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泉,謝雙燕,李俊山 (.尋烏縣人民醫院外一科,江西 贛州 3400;.尋烏縣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贛州 3400)
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而且表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全結腸系膜切除術(CME)是治療結腸癌手術的標準術式[1]。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腹腔鏡技術得到普及,但腹腔鏡CME尚不十分統一,療效值得商榷[2]。本研究對比觀察腹腔鏡CME和開腹CME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進行治療的60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對照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1~78歲,平均(71.24±7.24)歲;腫瘤位置:回盲部17例,升結腸11例,橫結腸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77歲,平均(70.58±6.39)歲;腫瘤位置:回盲部16例,升結腸13例,橫結腸1例。兩組患者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資料完整;知情同意,簽署相關文件;經全腹增強CT輔助檢查確定手術可行。排除標準:腹腔鏡中轉開腹手術者;術前化療者。
1.2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候,呈“人”字位,實施手術的主刀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通過常規5孔的方法進行手術。通過中間入路法,沿腸系膜上靜脈左側解剖,高位結扎血管,最后進行淋巴結清掃。在進行常規探查后,經右側2個戳孔,使用2把腸鉗分別向上提起橫結腸左、右兩端,將橫結腸系膜展開,可見在橫結腸系膜根部左側的十二指腸水平部。完成手術后,腸管回納腹腔,蒸餾水沖洗腹腔并吸凈,關閉切口和戳孔,右結腸旁溝處放置膠管引流。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的時候,采取平臥位,正中繞臍切口,手術入路和清掃范圍和觀察組一致。
1.3觀察指標:觀察手術指標、IL-6、IL-8水平、并發癥。手術指標:主要評價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止痛藥物使用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主要評價術后出血、吻合口瘺、切口感染、腸梗阻、淋巴瘺發生情況,計算總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手術指標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比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少,止痛藥物使用時間較短,術后住院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2.2治療前后兩組IL-6、IL-8水平對比:觀察組治療后IL-6、IL-8水平均改善較好,高于治療前以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6、IL-8水平對比
2.3兩組并發癥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對比[n(%),n=30]
右半結腸癌在消化系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右半結腸惡性腫瘤患者:實施CME需要滿足一定條件:①滋養血管需要進行高位結扎;②在進行切除的時候,要保證系膜的完整性;③清掃淋巴結需要清掃全部區域的淋巴結[3-5]。
腹腔鏡的應用使患者出血量減少,手術輸血情況減少[6]。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入路的選擇,在進行牽拉的時候,要向各系膜的上下、內外進行提拉動作,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腫瘤觸碰及額外出血的情況[7-9]。本研究結果說明腹腔鏡CME手術操作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少,患者疼痛較輕,可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患者的IL-6、IL-8水平恢復較好,并發癥發生率相差不大。
綜上所述,和開腹CME對比來說,腹腔鏡CME手術效果較好,患者IL-6、IL-8水平恢復較好,而且不增加術后并發癥,但是手術時間較長,需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