于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提高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效率。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干預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59/60)高于常規組的85.00%(51/60),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長于常規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常規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梢婏L險護理管理還可以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時間,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高,這對促進兒科護患關系的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風險護理管理對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安全性、護理滿意度的提高,以及護理質量的提升,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