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
摘 要:隨著教育越來越形式多樣化,針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變得多種多樣。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對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教學模式,它能夠以學生為發展主體來展開多層次的發展目標設計,并且伴隨著全方位的發展課程體系,以此來保證小學健康教育的效率,更能夠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所占有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對于小學生展開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然的教育需求。
一、多層次發展目標
從小學生的個體分析來看,每一個小學生無論從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作為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如此大的差異化現象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要多層次發展目標就需要先明確好發展方向,需要以發展為主要目的,樹立多層次教育,以提升學生潛能、心理素養、積極的品質,對小學生個性化人格進行全方面發展。已發展性為根本方向,根據教學層次上的差異,將教學目的進行規劃。針對于小學生開展更加具體的發展目標,能夠凸顯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方向,以及更加結合于現代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多層次的發展目標使得小學心理健康更加具有實踐效果,能夠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間發揮更多的效用,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小學心理健康的攝入,以此來真正的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狀態。
比如,在教學“鏡子里的我”時,小學生的某些行為和負面心理急性矯正,培養學生適應能力,激發學生潛在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階級年紀段的小學生進行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讓學生適應新環境,體驗學校氛圍塑造健康人格。這種多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讓小學生更能夠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得到心理健康的發展,也為小學生在今后的心理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導,確定了每一個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最終目的。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環境
小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一切的教學服務應該圍繞這個主體來進行展開。只有小學生培養了自己樂觀的心態才能夠真正的投入到心理健康教學中去,這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讓小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真正的學習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小學生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應該貼對于小學生的心理訴求,并且能夠積極的響應小學生的心理訴求,那么在實際的了解過程中應該更加的及時和有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可以盡全面的了解到小學生的全方位選擇和心理狀態,教師如此對癥下藥來進行問題解決,更加的能夠見到心理健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學會與人合作”時,教師要讓學生在這次教學中能夠學到語文合作的能力,那么針對于小學生的心理狀況教師應該首先有一定的認知,在分組時應該更加注重小學生心理培養的重要性。團隊合作需要小學生來融入到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那么就會需要小學生突破自己的心理,來真正的加強與人溝通的能力,這對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分組時應該將積極樂觀的學生與平時表現不突出的學生進行分組,更能夠讓小學生在這樣的組內能夠找到育人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在心理狀態上取得更多的轉變,來培養不善于表達的學生的樂觀的心理養成。
三、建立全方位課程體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從而創建更加有效的課程體系。結合生活方式能夠對于這種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讓小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心理的負面影響,更加能夠在這樣的生活案例中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學生能夠向著更加上的積極、開放、樂觀的生活心理方向進行發展。心理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實踐,讓小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實踐環境中來培養正確的觀念,來增強小學生的自己說話和行為培養。教師在建立課程過程中應該注重實踐化的培養,小學生能夠從親身體會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是對于生理健康培養的積極性,更能夠讓小學生了解他心里的這個多么的自信和成功,并且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小學生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做情緒的主人”教學時,教師應該聯系生活中的真實事例來進行講解,讓學生舉例說明自己在生活中無法控制情緒有哪些時候,通過舉手回答的形式來讓學生能夠具體的,這樣一來就讓小學生從自己的故事中找到心理轉變的契合點,有點自己正確的心理導向,隨時隨地做一名可以控制情緒的人,才能夠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采用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展開心理教育,并能夠切實的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更能夠為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找到更加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馬愛霞. 小學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 教師博覽,2022,(09):20-21.
[2]張曉英.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J]. 家長,2022,(08):4-6.
[3]孔玉華.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0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