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妹
摘 要: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師德修養)》(以下簡稱《指導標準》)指出:“提升教師對集體的認同,引導教師認識到教育學生是教師共同的事業;引導教師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成 長”。然而,在當前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集體意識和進取精神薄弱、甚至出現職業倦怠,教師在工作中出現消極狀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我國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為了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發展需求,作為學校要幫助教師重塑職業之路,提高教師的職業自信心,激發中小學教師的集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四有”好老師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集體意識;進取精神
一、規劃教師隊伍奮斗目標
建立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目標,選聘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硬的教學科研骨干,擔任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導師。在中小學教師入職后,即為他們配備成長導師,由二級學校領導或教學水平高、思想政治素質高、師德師風優良的老教師擔任他們的成長導師,全面指導其進步成長。通過“成長導師一對一”、師帶徒的方式,使中小學教師快速成長,能夠獨立承擔教學任務,成長為教學能手、優秀輔導員。加強新進中小學教師目標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實施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優先支持中小學教師“走出去”,與國內外合作院校結對共建和進修訪學,逐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分崗位、分專業、分特色的個性化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校院兩級領導干部與中小學教師交流互動機制,主動把握中小學教師發展訴求和努力方向。學校領導干部要加強與中小學教師日常交流,特別要建立新進教師談話制度,為中小學教師解疑釋惑,宣傳解讀學校、學校重大方針政策。
二、制定規范教師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一是合理設置考核內容。增加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比重,努力克服在教師招考上片面注重教學及科研能力考察、不重視思想政治素養的弊端。二是建立綜合性考評機制。在考評過程中,加大對中小學教師作風、學風、教風等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核權重,借助聽課評課說課和學生調查座談的形式,對中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精準、規范地評出等次,列出清單,跟蹤問效,確保中小學教師師德評價機制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促進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快速提升。三是職稱評審晉升撬動中小學教師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積極性。不斷完善職稱評審制度中的薄弱環節,增加對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水平考量內容。隨著高校職稱評定改革,評聘權力下放到高校,學校在評審實施細則中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核打分,可以優先推薦品德高尚、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中小學教師晉升。對獲得當地政府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個人、學校優秀輔導員等稱號的,可以提倡單獨加分。四是強化政工論文發表和研究項目的“含金量”,相關獎勵可以向中小學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傾斜,提高中小學教師參與思想政治工作科研的積極性、持久性、實用性。五是建立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研究隊伍。主要成員由學校黨委書記、各黨總支部書記、團委、組織部、科研處、人事處以及學生處關鍵崗位人員組成。各部門之間要建立聯動制度,動態掌握和客觀評價中小學教師的思想政治動向,及時引導和啟發他們提升思想政治素質,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身教育事業。
三、營造良好人文溝通環境
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教師職業倦怠的消解離不開學校的管理和引導,教師是扎根于一線教學工作的骨干人員,教師的狀態切實地影響學校和學生的發展,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也是學校不可推辭的義務之一。學校應多方面多角度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緩解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學校必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尊重和關愛小學教師的成長,營造“和諧友愛,以人為本”的校園環境,真正讓小學教師們有歸屬感,通過各種表揚激勵措施激發鄉村小學教師的主人翁精神,讓他們從心底里繼續投入學校的小學教育事業發展中。
四、尊重教師個人勞動成果
(一)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
近年來,部分地區對教師的重視不夠,中小學職業吸引力度不足,時代發展證明,知識和人才的儲備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教育的發展,必須在全社會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必須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合理擴大教師編制,積極引導應屆畢業生投入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去,改善教師群體年齡的斷層,讓廣大教師在社會上有榮譽感,形成人才競相從教的良好局面,讓教師真正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二)樹立職業自豪感
小學教師是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的主要對象,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找回教育者的“初心”,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樹立教學小目標,體味教學的成就感,從自身出發根除倦怠感,從心底里堅定從教的信念,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逐漸找回職業自豪感。
五、引導教師參與學校管理
(一)工作重塑
重復性的工作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而工作重塑強調個體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是個體主動對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工作重塑分為任務重塑、關系重塑和認知重塑。具體而言,任務重塑是指改變工作任務的數量、范圍和類型,包括增加或減少任務量、改變任務的性質、改變時間和精力在多個任務上的分配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任務上;關系重塑是指改變工作中與他人互動的質量和頻率,很多時候,除了工作本身,與工作中涉及的人打交道也很重要。
(二)勇于自省
小學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提高集體意識,積極尋求進取方法。當出現職業倦怠情緒時,小學教師應該積極與同事或者主任領導溝通,嚴重時需要咨詢專業的心理醫生,釋放情緒壓力。同時,小學教師務必重視自身心理建設,工作之余與人積極交流溝通,多參加群體活動,注重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抗壓解壓能力,每天反省自己,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
當今中國發展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之中,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職業倦怠正在成為阻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流因素。隨著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普遍化,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作、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教師的集體意識和進取心成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首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華瑜.新時代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成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20(29):11.
[2]高歡玉.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研究[D].黑龍江教師發展學校學報,2020.
[3]李媛.心理健康管理視角下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40(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