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雅文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了愛嘮叨的人,總是在外出前叮嚀自己的母親:“不能干的事情,您千萬不要逞強,一定要等我回來干。記住了嗎?”“記住了。”母親每次都是這樣回答我。
有一次,我剛出門又返回來提醒母親:“記住,陌生人的電話不要接;任何人的小便宜咱不貪;過馬路時一定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面對我的嘮叨,母親也會不耐煩地說我:“行了!像磨豆腐似的,聽得我耳朵都長繭子了!”逗得我撲哧一笑說:“媽,這話怎么這么耳熟呢?”母親瞅了我一眼說:“這不就是你小時候經常說我的那句話唄!”
我發現,母親跳完廣場舞就去打麻將,為了讓她變換生活,我在老年大學給她報了葫蘆絲輔導班。可是,母親只學了幾次就想打退堂鼓。我就像小時候母親鼓勵我一樣去鼓勵母親:“我相信,我媽一定能學會吹葫蘆絲!”沒想到這句話真管用,一個月后,母親竟像我兒時一樣報喜:“文文,媽已經學會吹一支完整的曲子了!”說完,母親就得意地給我吹起曲子來。見她那么有成就感,我心里特別高興。此后,只要是家里來客人,我就像兒時母親讓我在別人面前背唐詩、唱兒歌那樣,讓她給吹一曲。慢慢地,母親從家里吹奏到社區,又從社區吹奏到市里文藝會演。
我小時候,不管家里經濟條件多困難,母親總是把我打扮成小公主一樣,幸福滿滿地曬給別人看。無情的時光讓母親和我的角色發生轉換,我還真有點不適應。在隨后的日子里,我不但教會母親化妝和服裝搭配,還教她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和單反相機,更幸福的是,我開始在朋友圈里曬老媽了。有時,我也會風趣地向朋友“吐槽”,對我的精心安排,母親竟像個貪玩的孩子,經常讓我這個“家長”操心。可是這種血濃于水的操心,不但讓我這個“家長”很有幸福感,也讓“學生”越學越有成就感。我想,這種反哺就是對母親最有意義的孝。此時此刻,我幸福,我知道母親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