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璐璐 任麗紅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京劇被視為中國國粹,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是中國戲曲藝術的“活化石”,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曲興起于元末明初的蘇州昆山地區,對各地方劇種影響頗深,昆曲服飾自然也成為了各劇種借鑒吸收的重要對象,在戲曲界中一直有“京昆不分家”的說法,因此京劇戲衣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和繼承了昆曲戲衣程式及特征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京昆戲劇行頭是戲具戲裝之統稱,包括盔頭、戲衣、頭面、髯口、靴鞋、砌末等一系列演出用具。而戲衣則是戲曲行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見證戲曲演出的重要物證。
紋樣作為京昆戲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及表現形式十分豐富。京昆戲衣的紋樣圖案對人體與空間的關系、平面形態的比例分割、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等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完美地詮釋了戲衣豐富的裝飾美感,更好地凸顯了人物本身的性格。傳統紋樣的表現形式共有五種:單獨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邊緣紋樣,連續紋樣。而在戲衣中常用到的表現形式是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以及連續紋樣。
單獨紋樣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完整性,也是構成適合紋樣、連續紋樣最基本的單位。單獨紋樣的構圖形式可以分為對稱式和平衡式兩大類,對稱式紋樣的特點是紋樣左右上下對翻或四周等翻,圖案結構嚴謹豐富、工整規則(如圖1)。平衡式紋樣的特點是主題突出、形象舒展優美(如圖2)。京昆戲衣中單獨紋樣也常常用在戲衣帔服之中,而且是大家閨秀、未婚的少女所穿的戲衣帔服,如在昆劇《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戲衣就配以清新明快的均衡式枝子花,恬靜優雅,體現了其性格的高潔與文靜(如圖3)。

圖1 對稱式紋樣—福紋

圖2 平衡式紋樣—蘭花紋樣

圖3 《牡丹亭》杜麗娘——枝子花女帔
適合紋樣是具有一定外形限制的圖案紋樣,圖案必須安置在特定的外形中,如圓形、半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等,具有嚴謹的藝術特點,外形完整的同時,內部結構巧妙地與外形結合,形成獨立的裝飾美,賦予了戲曲獨有的藝術內涵。在京昆戲衣中適合紋樣的運用十分廣泛,比如《漢宮驚魂》之東漢光武帝劉秀身著的蟒袍紋樣就為適合紋樣的團龍,其象征著人物身份高貴;又比如一般富貴人家的夫人身著的帔服,必定用團花圖案,這也是已婚婦女的標志(如圖4),像這樣的團形圖案外形線條柔和,特色鮮明。如團鳳、團花、團壽、團鶴等不同的花色都有獨自的寓意,有明顯的象征性。團鳳紋寓意吉祥,常被運用在皇后的帔服上;團花寓意美滿;團壽寓意萬年長壽,五福康泰;團鶴則蘊涵廷年益壽之意。

圖4 明黃縐緞五彩線繡勾金鳳穿牡丹女帔
連續紋樣是指一個單位重復排列形成的無限循環、連續不斷的圖案。海水江崖紋就是一款典型的連續紋樣,海水的波浪和山崖的圖案二方連續,使它的裝飾性極強,讓人物表演更有張力的同時渲染了舞臺氛圍。比如粉紅緞五彩線繡勾金散團龍小生蟒袍(如圖5)其主紋樣之間輔襯連續紋樣,紋樣占據整件蟒袍的大部分面積,當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這些紋樣不僅吸引住觀眾的目光,增加舞臺的形式美,更給戲衣增加了動感。

圖5 粉紅緞五彩線繡勾金散團龍小生蟒
紋樣的表現形式增強了京昆戲衣的象征性以及裝飾性,使得整件戲衣的內涵更加豐富,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讓我們對戲衣的美有了更加透徹地了解。
色彩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在戲劇表演中,戲衣之所以能為觀眾呈現極大的視覺感染力和審美享受,除造型樣式外,裝飾著華麗圖案紋樣的斑斕色彩起著重要的愉悅視覺的作用。只有當戲衣色彩與觀眾固有的審美取向具有極大吻合性時,這種視覺愉悅才會產生。《精工華麗的清代戲衣》中就介紹了每件戲衣的配色都有十幾種甚至二十幾種顏色,色彩搭配協調、醒目、華麗。而紋樣的色彩具備的美學特征即要與戲衣的色彩相得益彰烘托人物性格,更要符合紋樣本身的特色。紋樣配色的最高原則是與戲服色彩相一致,中國戲曲服裝的色彩用色習慣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結合多種色彩(常見的顏色有上五色,分別為黃紅綠白黑;下五色:紫粉藍湖秋及一些雜色)的數百種搭配,形成豐富的色彩組合并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下面介紹一下戲衣中常見紋樣的色彩搭配及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京昆戲衣中的紋樣色彩紛呈,每種配色都是由繡娘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搭配而成。如在故宮保存的戲衣,大多做工考究,紋樣精美、裝飾性強,戲衣顏色及紋樣形式色彩和諧、寓意豐富,甚至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是我國極其珍貴的戲曲物質文化遺產。

表1 紋樣色彩及美學思想
紋樣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藝術美與工藝美巧妙結合并相融的藝術品,戲衣紋樣不僅僅是靜態的,它隨著演員的表演動作而律動,或隱或現,或清新或濃烈,配合著演員的表演將戲衣的美麗完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受關注,我國的傳統戲曲重新登上歷史舞臺,而紋樣是戲衣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探究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