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60)
目前膽囊切除術為膽管外科常見手術方式,具有出血量少、創傷小等優點,是治療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管阻塞等疾病的主要方法[1-2]。與傳統治療開腹手術相比,膽囊切除術能夠使炎癥反應明顯減輕,調節患者免疫功能。臨床實踐表明,實施有效、合理的護理措施可加快膽囊切除術后患者康復[3-4]。目前,臨床新型的責任制整體護理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可減少手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應激反應,能夠使患者預后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對膽囊切除術患者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并分析其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于2019 年1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20 例行膽囊切除術患者按照入院單雙日分為責任組和常規組,各60 例。納入標準:(1)符合膽囊切除術指征并自愿接受膽囊切除術患者;(2)肝腎功能正?;颊?;(3)依從性良好、配合本次研究內容患者。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患者;(2)存在免疫系統疾病患者;(3)有手術禁忌證患者。常規組患者年齡35~67 歲,平均年齡(47.28±4.35)歲;男34 例,女26 例;膽囊炎8例,膽囊結石42 例,膽囊息肉10 例。責任組患者年齡33~68 歲,平均年齡(48.17±4.32)歲;男32 例,女28 例;膽囊炎7 例,膽囊結石40 例,膽囊息肉13例。2 組年齡、疾病類型、性別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2 組患者均行膽囊切除術,實施常規護理:(1)術前:叮囑患者禁食水,并將術前檢查完善;(2)術中:醫護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3)術后:醫護人員應及時進行排便指導及膳食護理等內容。
在此基礎上,責任組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措施:(1)建立分管制度,護理人員合理分配患者,同時實行24 h 負責制及8 h 輪班制。每位責護配備一位輔助護士,護理人員應注意嚴密觀察患者日常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告知責任護理人員并協助其護理患者。(2)分級護理,規范護理標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責任護理人員應為其制定24 h 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根據其康復效果適當調整方案。責護交班時應將當天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交接,將患者康復效果填寫在護理表上。護士長需不定時檢查患者情況,監督工作的實施及落實情況,指導護理工作中的錯誤及不足。(3)護理措施:①及時疏導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減輕其由于疾病或手術產生的消極情緒,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強。②術后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調整體位,并指導其進行合適訓練鍛煉。頭先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 h,給予高流量吸氧,以加快二氧化碳排出,預防酸中毒的發生。于6 h 后開始床上訓練,協助其翻身、拍背,根據情況鼓勵盡早下床活動,以防發生腸粘連、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③飲食護理。若患者情況較好,于術后6 h 可食用流質食物或飲用少量白開水,若患者發生嘔吐、惡心應暫時禁食,并給予口腔清理,以防肺部感染的發生。患者忌食過甜的流食及牛奶等產氣食物,如果有發生嚴重腹脹情況,應立即實施持續胃腸減壓。④疼痛護理。進行疼痛相關知識宣教,麻醉藥效減退后,密切觀察并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給予合理的疼痛護理。主要有:采取措施分散患者注意力;腹帶應松緊適宜,使患者牽拉感疼痛感減輕;遵醫囑進行止痛治療。⑤術后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引流管內血性液體增多、血壓下降、脈搏是否加快等情況嚴密觀察,若有發生,立即告知醫師。同時密切觀察手術切口,及時更換敷料并保持其清潔、干燥,以預防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還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膽漏、出血、滲液等情況。
(1)記錄并對比2 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恢復時間。
(2)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SAS 評分、SDS 評分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癥狀,其中SAS 評分共包含20 項內容,以四級評分法評估,≥70 分為重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50~59 分為輕度焦慮。SDS 評分評估患者抑郁情況,≥73 分為重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53~62 分為輕度抑郁。評分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
(3)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并對比患者腹脹、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等癥狀的發生情況。
利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錄入和分析數據,對比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以例(n)或率(%)表示,行卡方(χ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SAS、SDS 評分及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責任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恢復時間較常規組均明顯降低(P<0.05)(表1)。
表1 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食恢復時間()

表1 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食恢復時間()
護理干預后,2 組SAS 評分、SDS 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P<0.05),且責任組與常規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表2)。
表2 SAS 評分、SDS 評分(,分)

表2 SAS 評分、SDS 評分(,分)
護理干預后,責任組腹脹、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較常規組20.00%明顯降低(P<0.05)(表3)。

表3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n,%)
膽囊切除術為臨床治療膽結石的常用治療方法,且隨著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膽結石的發病率逐年升高[5]。但是術后恢復仍為臨床關注的重要內容,隨著患者對疾病情況愈發重視,醫護目標亦發生轉變,主要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至以患者為中心。其中責任制整體護理主要以患者為中心,是臨床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由護理人員針對臨床各個環節對患者開展一對一指導,提供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以達到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提高、降低護理風險的目的,最終能夠把臨床管理科學與護理流程融合在一起,使患者護理干預服務更為整體化、個體化、全方面,服務質量更加優化[6-7]。
本研究對膽囊切除術患者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結果顯示,責任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恢復時間較常規組均明顯降低。因此,責任制整體護理用于膽囊切除術患者可有效促進術后恢復。主要是因為責任制整體護理通過規范護理行為,可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注重疼痛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舒適度,進而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手術患者常存在焦慮、抑郁情緒,其中SAS 評分、SDS 評分為臨床評估焦慮、抑郁情況的常用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2 組SAS 評分、SDS 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且責任組與常規組相比明顯降低。因此,責任制整體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赡苁且驗檎w責任制護理通過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壓能力,進而改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另外,本研究還發現,責任組腹脹、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較常規組20.00%明顯降低。因此,責任制整體護理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責任制整體護理具有以下優勢:
(1)術后鍛煉,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可加快血液循環及腸道蠕動,以防止發生深靜脈栓塞、腸粘連、肺部感染及腹脹等并發癥。
(2)實施清理飲食護理、口腔護理以及胃腸減壓護理,能夠降低肺部感染及腹脹的發生。
(3)預防并發癥護理,可盡早發現滲血、膽漏、切口滲液等情況,以盡可能地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8-9]。
綜上所述,對膽囊切除術患者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手術時間、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