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是著名的紅學專家,也是我國西域學研究的領軍人物。有一年,有關部門準備為紀念玄奘取經歸來1300年立碑,主辦人員拿出地圖,向馮其庸詢問立碑的最佳位置。
馮其庸說:“我現在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只有等我去看后才有答案?!币晃还ぷ魅藛T說:“您這么大年紀了,還是在地圖上確認一下吧?!薄澳遣恍?,一定要經過實地考察才行?!瘪T其庸堅定地說。
為了調查玄奘取經之路和從印度回國的路線,馮其庸不顧耄耋之年,先后十次赴新疆,他三上帕米爾高原,兩次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繞塔里木盆地整整走了一圈,并且還深入到盆地深處的塔里木河。經過不懈努力,馮其庸結合《大唐西域記》里的記載,最終確認了玄奘東歸的最后路線:由帕米爾高原上的明鐵蓋山口入境、經尼雅(唐代叫尼壤)、羅布泊(唐代叫納博坡)、樓蘭,然后由營盤古道進入玉門關到敦煌(唐代叫沙洲),最終到達長安。馮其庸認為立碑的最佳位置應該是在明鐵蓋山口,因為那里是玄奘歸國入境的關鍵點。
2005年8月15日,馮其庸與喀什市有關領導、中央電視臺記者一起再次登上海拔4700米的明鐵蓋山口,立下了“玄奘取經東歸古道”的巨型石碑。(摘自《演講與口才》東來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