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清
周末去公園,聽到了兩位老太太在公園長椅上曬太陽的一段對話。一個問,你今天多大了?另一位豁著沒牙的嘴,笑呵呵地回答,還小呢,剛八十歲。另一個老太太點頭稱是,也豁著沒牙的嘴說,我比你大兩歲,你還小呢。第一個老太太立即歡歡喜喜地接著說,我們都還小呢。兩人一齊哈哈樂了起來。她們一臉的滿足神情,仿佛自己正值青春年少。
喜歡這對老人的心態,她們對自己的年齡看得很淡,活得輕松,老年歲月變得生動而有情趣。
美國曾進行過一個實驗。在匹茲堡的一個古老的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學生們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布置得與1959年一模一樣。他們邀請了16位年齡在七八十歲的老人,讓他們在“時空膠囊”里生活一個星期。這16位老人按8個人一組分為2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控制組。
在這一個星期里,老人們都沉浸在1959年的環境里,聽的音樂看的電影讀的報紙談論的事,全都是20世紀50年代發生的。他們被要求更加積極地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沒有人幫他們穿衣服,或扶著走路。實驗組的言行舉止必須遵循現在時——他們必須努力讓自己生活在1959年;控制組用的是過去時——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1959年發生的事情。實驗結果,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相比之下,實驗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進步更加驚人。
很多人上了年紀,發現自己頭發白了、眼睛花了,身體出現老化跡象,便覺得自己的腦子也不中用了。其實,身體衰老并不能說明大腦和心理也老了。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心理學家斯·拉爾森發現,人的心理其實衰老得很慢。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大腦功能會不斷發展,智力相當穩定,某些方面甚至比年輕時更加突出,比如口頭表達能力等。
因此,不要因為年紀大,就把自己看成老人,您的心理還年輕著呢。首先,老年人可以跟著趕時髦,穿件新潮的衣服,讓自己更精神;其次,多和年輕人交朋友,感染年輕人的青春氣息,多看看有趣的少兒節目,和小孫子一起玩耍,掃一掃老年人的暮氣。老年人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淡然處事,多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讀報看書,聽聽音樂,琴棋書畫,種花養鳥,讓大腦有機會從事不同的活動,保持敏銳感。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的老年人,通常活得更長久。這說明,生理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但心理年齡可以依靠自己來調整,做到以年輕的心理年齡來延緩生理年齡的增長對健康的影響。由此看來,人的年齡除了日歷年齡是固定不變的之外,其他年齡都是有很大伸縮性的,是可以改變的。健康長壽的鑰匙,在一定范圍內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