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玲
摘 要:在最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新課程背景下閱讀教學的地位日益上升,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在語文課堂上確保閱讀教學的效果尤為關鍵,這對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說也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閱讀不僅是學生感性語言材料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培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想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仍存在不以學生為主體的問題。在閱讀中教師只是自己對閱讀內容進行講授,對閱讀中的修辭和文章主題等內容也是直接給學生答案,不重視學生的參與。這就使得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并不深刻,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并且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很多時候需要學生自己進行感悟,尤其是語文閱讀中獨具韻味的文章,需要學生自己沉浸在文學世界中,投入感情去學習、去感悟,只有沉浸在文學情境中,才能真正體悟到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意蘊和情感,進而提高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懷。所以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輸出式教學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開展群文閱讀,拓展閱讀視野
群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下出現的新型閱讀教學方式,對傳統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補充,彌補了傳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也促使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拓展了自身閱讀視野。對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來講,教師選擇文本材料的科學性,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生成狀態,包括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及最終的學習成果等等。高質量、富有趣味的文本材料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思維注意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強化學生對優質讀物的鑒別力?;诖?,教師在優化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整合閱讀資源,綜合考慮語文教學目標以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需求,為學生科學構建群文篇章組合,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群文閱讀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顯著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成為群文閱讀的最大受益者,多維度培育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通常情況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能夠運用的閱讀資源分為兩大類,即課內資源和課外資源。課內資源包括教材內的單元主題文章、同作者文章、同題材文章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課內閱讀教學情況,對以上資源進行整合分類和甄別采用,從而擴充語文閱讀課堂容量,增強學生的群文閱讀質量。從課外資源來講,課外閱讀資源可以是中外著名文學家的經典篇章,也可以是來自網絡、報刊的優質讀物,教師在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開發利用課外資源時,應該重視課外文本與課內閱讀內容的關聯性,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課內閱讀基礎,也能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以及人文視野的拓展,從而達成對群文篇章組合的科學構建以及對課內外閱讀資源的深度開發。
2.開展個性化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態度,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尊重學生的閱讀心理,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確保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分享閱讀感悟,繼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積極使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可以使初中生以更大的興趣去參與,激發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在個性化閱讀情境中,學生的閱讀感觸更加深刻,閱讀知識會不斷內化,由此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融入后續的閱讀活動中。比如,在學習《紫蘿藤瀑布》一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去感悟散文中的情感,去體會散文中的主題,領悟不同人物的人生際遇,去思考這種隨筆呈現出來的人生態度,在這樣的個性化閱讀格局中,學生是感悟主體,有的學生會將焦點放在開篇的喜悅之情上,有的學生會將重點放在中篇的傷心情愫上,有的學生會將關注點放在片尾的希望志趣上,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內容上,每個學生會有著不同的感受,在課堂上都可以發表出自己的感觸,甚至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于特定的情境進行更加遷移化的表述,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進入更深刻的狀態。也就是說在這樣自由、輕松的閱讀格局中,學生可以借助多樣化的閱讀方案,感悟文本中的內容深度,思考對應主題,在不斷交互和碰撞的過程中,實際閱讀情感體驗也會不斷積累。
3.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合理創設閱讀情境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文章與生活實際關聯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探究興趣和熱情,促使知識的活學現用。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通過回憶百草園及三味書屋,表現了魯迅先生在童年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還有其快樂無憂、天真幼稚的心理。魯迅在描寫壽鏡吾老先生時是深懷敬慕之情的,然而基于年代的不同,學生在閱讀時對壽鏡吾先生的看法肯定存在不同的觀點,教師對此可拋出主題式話題,如“我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了解的‘先生’”“從壽鏡吾老先生談我內心的好老師”等,繼而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思考,主動開口表達,借此拓寬語文學習及應用領域。將課文閱讀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應堅持“生本理念”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科學設計群文閱讀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使用,讓學生對閱讀活動產生新的理解,在更自由、平等、開放的閱讀情境中,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閱讀交互,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教師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最后還需要教師善于剖析教材內容,掌握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結合閱讀教學實際需求來合理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種實驗多種閱讀教學方法,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高效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梁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策略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一)[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3.
[2]張玉清.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二——課程改革[C].:,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