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相會 李云 李苗 朱映霞 黃麗珍 符美華 李少燕 陳啟蘭
急性白血病作為血液科惡性腫瘤,其對患者的危害顯著。臨床中與急性白血病相關的眾多研究中,血液相關指標的變化研究一直是重點[1,2]。近年來關于VEGF、LDH 及β2-MG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研究不斷增多,有研究認為其對于本病的診治具有較高的檢測意義[3],但也有研究認為其檢測作用較大程度受限,對于疾病診斷與治療措施制定等的參考價值并不高[4]。而疾病分型、危險度分層及疾病狀態作為急性白血病的重要觀察與評估方面,上述血液指標與之的關系則尤為重要。鑒于此,本研究就VEGF、LDH 及β2-M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檢測價值及臨床意義進行探究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9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1例,女49 例;年齡19~74 歲,平均年齡(49.6±8.1)歲;疾病分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50 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30 例;危險度分層:低危30 例,中危30 例,高危20 例;疾病狀態:初治60 例(緩解47 例,未緩解13 例),復發20 例。另選取同期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者8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0 例,女50 例;年齡19~73 歲,平均年齡(49.1±7.9)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8~74 歲;男女不限;對照組為體檢健康者,觀察組為確診為急性白血病[4]患者;患者和(或)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血液科疾病者;合并感染者;合并其他腫瘤者;合并創傷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者。
1.3 方法 采集兩組的外周靜脈血3.0 ml,將血液樣本采用醫用離心機進行離心,離心半徑、時間與速度分別為15 cm、5 min 及3000 r/min,然后對血清部分進行血清VEGF、LDH 及β2-MG 的檢測,VEGF 采用酶聯免疫法試劑盒進行檢測,試劑來自北京健平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DH 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β2-MG 應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試劑來自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上三種檢測均應控制在4 h 內,且均由經驗豐富者按照試劑盒的相關說明進行操作檢測。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觀察組中不同疾病分型、不同危險度分層、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LDH及β2-MG 與危險度分層的關系。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觀察組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分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分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分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注:不同分型比較,P>0.05
2.3 觀察組中不同危險度分層患者的VEGF、LDH及β2-MG 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不同危險度分層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顯著高于中危和低危患者,中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顯著高于低危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中不同危險度分層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表3 觀察組中不同危險度分層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注:與低危比較,aP<0.05;與中危比較,bP<0.05
2.4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未緩解及復發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2-MG 水平均顯著高于緩解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未緩解及復發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表4 觀察組中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
注:與緩解比較,aP<0.05
2.5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LDH 及β2-MG 與危險度分層的關系分析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與危險度分層呈正相關(P<0.05)。見表5。

表5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LDH 及β2-MG 與危險度分層的關系分析
急性白血病作為血液惡性腫瘤,其危害廣受認知,是臨床診治與防控的重點疾病之一。與急性白血病相關的臨床診治研究中,血液指標的變化一直是研究的重點[5,6]。在急性白血病相關的研究中,VEGF、LDH及β2-MG 等相關指標的研究較多[7-10],其中VEGF作為惡性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與新生血管密切相關的指標,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研究很多,其與骨髓微血管密度有密切的關系[11],因此,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LDH 是在惡性腫瘤、血液疾病中多呈現升高趨勢的一種指標,其升高可能與腫瘤基因調控失衡從而導致LDH 分泌增加等有關,同時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能量代謝及細胞損傷進一步影響到其分泌[12,13]。β2-MG 作為存在于有核細胞及腫瘤細胞表面的一種物質,其對于腫瘤負荷及機體免疫均有一定的價值[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清VEGF、LDH及β2-MG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不同危險度分層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顯著高于中危和低危患者,中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顯著高于低危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不同疾病狀態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未緩解及復發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均顯著高于緩解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未緩解及復發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 及β2-MG 水平與危險度分層呈正相關(r=0.789、0.831、0.861,P<0.05)。分析原因,白血病患者的能量代謝失衡、骨髓微血管增生及免疫失衡是導致上述指標失衡的重要原因[15-17],同時危險度分層越高的患者失衡情況越為突出,因此相關指標表達越高[18-20],而不同分型患者上述差異并不顯著,因此認為對于疾病分型的作用及意義并不高。
綜上所述,血清VEGF、LDH 及β2-MG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檢測價值較高,且與急性白血病危險度分層及疾病狀態有一定的關系,可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