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杰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麻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顱內動脈瘤是常見的一種腦部疾病,患者血壓升高或劇烈運動可導致動脈瘤破裂,是腦出血的原因之一[1-2]。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是治療動脈瘤的主要手段,但該手術易出血,難度大,患者術中和術后可能會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的現象,造成腦組織損傷,不合理麻醉方式也會對腦組織的損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3]。因此,探討不同麻醉深度在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中的應用,有助于更好地進行手術治療,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患者的術后康復。本文選取收治的126例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治療患者資料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6例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淺麻醉組與深麻醉組各63例。淺麻醉組男30例,女33例;平均年齡(40.56±7.33)歲;平均身高(166.22±5.68)cm,平均體重(58.53±6.72)kg。深麻醉組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齡(41.21±7.69)歲;平均身高(167.52±6.71)cm,平均體重(59.36±7.36)kg。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血管造影診斷為顱內動脈瘤者;②符合ASA分級標準中Ⅱ級或Ⅲ級標準者[4];③年齡<80歲者;④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惡性腫瘤患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肺功能障礙或肝腎功能不全者;④無法配合或家屬不同意研究者。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治療方法:淺麻醉組,行右頸靜脈穿刺置管中心靜脈壓檢測生命特征。給予咪唑地西泮1~2 mg(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 mg/ml,國藥準字H10980026)、異丙酚1~2 mg/kg(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 ml∶0.2 g,國藥準字H10980026)、瑞芬太尼0.5~1 μg/kg[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 mg(以瑞芬太尼計),國藥準字H20030199],緩慢靜脈推注,麻醉誘導后行氣管插管控制呼吸。根據反饋數據輸注異丙酚,起始濃度為1.5 μg/ml,之后逐級遞增,直到患者BIS值維持至40~60左右為止。深麻醉組,行右頸靜脈穿刺置管中心靜脈壓檢測生命特征。給予咪唑地西泮1~2 mg(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 mg/ml,國藥準字H10980026)、異丙酚1~2 mg/kg(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 ml∶0.2 g,國藥準字H10980026)、瑞芬太尼0.5~ 1 μg/kg[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 mg(以瑞芬太尼計),國藥準字H20030199],緩慢靜脈推注,麻醉誘導后行氣管插管控制呼吸。根據反饋數據輸注異丙酚,起始濃度為1.5 μg/ml,之后逐級遞增,直到患者BIS值維持至20~40左右為止。
1.3觀察指標:①術前、術中2 h、手術完成及術后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對比。每次采集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3 000 r/min,15 min)。檢測方法:采用熒光免疫測定法,儀器選擇熒光免疫分析儀(深圳市芬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②兩組術前、術中2 h、手術完成時外周血異丙酚水平。檢測方法:采用氣象色譜-質譜聯用分析法,儀器選擇氣象色譜-質譜聯用儀(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③兩組心率(HR)和平均動脈壓(MAP)血流動力學指標在各個時間點比較。選用全自動血流變檢測儀KES-900D(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測。④外周血神經元特異性烯醇氏酶(NSE)水平。檢測方法:采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儀器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CF10(武漢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術前、術中2 h、手術完成及術后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對比:術前、術中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深麻醉組高于淺麻醉組,手術完成及術后2 h相比,深麻醉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術中2 h、手術完成及術后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較
2.2兩組外周血異丙酚水平比較:兩組術中2 h、手術完成時外周血異丙酚水平相比,深麻醉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異丙酚水平比較
2.3兩組HR和MAP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兩組HR和MAP血流動力學各個時間點水平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HR和MAP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2.4兩組外周血NSE水平比較:麻醉后深麻醉組外周血NSE水平低于淺麻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外周血NSE水平比較
顱內動脈瘤是腦內動脈壁因外傷、動脈硬化等造成動脈壁損傷,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狀瘤體,是顱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5]。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作為常見的神經外科手術,手術風險較大,對手術期的麻醉有著很高的要求,合理的麻醉對穩定患者的循環系統和血流動力學有著重要的作用[6]。S100β蛋白的研究使得人類在腦損傷生化標志物的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S100β蛋白是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存在于神經系統的星形膠質細胞或雪旺細胞中,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腦損傷指標。研究表明,S100β蛋白的濃度越高,代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越嚴重[7]。S100β蛋白正常情況下是一種營養因子,維持鈣穩定,促進大腦發育,對學習記憶有積極作用,當遇到腦梗死或腦外傷時,S100β蛋白從胞液中進入腦脊液,再進入血液,導致血液中S100β蛋白的濃度升高,對中樞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損傷造成不良影響。本次研究發現,手術完成及術后2 h,深麻醉組S100β蛋白水平更低,起到了更好的腦保護作用。
研究表明,異丙酚能夠降低顱內壓及腦氧代謝率,通過增強抑制性突觸后電位達到中樞抑制作用,減少腦電活動。異丙酚特有的結構使得其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降低細胞死亡率,對炎性反應有較好的抑制作用[8]。本次研究發現,深麻醉組外周血異丙酚水平高于淺麻醉組。另外,兩組手術各時間點HR和MAP血流動力學水平處于穩定水平,均未見明顯差異,未出現因血流動力學異常波動而影響手術和麻醉進程與效果現象,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臨床研究表明,NSE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特有的一種酸性蛋白酶,人腦灰質中含有豐富的NSE,當神經細胞受損時,神經細胞中NSE釋放至外周血,因此血清NSE濃度也是評估腦組織損傷程度標志物之一[9-10]。本次研究發現,深麻醉組外周血NSE水平低于淺麻醉組,同時手術2 h后深麻醉組S100β蛋白水平明顯低于淺麻醉組。由此可見,深麻醉組更能夠減輕手術造成的腦組織損傷。
綜上所述,深麻醉組能夠減輕手術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對患者的術后恢復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