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嘉含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城中村火災和事故趨于多發,城中村的消防規劃先天性缺失、建筑密集擁擠、消防基礎薄弱等安全隱患問題日益凸顯,同時也對火災防控和滅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以廣州為例,對城中村火災隱患進行系統、客觀分析,探索研究城中村火災特點和撲救對策,為城中村消防安全規劃和隱患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中村;消防;隱患治理;滅火救援
城中村作為城市高速發展的過渡產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當了海綿作用,空間使用的低成本產生聚集效應,吸納宏量人力、迸發生產活力的同時,也衍生了新的城市公共安全隱患。特別是城中村存在的消防規劃先天性缺失、建筑密集擁擠、消防基礎薄弱等消防安全隱患問題日益凸顯。2016年至2020年,廣州共發生居民住宅火災近5000起,其中發生在老城區和城中村的火災2300余起,占46%。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在調查廣州典型城中村的基礎上,對城中村火災隱患進行系統、客觀分析,探索研究城中村火災特點和撲救對策,為城中村消防安全規劃和隱患防治提供借鑒。
1? 城中村消防隱患問題和火災特點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州通過城鎮化吸收村落的農用地,不少原為郊區的村落被納入城區范圍,城中村從客觀上來說,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結果。由于一些歷史原因造成了一系列負面影響,特別是在消防方面存在一定隱患。
一是人口數量多。廣州登記在冊的272個城中村對應112個鎮(街)、493個社區(村居)、19500個社區基礎網格,較深圳、珠海、武漢等一、二線城市高出2至5倍。常年約580多萬外來人口,大部分流動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外來人口數量甚至達到本村村民的5~8倍。城中村建筑大多分隔成小房間出租,據來穗局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城中村出租屋高達380余萬套,租住的主要來源就是外來務工人員、下崗工人和退休職工等。人員密度高、流動性大、消防安全意識薄弱,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
二是致災因素多。城市發展的多元化,致使城中村的產業結構從農業轉為非農化,形成以二、三產業及土地收益為經濟來源的模式,城中村內居住類建筑、經營場所、辦公場所、娛樂場所、出租屋等相互混雜,同時還是小作坊、小企業等“三小場所”的集中地帶。據市公安局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城中村的實有單位高達18.55萬個、從業人員34.44萬人,排查出城中村“三小”場所2.23萬家,“住改倉”場所422家,“三合一”場所1429家,遷出違規住人1659人次,整治消防隱患1.79萬處,對115名違法人員依法作出處罰。火災的發生呈多元化,既有常見的違規用火用電用氣造成的居民住宅火災,又有新出現的在建設工地、機械設備、工廠企業大跨度及危化品火災,如此之多的火災類型、致災源頭為滅火救援增加了難度。
三是防災意識缺乏。部分村民法律意識淡薄,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許多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物不符合消防設計,沒有申報建筑防火審核、消防驗收手續。城中村企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或當地農民,常以家族利益為核心開展經營管理,缺乏安全管理經驗,以規模小、低回報、高工酬為由忽視在消防安全上的投入。同時,由于城中村居住人員結構主要為老人、農民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外來務工人員來源廣泛、構成復雜、流動性強,消防安全意識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較弱,消防安全宣傳工作難以取得實質成效。
四是管控力量缺乏。機構改革后,全市網格化管理統一由來穗局負責管理,但各地情況不一致,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嵌入網格化管理難度大、推進緩慢,難以形成合力。城中村改造雖然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但由于改造規劃、資金投入、拆遷補償、政策扶持等問題錯綜復雜,各方利益難以協調,各職能部門在解決城中村消防安全隱患上存在畏難情緒,改造工作進展緩慢。村委雖然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組織和相關工作制度,但是基層消防監管網格員、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隊員往往一崗多職,同時承擔治安協防、城管糾察等工作任務,對于消防監管疲于應付,職能缺位,致使防火檢查、巡查和消防安全宣傳工作不到位,滅火救援培訓難以按時有效開展,裝備器材保養不足,一旦發生火災,不能在最短時間組織救人、滅火。
2? 城中村消防隱患整治措施
2.1? 優化頂層設計
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社會治理主體是多元的,必須完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注重理念創新,變“自上而下”的被動式管理為“由下往上”的主動式治理,充分學習借鑒其他城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治理創新經驗,構建集約高效基層管理體制。各級要層層聯動,推進將消防安全納入“城中村”社會治理三年行動內容,明確相關部門責任,把城中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城中村統一改造中科學規劃,合理劃分功能分區,將居民居住區域與其他有加工制造功能的場所進行分隔,打通消防車通道,拆除阻擋消防車通行的廣告牌、燈箱和違法搭建。部門要級級推動,推動住建、水務部門持續推進城中村給水管網建設,探索采取設置河道水閘、取水平臺、高位水池或者消防水箱等措施,確保消防應急用水。
2.2? 強化網格管理
建立健全以物業管理人員、出租屋主、出租屋居民為主力的消防樓長制度,實行“一人一棟、逐層定人”。充分發揮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一長三員”以及“綜治”治安員、保安員隊伍的作用,把消防工作納入日常巡邏、守護工作內容,并配備基本的消防巡邏裝備,開展基本的消防培訓,及時發現“常見性”隱患和“習慣性”消防違法行為。不斷強化城中村出租屋精細化管理,推進出租屋“八查”工作(即采集排查“人、屋、單位、設施、門禁、視頻、消防、違建、違法”等基礎信息工作),強化“群組房”消防安全隱患整治,抓好出租屋重點安全隱患排查告知整治,推進出租屋門禁系統建設,結合入戶走訪活動,以鎮(街)為作戰單元,發動公安民警、出租屋管理員、輔警、社區專職人員、城管協管員等基層工作人員,通過“廣州城中村基礎信息大排查專項行動”進一步摸準城中村消火栓、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設施等實有數。
2.3? 深化宣傳培訓
針對城中村外來人口大多不收聽收看本地電視(電臺)節目的特殊情況,組建城中村消防志愿者隊伍,“手把手”“面對面”開展“走街入戶”上門式宣傳教育;聯合民政部門以階梯培訓方式培養社工作為“教員”,對城中村家庭特別是老弱病殘群體開展“結對子”消防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以微信為載體,打造“消防站微信約”活動,全市消防執勤站點每周利用周末時間向廣大社會群眾開放,城中村群眾通過“消防站微信約”來隊參觀學習。針對城中村外來人口相對集中的特點,聯合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創新建立外來人口辦理登記注冊和房屋租住手續前“三個一”(一堂課、一張試卷、一份承諾書)免費消防培訓制度,提高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2.4? 滅火單元靠前
要結合老城區、城中村的實際,認真分析評估消防站布點現狀,積極探索小、微型消防站、臨時執勤點等建設模式,多建站、建小站,把站點直接建到每一處老城區和城中村,貼身提供安全防護。同時要大力發展適合城中村火災特點的微型消防摩托車等“小、靈、巧”車輛裝備,適應滅火救援需要。將微型消防站建設納入市政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社會安全指數方案內容,推動財政部門將微型消防站建設納入城中村隱患整治財政補助優化方案,給予政策和經費傾斜。進一步規范志愿消防隊、微型消防站人員編組、值班值守、調度指揮、器材配置、業務培訓和“3分鐘”到場處置程序等工作,制定聯防區域聯勤聯動處置預案,編寫初起火災處置指南規范,并納入社會聯動力量調度平臺。
3? 城中村滅火救援應對措施
3.1? 搭建兩個平臺,優化指揮輔助決策功能
一是健全智能決策平臺。以建設“智慧消防”為抓手,全面啟動集災情預警、應急指揮、模擬訓練、規范執法、戰勤保障等模塊于一體的智能決策平臺建設,在升級完善滅火救援“數據庫”,推進大數據平臺系統、互聯網地理服務信息、各類信息化支撐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上積極摸索。建立和完善廣州滅火救援基礎信息數據庫和裝備數據分級維護制度,全面掌握部隊人員、車輛裝備、專業隊伍、滅火救援專家、社會聯動單位、應急救援物資等數據信息,通過平臺實時調閱值班室視頻、車庫視頻、災情地周邊道路監控以及無人機、4G消防單兵圖傳等現場視頻,全面強化遠程指揮和現場輔助功能,全面提升智能指揮決策平臺在實戰應用方面作用發揮。
二是完善社會聯動平臺。針對城中村人員密集、不確定因素多、建筑功能復雜、易引起群死群傷災情的特點,全力構建好社會聯動平臺,實現指揮調度體系“扁平化”,要整合消防救援隊伍和社會相關資源,縱向貫通消防隊伍各級組織,橫向連通政府應急部門和社會聯動單位,理順指揮關系,規范指揮流程,能根據災害地點、類別、等級快速生成力量調度方案,實現“一鍵式”指揮調度,打出一套快、準、實的“組合拳”。
3.2? 強化三項措施,抓實滅火救援準備工作
一是實行數據融合,強化熟悉工作。在信息化高速發展、大數據廣泛應用的今天,日常轄區“六熟悉”工作不僅要對城中村交通道路、水源供給、高風險區域等進行實地熟悉檢查,更要結合總隊實戰指揮平臺試點、廣州市“四標四實”信息采集等工作,通過移動作戰終端、消防數據采集手機App做好城中村內的周邊消火栓、消防通道、取水平臺、自然水源和“三合一”、群租房、棚戶區、住改商、租改倉等重點位置信息的同步數據錄入,通過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強化數據融合,將客觀存在的轄區情況固化為可視化的數據資料包,一旦發生火災,可實現精準定位和數據共享分析,科學計算最佳行車路線、供水路線、疏散位置,精準做好戰斗準備,讓轄區情況熟悉工作更好地為實戰提供服務。
二是細化作戰單元,強化預案編制。要根據老城區、“城中村”道路狹窄、凈高凈寬不足、占道現象嚴重、水源普遍缺乏、建筑物耐火等級低等特點,改進滅火救援戰斗編成,按照“小單元、多組合”模式,集人、車、裝備等作戰要素為一體,建立水泵、微型消防車和專業攻堅組等基本作戰單元,提高快速響應和初戰控火能力。并在細化作戰單元的基礎上,強化滅火救援預案的編制,充分整合區域內各類滅火救援力量,保證任何一個區域發生火災,都有滅火力量第一時間處置。同時,要根據全要素滅火救援實戰演練的要求,針對城中村特點制定不同類型、區域、大小的火情,開展實兵、實裝、實地、實戰綜合演練,不斷優化兵力投送、裝備調集、戰勤保障和水源供給等方案,確保一旦發生災害事故,能快速反應、有效處置。
三是科學精準調派,強化第一出動。針對城中村火災火勢發展猛烈、蔓延迅速、水源緊缺、疏散難度大、易釀成火燒連營的特點,要以“殺雞用牛刀”態度對待火災撲救。在接到火警,要對著火地區的主要建筑結構、燃燒物性質、著火區域內大致的水源情況等方面迅速做出判斷,注重滅火編隊搭配供水編隊,中型主戰消防車搭配大型供水消防車,一次性調集足夠力量、有效裝備趕赴火災現場。
3.3? 加強戰術運用,提升滅火救援效率
一是偵查搜救要準確迅速。準確開展火情偵查是貫穿我們滅火救援全過程的重要戰術應用,無論是一目了然的普通民房還是錯綜復雜的大型綜合體,都必須把火情偵查貫穿滅火救援任務始終。由于城中村建筑構造復雜、耐火等級低、道路樓梯狹窄、人員分布密集,火情偵查必須準確及時,貫徹“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原則把搜救人員、疏散群眾放在第一位,在查明起火部位、火勢蔓延方向、毗鄰建筑受火勢威脅程度、人員傷亡情況和有無?;返惹闆r后,要適時調整滅火戰術和施救措施,隨著不斷推進滅火步驟,尤其是進入磚混、木質建筑內部進行內攻近戰和搶救人員時,更時刻準確掌握建筑安全情況,嚴防屋頂或墻體坍塌造成人員傷亡。
二是供水保障要及時有效。火場供水是撲救城中村火災的難點更是保障重點,城中村消防水源普遍分散、緊缺,消火栓故障率高,個別村落還依高度錯落的地勢而建,為火場供水加劇了困難。第一出動力量對撲救初期火災占有絕對優勢,在奔赴火場途中,指揮員要善于利用“六熟悉”掌握的情況確定現場水源位置,更要根據現場道路情況選準第一滅火編隊車輛類型,以防因交通堵塞無法進退。選準停車位置的同時,將滅火主力安排在下風向或火勢主要蔓延方向上,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合理布置水槍陣地,并注意用水量。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我國中心城市現有主戰消防車供水能力條件下,消防車之間的接力供水更加適合城中村火災。因此,主戰車輛快速形成戰斗力后,其余車輛要果斷尋找、占領周邊水源,通過車與車之間接力、并聯為前方出槍車輛供水。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水罐車來回行駛運水供水,因為城中村滅火戰斗展開后,狹小的道路大型車輛更難以通行,一旦消防車在運水途中堵塞,將極大地影響后續戰斗。
4? 結語
城中村火災隱患防控治理和滅火救援處置準備工作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找準病灶,精細解剖麻雀,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實事求是、量體裁衣,將開展“城中村”消防隱患整治與開展掃黑除惡、治理違法建筑、“三舊”改造等社會治理重點工作相結合,政府各部門、全社會都需要參與進來,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扎實推動治理難題實現新突破,努力推動“城中村”地區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早日形成。
參考文獻:
[1]張澤江,梅秀娟,覃文清,等.古建筑火災煙氣流動特性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09):640-644.
[2]劉楊.淺析“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火災多發原因及防范對策[C]//.2014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4:447-449.
[3]王郭社.老舊居民樓火災隱患治理刻不容緩[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14-01-29.
Analysis on fi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villages in Guangzhou
He Jiahan
(Conghua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Guangzhou Municipal,Guangdong? Guangzhou? 5109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fires and accidents in urban villages tend to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safety hazards such as congenital lack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dense and crowded buildings, and weak fire protection foundations in urban villa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new challenges. 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fire hazards in urban villages,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villages fir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urban village fire safety planning and hazard management.
Keywords:urban village; fire protection; hazard management;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