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萍
設計意圖:將科學現象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探究,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去發現、去表達是《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在水中玩是幼兒最喜歡做的活動,因為不同物體在水中會有不同的狀態,改變物體的影響因素,物體在水中的狀態還會發生奇妙的變化,這會極大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中班的幼兒對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中班下學期的孩子想操作、想探究、想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因此,我選擇設計了主題活動“沉與浮”下的“它們喜歡在哪里”的科學探究活動,目的在于引發幼兒探究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能用較規范的語言表達物體的沉與浮。
技能目標:學習用“↑”“↓”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統計;
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活動中合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對實驗結果產生興趣。
創新目標:遇到問題時,引導幼兒學習試驗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這些水果蔬菜在水中的狀態,并能表達它們的狀態。
難點:學習記錄這些狀態及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引導孩
子們進一步深入探究決定物體沉與浮的影響因素。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水果蔬菜,了解生活中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物質準備:乒乓球、積木,石子各一個,蘋果五個,香蕉五根,葡萄一串;土豆五塊,紅薯五塊,胡蘿卜五根。從水里取東西的夾子各五個,毛巾五塊。蘋果、香蕉、葡萄、土豆、紅薯、胡蘿卜圖貼若干;圖片2張,記錄卡3張。
教學方法
操作法、討論法、探究法、圖像記錄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1.手指操
2.熟悉沉與浮,建立沉、浮概念
老師:剛才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有關乒乓球的手指操,今天呀它們非要讓老師帶它們到水里玩一玩,那好,現在老師就把它們放到水里,看看它們是喜歡沉入水底還是喜歡浮在水面上?
幼兒:有說浮在水面上的有說沉在水底的
老師:老師先示范一遍。老師示范積木,邊操作邊說:輕輕放入水中,他怎么樣了,他在水里是浮在水面還是沉入水底了?老師出示紅色箭頭,老師示范表達:積木放在水里是浮在水面上的。老師示范記錄:那我們就在積木這里畫上向上的箭頭。
這次老師操作,小朋友來說
還有乒乓球沒有下水,我請一位小朋友來,送乒乓球下水,并說出他在水里的表現。鼓勵小朋友在前面記錄。
師:現在小朋友看看,它們有浮上來的,有沉下去的,現在看老師把它們撈出來
師:安全教育,夏天到了,小朋友要遠離水域,記住:危險的地方我不去。
二、探究環節
1.講故事引發幼兒思考
師:兔媽媽和猴媽媽在河邊爭吵起來了,兔媽媽和猴媽媽每天都要到河對岸給寶寶們采集食物,它們回來過小橋的時候,橋面不平,一不小心就會有食物從籃子里滑落到河里。兔媽媽采的胡蘿卜掉進河里沉入水底了,兔媽媽就認為食物掉進水里會沉下去;猴媽媽采集的蘋果掉進水里浮在水面上,猴媽媽就堅持說食物掉進水里會浮在水面上。兔媽媽和猴媽媽為這事爭論不休。鯉魚阿姨聽了笑了笑說:把你們采的食物放在水里試一試不就清楚了嗎?”
小朋友們,猜一猜兩位媽媽接下來會怎么做?
2.分配角色,布置任務
師: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小朋友們分組合作。邊說邊分組,(說明各自的職責)
3.實驗操作,驗證真偽
我們先看看兔子媽媽都是采集了哪些食物,胡蘿卜,小兔子最愛吃了,.....多吃蔬菜身體好。邊介紹食物邊把食物分在三個小框子里,放到操作臺上。
我們來看看,記錄卡,.......兔子媽媽食物,教師巡視,提醒幼兒輕輕地放,小朋友隨時用抹布擦干凈桌面上的水。驗證時偶爾有一個食物先讓小朋友猜一猜,再進行驗證,兔子媽媽的驗證完,問幼兒,兔子媽媽說得對嗎?
驗證猴子.....同上
小結:
我們已經為兔子媽媽和猴子媽媽驗證了,它們說得都不完全正確。
4.探究方法,解決問題
茄子和胡蘿卜想一起做游戲,他們怎么才能到一起呢?老師提供給你們一些材料,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利用這些材料想辦法幫助茄子沉入水底和胡蘿卜一起做游戲,老師給你們時間,那現在你們討論一下吧
讓相出辦法的孩子前面來試驗,孩子想的辦法正確時,老師及時表揚鼓勵,當幼兒方法不理想時,老師給予啟發引導。老師支持引導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剛才已經想到了一些成功的辦法,利用這些材料還有很多辦法能讓胡蘿卜和茄子在水里成為在一起玩的好朋友,老師會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角里,在區角活動時你們可以繼續探索,因為物品在水里是沉還是浮,除了與物品本身的材質有關系之外,還與其他哪些方面有關呢?這就等小朋友們長大了慢慢去探索,這就是科學的奧秘!
四、結束環節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我們常見的玩具和水果蔬菜在水中的狀態,回家讓媽媽帶著自己觀察水餃在水里的前后變化,回來講給老師聽呦!
活動反思
我選擇科學領域“沉與浮”主題下的一次活動——“它們喜歡在哪里”,目的是在孩子們初步的沉與浮的概念基礎上,讓孩子們進一步深入探究決定物體沉與浮的影響因素,從而激發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分工協作能力及團隊意識。這次活動的設計,每個環節基本上都是原創,有一定的創新;在活動的設計中遵循了科學領域教育的原則,堅持幼兒教育游戲性、活動性、生活性、興趣性等特點,活動的難度成螺旋式上升,活動延伸留給孩子無限遐想和繼續探索的欲望。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是活動比較流暢,手指操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興奮度,故事情節能把孩子們帶入到對沉與浮的思考當中去,老師的示范也比較規范有效,老師的引領作用也基本達到,老師為幼兒提供的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見的材料也比較豐富,有利于孩子們開放性思考問題和多方法解決問題。讓他們自由探索孩子們會想出很多奇妙的辦法,而這一環節正是本次活動重點和難點,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
不足之處是最后的開放性探索不敢徹底放開讓孩子們探索,其實完全把這些材料交給孩子,敢徹底放手讓孩子自由去操作,應該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