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娟,管奕舒,徐吉山
(大理大學農學與生物科學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舌甲族 Leiochrinini 隸屬于擬步甲科Tenebrionidae 菌甲亞科Diaperinae,全球已知11 屬約276 種〔1-4〕,其成蟲和幼蟲均出現在土壤凋落物、腐爛的木材、樹皮上或樹皮下,以覆蓋在其上的苔蘚和藻類為食〔5-7〕,是典型的表面取食者〔8〕。見圖1A。其幼蟲潮蟲形〔9〕,個體較小,通常僅在夜晚出來活動〔10〕,使得舌甲族幼蟲的采集較為困難,相關研究較少,迄今僅有3 屬5 種被描述,1931 年Boving等〔11〕首次對裸舌甲屬(Ades Guérin-Méneville,1857)幼蟲的局部特征進行繪圖,1984 年Hayashi 等〔12〕對斑舌甲屬(Derispia Lewis,1894)幼蟲進行了繪圖和描述,1998 年Schawaller〔13〕繪制了爪哇斑舌甲(Derispia javana)幼蟲的形態特征圖,2018 年Josephrajkumar 等〔14〕對尼爾隱舌甲(Leiochrinus nilgirionus Kaszab)幼蟲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并提供了其生態照片,2021 年Hiroyuki〔15〕記錄了日本兩種斑舌甲幼蟲的主要識別特征。
亮舌甲屬(Crypsis Waterhouse,1877)隸屬于擬步甲科Tenebrionidae 舌甲族Leiochrinini,世界已知20 種,中國已記錄9 種,分布于我國的華北、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是舌甲族中體型較大且較為常見的種類,目前只有對該物種區系及地理分布特征的報道〔16-17〕,未見該屬幼蟲的形態特征及相關生物學特性研究的報道。其中,謝氏亮舌甲(Crypsis szekessyi Kaszab,1946)分布于中國(云南、四川、山東)、老撾和緬甸,成蟲易于識別,但未見對幼蟲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首次對其幼蟲的形態特征進行詳細描述,作為對該屬幼蟲研究內容的補充,為該屬的分類鑒定和族的系統發育研究提供依據。
謝氏亮舌甲幼蟲采集于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保存。標本置于體視顯微鏡(Olympus SZX7,帶目鏡測微尺)下觀察和測量,選取重要特征在基恩士超景深三維立體顯微鏡(VHX-5000)下進行拍照,圖片用Photoshop CS6 軟件處理。
謝氏亮舌甲幼蟲體呈橢圓形,頭部棕褐色,胸部背面及側緣黑色,腹部背面和外側黑色,腹面黃褐色。體長約4.15 mm,體寬約3.19 mm。見圖1A~C。
頭略呈前口式,近扇形,寬約1.39 mm,蜷縮于前胸背板下,后1/3 為前胸背板所覆蓋,背面棕褐色,腹面黃褐色,背側有“Y”形頭蓋縫,額上長有細長濃密黑色的剛毛,頰上長有稀疏黃色的小絨毛。見圖1B。觸角著生于上顎基部外側的膜質觸角窩內,僅1 節,呈圓柱狀,短粗,黑褐色,其端部著生1個半透明圓柱狀的感器,感器細長光滑無毛。見圖1F。單眼3 對,呈弧形排列于頭蓋板基部觸角旁,近似球狀,向外側突出。見圖1F。額唇基溝深凹,唇基微隆起,近似于圓弧狀,其上布有刻點和毛,長約0.45 mm。見圖1D。上唇卵圓形,布稀疏軟毛,基部寬約0.34 mm,側緣右基部向前弧狀收縮,端緣內凹約0.12 mm,1 對上顎向內彎曲,粗壯發達,端部呈棕褐色,具有3 齒,長約0.32 mm。1 對下顎位于下唇之前,軸節呈三角形,莖節為長方形骨片。下顎須端節圓錐狀,其上有細小絨毛。下唇唇舌前緣呈弧形,表面具稀疏黃色絨毛,下唇須3 節。見圖1D。
前胸背板近似于梯形,黑色,基部兩側具2 黃褐色半圓形斑;向上隆起呈拱橋形,兩側緩慢下降;長約2.54 mm,寬約0.86 mm,長約為寬的3 倍。見圖1G。中、后胸背板形狀大小基本相似,近似于梯形,比前胸背板窄而且長。前、中、后胸表面具小且密集的刻點以及細長黑色濃密的剛毛。前胸腹板腹面黃色,兩側邊緣為黑色,向內上翹。見圖1C。前胸、中胸、后胸節間可見清晰的節間褶。見圖1B。3 對足均蜷縮于胸前,一般不超過身體兩側邊緣,基節較長且發達粗壯;轉節較基節短小;腿節比基節細長,腿節下端略比上端粗,其上有少量剛毛;脛跗節呈圓錐形,其上布淺黃色的剛毛,基部粗壯肥大,端部細小呈圓環狀;前跗節棕褐色,呈鉤狀。見圖1E。
腹部可見9 節,背面黑色,具細長黑色且濃密的剛毛和密集的小刻點。從第1 節開始寬度逐漸變窄,第9 節近似于扇形,與上一腹節兩端形成夾角,與其他腹節區別較大,在1~9 腹節間可見清晰的節間褶。見圖1B。

圖1 謝氏亮舌甲幼蟲形態結構及生境
在本研究之前,舌甲族雖有3 屬5 種被描述,但因2018 年Josephrajkumar 等〔14〕對尼爾隱舌甲幼蟲的描述較簡單,暫無法與其進行詳細比較。現以謝氏亮舌甲代表亮舌甲屬,對亮舌甲屬、裸舌甲屬、斑舌甲屬幼蟲的外部形態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舌甲族3 屬幼蟲形態特征比較
截至目前,所記錄的舌甲族幼蟲分類特征主要是前胸背板的形狀和頭部的位置。此外,剛毛的稀疏程度、胸部和腹部是否具斑紋以及斑紋數量、形態、位置也對屬、種的分類具有重要意義。謝氏亮舌甲幼蟲的頭部位置和前胸背板形狀,與其他已知幼蟲亦有明顯區別,進一步證實了這兩個特征是該族幼蟲分屬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因該族內多數屬、種的幼蟲仍未知,尚需進一步加強對該族幼蟲的研究,積累更豐富的資料,以證實上述觀點。
致謝:感謝大理大學農學與生物科學學院王吉申博士及其家人在野外考察期間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