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峰,萬青,熊帆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痔瘡是一種由于不好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多種因素誘發的最常見的肛腸疾病[1-3]。痔瘡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是內痔和外痔的靜脈叢相互融合形成的,以便血、疼痛、脫出等為主要臨床癥狀[4-5]。混合痔患者長時間便血會導致貧血,影響身體健康。混合痔還會導致患者渾身乏力,降低個人生活質量,形成心理障礙等問題。手術療法常用于混合痔的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術后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與心理健康。本研究擬通過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預防性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旨在為臨床預防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提供臨床依據。
經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2019 年6 月至2021 年2 月選取混合痔患者12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21 例,女39 例;年齡(42.12±9.78)歲,年齡范圍19~62 歲;病理分期:Ⅱ期9 例,Ⅲ期47 例,Ⅳ期4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38 例;年齡(43.11±9.82)歲,年齡范圍19~63 歲;病理分期:Ⅱ期8 例,Ⅲ期49 例,Ⅳ期3 例。兩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001.9-94)[6]。臨床癥狀:(1)大便時出現滴血、射血、量多或手紙帶血;(2)便后顆粒狀腫物脫出肛外,初期自行可還納,后期需借助外力方可復位,嚴重者咳嗽、噴嚏、步行等都會脫出;(3)肛門出現墜脹、瘙癢、疼痛或異物感,伴有黏液溢出。體征:肛檢見齒線上下同一方位黏膜皮膚隆起,連成整塊,質柔軟,多位于3、7、11 處。滿足上述體征標準+臨床癥狀中的(1)或(2)即可診斷。
西醫標準,參照2006 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7]。(1)出現出血、脫出、排便困難等臨床癥狀;(2)肛門軟組織團塊,出現肛門不適、瘙癢或異物感,伴有疼痛。符合以上標準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1)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符合上述診斷標準;(3)病理分期Ⅱ~Ⅳ期。
排除標準:(1)病理分期Ⅰ期;(2)合并直腸癌、直腸息肉、結核等內科合并癥;(3)既往有肛周手術史。
術前對兩組患者行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檢查,必要時行腹部超聲及結腸鏡檢查。術前囑咐兩組患者禁食4 h 以上,排空直腸。兩組患者均行骶管麻醉;麻醉后全麻檢查肛門情況以合理選擇手術切口;均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彎鉗提起外痔基底部,放射狀銳性分離外痔組織至齒線上0.5 cm;大彎鉗提起內痔,7 號線結扎組織。
對照組在術后第1 天排便后用1∶5 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熏洗15~20 min,然后將涂有凡士林的紗布條引入肛門內并敷于創面上,紗布覆蓋并固定。
觀察組于術后第1 天起,在排便后用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熏洗15~20 min,然后將涂有適量自制痔瘡膏(由黃連、黃柏、大黃制備而成)的紗布條引入肛門內并敷于創面上,紗布覆蓋并固定,每日1 次。同時結合腹針療法:取仰臥位,選主穴中脘、氣海、關元,輔穴水分、天樞、風濕點(氣海下1 寸),以75%乙醇局部常規消毒,根據穴位深淺不同分別選用0.25 mm×25 mm、0.25 mm×40 mm針灸針。采用單手快速進針法進針,中脘穴、水分穴和風濕點淺刺,天樞穴中刺,氣海和關元穴深刺。每次留針30 min,每天治療1 次。兩組療程均為1 周。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便血、排便困難、尿潴留、疼痛發生人數及癥狀消失時間;(2)臨床療效判定: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肛腸科診斷療效標準》[8]。臨床療效:癥狀完全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為痊愈;癥狀明顯消失,痔核縮小或部分萎縮為顯效;癥狀有所改善,痔核稍有縮小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手術創面未愈為未愈。
采用SPSS 24.0 軟件對數據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便血、排便困難、尿潴留、疼痛發生人數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便血、排便困難、尿潴留、疼痛發生人數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降低更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治療后觀察組便血消失時間、排便困難消失時間、尿潴留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并發癥消失時間比較(d,)
觀察組有效率98.33%,顯著高于對照組有效率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混合痔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典的外剝內扎術,另一種是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9-10]。外剝內扎術治療痔瘡徹底,復發率低,有著顯著的臨床效果,但術后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混合痔在中醫中有多種分型:風傷腸絡型、濕熱下注型、氣滯血瘀型和脾虛氣陷型。其中以濕熱下注型最多,發病率80%~90%,病人便血量較多、便黏膩、舌苔黃厚、脈滑[11]。混合痔術后患者脈絡損傷,血溢于脈外,形成離經之血,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引發疼痛。術后患者活動減少,久臥傷氣,日久氣血瘀滯,則無法濡養肌肉,導致創面愈合延遲,甚至不愈合[12]。本研究自制創傷膏由大黃、黃連、黃柏組成,黃柏、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黃利濕退黃、泄熱通便、解毒消癰、利尿止血,諸藥合用,起清熱、瀉火、解毒、通便、利尿止血之功效,利于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治療。
腹針療法通過臍腹部位系統施術,內外感應來調動患者氣血調節其各臟腑組織器官盛衰以恢復健康,是目前中醫領域中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13-14]。中脘、氣海、關元三穴,加用針刺水分、天樞、風濕點三穴位,起到健脾補腎、理氣通便、調理中焦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預防性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觀察組臨床療效為98.33%,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的有效率,提示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能顯著提高混合痔術后并發癥治療效果。
尿潴留是混合痔術后常見的并發癥,這主要可能由于骶麻后膀胱神經失調引起排尿反射障礙產生,還可能由于患者精神緊張影響排尿所致。兩組患者治療后尿潴留發生人數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生人數顯著少于對照組,這主要與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發揮作用有關。此外,觀察組便血、排便困難、疼痛發生人數以及各并發癥消失時間也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能顯著改善患者術后并發癥癥狀,縮短并發癥消失時間。
綜上,自制痔瘡膏聯合腹針療法預防性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能有效改善患者并發癥癥狀,縮短并發癥消失時間,提高治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