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展 岑海風 司徒春梅
膀胱上皮黏膜由于泌尿系統出現問題從而產生慢性刺激因素進而導致了腺性病變,在臨床上診斷為腺性膀胱炎[1,2]。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首先提出了腺性膀胱炎的概念,隨著醫學研究投入的不斷加大,醫療技術手段得到了飛速的提升,病例活檢技術和膀胱經檢查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由于人們不良習慣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來醫院就診的腺性膀胱炎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3,4]。治療腺性膀胱炎方式有很多,但是對于具有顯著治療效果的治療方法仍在研究中[5]。因此本文對膀胱熱灌注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腺性膀胱炎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膀胱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腺性膀胱炎;②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無認知能力;②精神疾病患者;③有嚴重其他臟器疾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運用wolf電切鏡對患者進行汽化電切術,灌洗選用葡萄糖溶液,濃度為5%,電切功率120~160 W,電凝功率60~80 W,電切時的范圍應在肉眼可視1 cm 內,電切至患者淺肌層,術后留置導尿管。給予所有患者采取預防感染措施,對照組術后對其生命相關指標進行密切監視。實驗組在術后24 h后進行吡柔比星膀胱熱灌注治療,用5 ml水稀釋40 mg吡柔比星,通過導尿管灌注膀胱內,保持30 min。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治療效果 顯效:患者無臨床癥狀,膀胱鏡檢查無異?,F象,6、12 個月隨訪檢查均為異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膀胱鏡檢查病情有較為明顯的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膀胱鏡檢查指標異常??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生活質量 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主要包括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3.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統計兩組患者膀胱刺激癥狀、骨髓抑制、腎功能損害、皮疹、尿道狹窄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導致腺性膀胱炎的原因并不唯一,由于當前對疾病的研究有限,因此醫學界對于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原因沒有科學的定論,諸如膀胱結石、梗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幾率誘發腺性膀胱炎[6]。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以女性患者為主,且年齡在40歲左右較多,并且該疾病在檢查時有很大的幾率會與尿道綜合征相混淆[7,8]。腺性膀胱炎患者一般表現為小便時有刺痛感、小便次數多、尿中含血液以及下腹墜脹等情況[9,10]。研究表明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中,有大約4%的患者最終疾病會惡化為膀胱癌[11]。
腺性膀胱炎治療方法以經尿道電切術為主,療效明顯。但是研究發現,在經尿道電切術的基礎上給予膀胱熱灌注療效更為顯著,且復發率低[12]。吡柔比星是新一代的蒽環類抗腫瘤藥,毒性低,藥物活性高,藥效快速持久,不良反應少[13]。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2.50% 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分別為(76.31±5.32)、(76.82±5.23)、(75.44±4.62)、(74.71±4.61)、(77.50±5.02)、(77.18±6.41)、(76.73±5.62)、(76.30±4.9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0.23±3.62)、(70.71±3.73)、(71.61±4.40)、(70.63±4.52)、(70.91±5.28)、(71.42±5.63)、(70.84±5.58)、(70.82±4.25)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7.50%低于對照組的4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膀胱熱灌注聯合經尿道電切治療腺性膀胱炎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