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
兒子湘湘上小學,假期作業挺簡單,包括跳繩、跳遠等運動項目。一天早上起床后,兒子看起了剛買的繪本故事《雞毛信》,不愿隨我下樓跳繩。我勸他:“老是看書都成書呆子了,跟我跳繩去吧!”他不為所動。勸了幾遍無效,我急得搶過他的書扔在了一邊。他開始跟我賭氣。
老公蹲下身對兒子說:“愛看書可是好習慣,爸爸給你點贊。但我們也要勞逸結合,多鍛煉身體,有了棒棒的身體才能看更多喜歡的書,是不是?”兒子聽罷點了點頭。
老公接著說:“爸爸帶你下樓跳繩吧,給你表演一個新花樣!”老公故作神秘地在兒子耳邊嘀咕了一番。兒子喜笑顏開,點頭答應。
老公帶兒子下樓,跳繩、跳遠都沒落下。回來后老公跟我說:“跟孩子溝通要講技巧。同樣一件事,講得好他跟你笑,講得不好他跟你鬧。”
我問:“那你今天都用了什么技巧?”老公說:“一個是糖衣炮彈。先肯定兒子愛看書的好習慣,消除他的戒備心理,再提出我的看法,讓他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一個是心理共情。創造一個我倆共有的秘密,拉近我們的心理距離,讓他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議。”我恍然大悟。
如今,和兒子溝通我也學會了講技巧。
我們一家人回老家,兒子玩得開心,晚上回到家時不想再練吉他,說太累了。我給他講道理,可他連連搖頭:“不練了,累死了!”
我靈機一動,決定講點技巧:“是啊,湘湘玩了那么久,肯定累!”說著,我給了兒子一個擁抱,假裝不經意地提起了往事:“還記得上學期的文藝匯演吧?那天,老師、同學都說你吉他彈得好,都給你鼓掌,我都替你高興。”頓了一下我接著說:“學校會不會搞新春文藝匯演呢?那可又是一次上臺贏得掌聲的好機會哦……”我話沒說完呢,兒子已掙脫我的懷抱:“媽媽,我不累了,彈20 分鐘再睡覺。”說著,拿出吉他開始了練習。
老公站在不遠處,悄悄向我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