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超凡,萬紫竹,喬艷,陶婷婷,朱彥 (安徽新華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合肥開福禪寺位于合肥市蜀山區西郊大蜀山南麓玉蘭大道77號,整體規劃設計為典型的漢傳佛教叢林寺院布局,前后共五進(見圖1)。寺院中部和北部為宗教空間,中部東西兩側為生活空間,東部和南部為園林空間(見圖2),建筑總面積共32000m2,可容納常住僧眾百人以上,滿足舉辦各類大型法會及各界信眾朝拜禮佛、聽經聞法以及進行文化交流的需求,是安徽省佛教寺院形象代表和弘法中心,是華東最大的單體寺院,也是廣大市民旅游觀光的首選景區,被稱為皖中首剎。

圖1 開福寺空間布局

圖2 開福寺院落布局
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充分了解合肥開福禪寺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現代研究地位。
實地調查寺內植物種植種類、數量和種植方式,對寺觀園林的植物配置特點進行總結。
2019年李新燕在《福州寺觀園林環境適宜性評價研究》[1]中總結了對所選寺觀從選址、布局、建筑、植物、掇山理水等方面分析其環境特點,總結出了其營造良好園林環境的普遍規律;2013年宋婷發表的《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禪意空間》[2]揭示了禪意文化與古典園林二者的相互影響;2010年王小玲在《中國宗教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初探》[3]中總結歸納出了宗教園林植物選擇和景觀的特點;2015年高川在《北京地區佛教寺院植物景觀特征研究》[4]中研究指出北京地區寺廟主要植物配置形式表現為孤植、對植、群植或片植以及綠籬;2012年郭蓉在《寺廟園林中的植物景觀特征研究》[5]中指出云南地區漢傳佛教寺廟園林的植物景觀主要特征包括大量選擇鄉土樹種,選擇姿態優美或寓意好的植物,所選擇的大部分植物與佛教思想或佛教故事有關。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本文以合肥開福禪寺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寺廟植物配置及其應用情況。
“五樹”是指菩提樹(寓意修成正果)、高榕(寓意神靈)、貝葉棕(寓意佛經)、檳榔(寓意遠離病痛)、糖棕。
“六花”是指荷花(寓意圣潔)、文殊蘭(寓意虔誠)、黃姜花(寓意德性美好)、黃緬桂(寓意和平幸福)、雞蛋花和千瓣蓮花。
“圣樹”——菩提,“圣花”——蓮花。
由于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與佛教發源地的熱帶氣候不同,所以合肥并不適宜部分佛教相關植物種植,因此在合肥開福禪寺中主要種植的佛教相關植物為蓮花。
開福寺的植物總體布局主要分為三部分:宗教空間、生活空間、園林空間(圖2)。
在宗教空間中,開福寺以山門、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中軸線,植物種植主要采用對稱式、規則式。
實例:第一進院落內,四個植物組團大致為對稱分布,種植喬木廣玉蘭+香樟+銀杏+羅漢松+灌木圓柏+金邊大葉黃楊+地被植物沿階草。
第二進院落主要為生活區,生活空間種植的植物能體現自然寧靜的生活氣息。
實例:在僧寮內部,種植喬木雪松+灌木紅花檵木+觀果植物枇杷+芭蕉等。
第三進院落內,四個植物組團都種植喬木香樟+廣玉蘭+桂花+山茶+灌木金邊大葉黃楊+紅葉石楠+杜鵑+紅花檵木+花卉芍藥+月季+地被植物沿階草。
實例:伽藍殿前,種植喬木香樟+廣玉蘭+銀杏,園林空間中,種植灌木側柏+地被植物沿階草+喬木臘梅+紅梅+紫葉李(圖3)。

圖3 第三進院落植物示意圖
園林空間主要采用自然式種植。
實例:爬山廊旁種植喬木雪松+香樟+廣玉蘭+龍柏+銀杏+無患子+玉蘭+三角楓+紫葉李等。
由此可見,在寺觀園林中,用常綠喬木有香樟、雪松、廣玉蘭、羅漢松、桂花、龍柏、山茶等;常綠灌木圓柏、側柏、金邊大葉黃楊、紅葉石楠、杜鵑、紅花檵木等;落葉喬木銀杏、臘梅、紅梅、紫葉李、無患子、玉蘭、三角楓等;地被植物沿階草;花卉芍藥、月季等。
5.2.1 孤植
寺觀園林中松樹的孤植最為常見。
實例:合肥開福寺內南放生池中心小島孤植馬尾松,鼓樓北側孤植馬尾松。
5.2.2 對植
寺觀的建筑大都有明顯的中軸線,多見對植的植物配置形式。
實例:合肥開福寺山門殿前對植玉蘭;蓮花池河道西側對植龍柏;梅亭北入口對植龍須棗;法堂前對植日本五針松(圖4)。

圖4 山門殿前植物配置示意圖
5.2.3 列植
寺廟列植樹木體現出規整簡潔、氣勢宏偉的景觀效果。
實例:合肥開福寺大門入口處、僧寮休息室入口處列植香樟;地藏殿東西兩側列植龍柏。
5.2.4 叢植
叢植即幾株同種或異種樹木不等距離地種植在一起形成樹叢效果。
實例:合肥開福寺大門入口處叢植鋪地柏;放生池北岸叢植毛竹;法堂前叢植忍冬、羅漢松。
研究發現,合肥開福寺所用的孤植樹木是松柏類樹木;合肥開福寺中軸線兩側采用對稱式種植,如對植、列植;各進院落的小景觀以及園林區域的景觀采用自然式種植,如叢植。
本文以合肥開福寺為調查對象,通過分析已有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研究開福寺植物群落,對開福寺植物配置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種類、數量和種植形式,通過分析得出合肥開福寺植物造景為以下幾個特點。
①喬木為主要樹種。現代園林為了模仿自然界植物的生長狀況,大部分采用喬、灌、草、藤組合種植的植物群落,形成一個親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觀,開福寺中共種植植物86種,其寺內喬木共計40種占比47%,灌木28種占比33%,草本14種占比16%,藤本2種占比2%,竹類2種占比2%。調查結果顯示,喬木為主要樹種(圖5)。

圖5 開福寺植物種類統計圖
②合肥開福寺宗教空間植物配置主要采用對植和列植,生活空間和園林空間植物配置主要采用叢植和孤植。宗教空間是合肥開福寺的主體部分,植物配置是營造空間意境的重要手法,為了體現宗教殿堂的莊嚴和神圣,其植物配置大都采用對植和列植。生活空間主要供僧侶休息,園林空間主要供游人游覽,生活空間和園林空間的景觀以輕松活潑為宜,所以這兩部分空間主要栽植花卉和觀賞樹木,并且栽植方式以叢植為主,反映四季變化,體現順應自然的思想。
③合肥開福寺所選擇的植物對宗教空間的營造主要體現在所選擇的植物寓意以及植物本身的特征。例如蓮花被譽為佛教圣花,伽藍殿、大雄寶殿、羅漢堂等大殿前均用陶缸種植蓮花,山門殿前蓮花池中遍布蓮花,有利于烘托清凈莊嚴的佛教氣氛。寺內大量種植龍柏,其體型高大,且為常綠樹種,有利于營造莊嚴肅穆的宗教氛圍。大量種植松柏類常綠樹種,如龍柏、鋪地柏、日本五針松、馬尾松等,打造四季常青的天然植物景觀,寓意香火不斷,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