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莎莎
摘 要:人文素養在當今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學時期又是最適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階段,所以教師就應該不斷探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策略,開闊學生視野,從而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筆者將圍繞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素養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人文素養實際上所反映的是社會中人們良好的個人素質,以及社會的發展狀態,其中不僅涉及了人們的生活,還包含了人們對生活的想象。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可以很明顯地反映出其本身的綜合素養,培養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不僅會獲得他人的尊重,在一種程度上還可以在社會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另外,人文素養還展現出了一個民族的發展狀況和文明程度,這就使國家更注重對人才人文素養的培養。而且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學生以后步入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文素養就更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提出也逐漸重視這一方面,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人文素養還可以幫助學生填補精神上的空缺,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從而加強民族意識。由此可見,人文素養對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通過學習傳統知識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是最合適的方式,而從小學時期就培養人文素養,更有利于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接觸的人文知識比較零散
語文學科蘊涵的人文知識十分充沛,但這些人文知識又分布得比較零散,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后,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針對性挖掘,并作出系統性指導,將人文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很多教師對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知識系統講解的機會不多,他們將重點放在閱讀理解方面,對人文知識重視不足,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稍做介紹,這樣學生接觸的人文知識呈現出七零八落的狀態,他們的知識建構能力不強,加上教師缺少引導,使其人文觀念比較淡薄,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比較淺顯,更說不上價值觀念和文化素養發展,這也導致語文學科特性及其育人價值體現不足。
(二)針對審美培養缺少正確引導
語文學科可以看作是一門語言藝術,不管是語言文字、句式結構還是文章體裁都遵循特定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經過反復揣摩和研究才能準確辨析其規律和用法,進而體會語言文字之美,感受語言的魅力,這個過程應注重以體驗和品位的方式開展。但是,固定的教學任務使教師更關注教學成果,忽略了教學過程靈活開展,對學生的引導往往集中在字面意思的理解方面,相應的語言訓練也以背誦和抄寫為主,審美教育體現不足,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就會產生消極厭學心理,面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應付了事,很難感知到其中的美學元素和人文價值。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內容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人文素養的培養工作具體可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人文知識的培養;其二是人文精神的養成與提升。在人文知識的培養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推薦有價值的文史哲學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他們的眼界。人文精神養成工作的側重點是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中優秀的多元文化,如生命的價值、文化的主體精華、人間的具體真情等諸多方面。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充分注重學生心理素質、審美能力及人格素養的培養工作,確保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一)以教材為基礎,深入感受人文內涵
小學時期的語文教材,多與實際生活相關,但其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是很多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時,教師就不應該沒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導,要以教材為基礎,從教材的本身內容出發,為學生拓展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在閱讀相關文章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接受文化的熏陶,使學生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另外,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多與學生溝通,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減少學生對語文的刻板印象,提高學習的興趣。從一門學科中獲得更多知識的基礎就是帶有興趣地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仔細閱讀語文教材,從教材中感受人文素養的內涵,這對提高人文素養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提高語文素養,深刻體會文化內涵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類科目,其中涉及比較多的交流能力、積累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等多個方面。小學語文又是學生初次接受系統性教學的重要階段,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時要做到循序漸進,當每個教學環節發揮出應有作用時,再往下進行。
首先,想要學生提高語文成績,最重要的就是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來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積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師還要告知學生要合理控制自己的閱讀時間,并且要有一定的閱讀氛圍,在一個安靜的氛圍下閱讀就更容易深刻理解文章中的含義。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教材學習相關的課外讀物,在拓展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加深對語文知識的印象,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最后,學生的個人思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欣賞好的藝術作品和文化作品,更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可以具備通過多角度分析的能力,使自己思維得到發展,最終達到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
(三)注重人格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自身人格的形成。簡單來說,人文素養實際上就是學生人格的反映,其中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人文素養在某種程度上就展現了學生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以及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在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會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身。語文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區別,語文在小學階段不僅要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其形成更良好的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實際生活的作用,可以適當地將實際生活與重要知識內容相結合,這樣就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其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五、結語
在實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中,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結合學生自身發展情況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語文課堂的作用。并且,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有耐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不僅可以使其語文學科素養得到提高,還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小議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 譚宏平.??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7)
[2]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 杜春蘭.??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