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星云 汪新舜 彭超 胡佩玲 周仲凱

圖1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架構圖

圖2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路徑圖
“產業興則國興,產業強則國強。”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增長、推進現代化市場化發展、保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基所在。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則是航天企業充分利用航天技術優勢,衍生發展的“航天+”產業新業態。在國家積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勢在必行。作為一項戰略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本文主要從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內涵、主要路徑和指標體系構建等角度出發,為企業加快推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現代產業鏈鏈長或關鍵一環提供參考借鑒。
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已刻不容緩。當前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資源的爭奪要求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這就要求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通過提高產業生產效率、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第一,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有效路徑。第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第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產業經濟體系的有力支撐[1]。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圖1)是在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戰略高質量的引領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過程高質量,最終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結果高質量。戰略高質量、過程高質量和結果高質量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彼此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統一整體。戰略高質量為過程高質量指引了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過程高質量是戰略高質量的具體措施與主要路徑(圖2),結果高質量是戰略高質量和過程高質量的最終體現[2]。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以“6+6+6”為主線,即把握6 大導向、促進6 個方面相融合,探索6 條高質量發展路徑,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發展、智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為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把握6 大導向,即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導向、以效益為導向和以競爭力為導向。
一是以目標為導向,指以構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新體系為發展指引,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化進程,做大做強做優關鍵核心產業。二是以問題為導向,指要解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中的瓶頸與短板,尤其是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的重大問題,夯實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三是以需求為導向,指要緊密圍繞目標市場需求,充分滿足用戶關于產業種類、質量、價格、服務等全方位的需求,促使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四是以創新為導向,指要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產業創新等取得突破,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五是以效益為導向,指要將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的立足點轉向提高產業質量、產業效率和產業效益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六是以競爭力為導向,指以形成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服務、優勢產業為核心,提高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邁向高質量發展道路[3]。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促進6 個方面相融合,即產業規模與產業效益相融合、軍品產業與民用產業相融合、傳統動力與新興動力相融合、產業環境與社會環境相融合、國內產業與國際產業相融合、產業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融合。
一是促進產業規模與產業效益相融合,指在新發展階段下,不再一味追求產業規模,而是要注重產業質量、產業效率和產業效益。二是促進軍品產業與民用產業相融合,指在強軍的基礎上,推動軍品產業與民用產業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相互發展,既寓軍于民,又以民促軍。三是促進傳統動力與新興動力相融合,指在發展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擁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加值、高效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是促進產業環境與社會環境相融合,指產業發展的環境要與和諧的社會環境協調一致,不只是追求高收入、高回報,也要考慮對健康社會的影響。五是促進國內產業與國際產業相融合,指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充分考慮國內外產業市場的需求和資源配置。六是促進產業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融合,指產業的發展不能犧牲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追求長遠高質量發展[4]。
基于6 大導向和6 個方面的融合,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可探索6條主要路徑,即統籌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深化產業關鍵技術研究、鍛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能力、構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基礎、加強產業技術基礎保障條件。
一是統籌優化產業發展布局。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布局包括產業戰略布局、產業市場布局和產業空間布局。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方針,明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戰略布局,決策好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與優勢產業,形成頂層的產業戰略布局。根據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戰略布局,結合SWOT 分析等市場競爭環境分析,明確產業細分市場的布局。同時,根據產業戰略布局和產業市場布局,謀劃產業空間布局,確保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所需的人、財、物、場地等資源能得到有效保障。通過統籌考慮、持續優化產業戰略布局、產業市場布局和產業空間布局,打造適應企業發展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是深化產業關鍵技術研究。搶抓新一輪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革命的重大契機,全力攻關“卡脖子”核心技術,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智慧感知、智能監測等關鍵領域,大力發展新基建、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關鍵技術的孵化和突破,確保企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并牽引新產品、新服務的誕生,為新產業成長路徑奠定扎實基礎。
三是鍛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能力。面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圍繞著降本增效的產業發展需求,企業需不斷推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程。通過應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技術,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構建低成本批量化的產品生產線,打造智慧工廠,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融合,形成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變革路徑。
四是構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平臺包括創新研發平臺和產業公司發展平臺。按照創新驅動的指導方針,打造產學研用多功能平臺、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產業重點實驗室等創新體系,推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同時,充分發揮產業公司發展平臺,依托產業公司靈活化的制度體系、差異化的管理機制和個性化的激勵模式,構建產業、資金、市場、人等多要素融合發展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表1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表1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五是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基礎。打通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將核心關鍵、高技術附加值的環節把握在企業手中,對普通常見、低技術附加值的環節可外協外包至相關上下游供應商,實現產業鏈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將綠色環保等理念導入產業發展的規劃、設計、生產、流通、維保等產業全生命周期,保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六是加強產業技術基礎保障條件。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產業技術基礎的保障,包括:產業質量的檢驗檢測服務、產業標準體系的制定、多渠道多層次的資本運作體系、高效靈活的體制機制等,多要素相融合的產業技術基礎保障條件共同支撐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為了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并構建符合企業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主要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一是簡潔性原則,即在選取高質量發展指標的過程中,每個評價維度利用兩到三個最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作表征。二是通用性原則,即所選的高質量發展指標在各行各業具有一定通用性,便于企業開展行業內外的對標對表。三是操作性原則,即高質量發展指標的設定一般應具有相應的統計口徑,方便企業可操作、可統計、可執行[5]。
根據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結合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的三項原則,本文構建了“4 級12 維”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即4個一級指標,12 個維度的表征指標(見表1)。
面臨新的發展形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航天企業在承擔國民經濟建設任務中,努力成為現代產業鏈鏈長或關鍵一環的重要保障。企業要充分認識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深度理解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積極探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構建并落實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戰略高質量、過程高質量、結果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航天+”產業新業態,加快推動軍品產業與民用產業深度融合,寓軍于民,以民促軍,更好地履行強軍使命,勇擔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