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加大,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呈現增長態勢。這對學生身心安全和良好發展帶來巨大威脅,也不利于校園的穩定發展。關注學生心理狀況是輔導員職責之一,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如何發現并合理處置學生心理問題尤為重要。從高職院校輔導員視角出發,結合工作經歷,淺析關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況的重要性和意義,提出在日常工作中有效發現學生心理異常的方法,梳理歸納高職院校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類型及對應的處置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心理問題;處置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113-03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關注學生心理狀況的意義
(一)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題中之義
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方式,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質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是中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1]。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然而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學生健康和個人發展,因此,輔導員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是確保“以生為本”、做好“三全育人”的基石。
(二)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提出了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責,其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工作內容是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篩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2]。高職院校輔導員關注并做好學生心理工作,是承擔工作職責、提升業務素質并促進自身發展的必要部分,也是促進輔導員隊伍不斷走向專業化、科學化、職業化的必要部分。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發現學生心理異樣的方法
在認識到關注學生心理狀況重要性的基礎上,如何有效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十分重要。輔導員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知心人,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實際上,學生的家庭狀況、各個階段的心理測試結果,學生的行動、行為、表情、網絡動態、學習狀況、人際關系等都在“說話”,高職院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學會“聽”心,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的異樣狀況。
(一)心理測試給予數據指明
高職院校學生在入學2~3周內,會進行一次心理測試。測試量表一般以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為基礎,各個院校會根據實際情況再加入BHS絕望量表等。此外,每學期開學初春季心理測試、秋季心理測試等,都會以問卷量表為形式對學生進行排查。量表結果經過學校專業老師分析,會及時反饋給輔導員,根據量表結果和數據,輔導員便可及時排查發現心理異常學生。但要注意的是,心理測試數據僅是參考,輔導員需要結合談心談話等進一步排查,排除掉個別學生因未認真作答而導致的測試結果不準確情況,不可隨意給學生“貼標簽”。
(二)入學談話提供原生背景
輔導員在新生入學初,需要分班級、分時段對所帶學生依次進行談話,這是了解學情、做好各項學生工作的基礎。通過入學談話,輔導員可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情況和過往學習成長經歷等,重點就學生單親、殘疾、留守、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重大事項進行傾聽、觀察。入學談話中,發現特殊群體和特殊經歷的學生要引起重視,這些學生可能更易發生心理異常。
(三)集體活動指向潛在“危險”
人具有社會性,尤其在大學階段,校園活動、班級活動、寢室活動是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實現自我成長的重要載體。輔導員通過觀察學生在新生軍訓期間以及其他班級日常集體活動的表現,通過學生集體團隊協作力、集體活動參與度等,可及時發現可能存在心理或者情緒異常的學生。一般而言,集體活動參加率為零或者很低的學生,心理異常的可能性更大,或許存在社交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
(四)有效下寢發現其中“細節”
寢室是高職學生校園生活中的棲居地,輔導員要做到有效下寢,在日常下寢過程中,可通過觀察學生內務情況及在寢室的生活狀態,特別是桌面較為顯眼的物品(小玩偶、照片等)了解學生可能存在的情緒困擾;通過與寢室室友交談達到側面傾聽的效果,以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異常情況。
(五)建立網格化隊伍——把握學生“線下圈”
“線下圈”指的是學生與任課老師、家長、同學、室友、情侶等人際關系及交往中的表現。輔導員可通過觀察學生上課狀態和精神面貌,與任課老師、家長等定期交流,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人際交流圈,對學生進行行為傾聽,進而發現存在的心理問題。學生與學生接觸最多,輔導員可依托寢室長、心理委員、班干、朋友圈建立網格員隊伍,有特殊情況時可以及時上報給輔導員。
(六)用好網絡媒體——把握學生“線上圈”
生在網絡時代、長在新媒體時代的“00后”高職學生,對網絡依賴性很強,輔導員可通過學生的QQ空間、微信、游戲、抖音平臺等線上圈,從朋友圈、QQ狀態、短視頻、微博關注內容等,及時通過線上動態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發現可能存在心理困擾或異樣的學生。
三、高職院校日常管理中常見的學生心理問題類型
輔導員掌握了發現學生心理異常的方法、途徑后,需要先將高職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歸類,只有將問題歸類,才會做到心中有數,按照每類問題的特點對應處置,更好地應對學生的心理突發狀況。高職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入學適應問題
大一新生入學后,由于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變化,大學和高中階段學習方式模式的變化,周圍的一切從熟悉到陌生,這會導致學生出現對環境、人際等的不適應,進而造成學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情緒低落、集體活動和生活不融入,甚至想要退學等。
(二)原生家庭問題
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對學生性格、心理影響是巨大的。一些學生因原生家庭因素比如單親、父母殘疾、留守、經濟貧困等,造成個人較為敏感自卑、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社交恐懼、焦慮、抑郁等狀態,導致易發生心理異常。
(三)升學就業問題
后疫情時代加劇了就業壓力,2022年畢業生突破1000萬。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學生在學歷有限的條件下,同本科、研究生在就業市場競爭時選擇面會小很多,從學校步入社會時因為角色轉換不到位可能會遭遇很大的心理沖擊,從而造成心理異常。
部分高職學生選擇專升本提升自己,一方面為未來就業做更好的準備,另一方面緩解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然而隨著專升本報名人數逐年攀升,加之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學習基礎較差,專升本備考壓力正直線上升,這種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往往會導致學生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嚴重者引發對自我的懷疑,造成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學生往往在畢業季由于身份變換不適應,導致出現心理問題。
(四)情感問題
大學是人青春懵懂的時期,對于異性的關注和對愛情的渴望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對于兩性關系的錯誤觀念,會引發心理問題。如學生因為表白被拒、與戀人發生矛盾、分手失戀等,造成自我否定、頹廢沮喪,更甚者心理扭曲,會沖動行事傷害自己或者對方的生命。
(五)家庭突發狀況問題
一些突發性事件的發生,會讓學生覺得無能為力、無從應對,當一個人面對的事情超出自己的認知和解決范圍時,往往易引發心理問題。如學生遇到家人突然重病、去世、父母離異、家中生意失敗等重大變故,而已有的認知和能力無法應對這些變故時,往往容易造成學生心理異樣。
(六)其他特殊類型
除上述的學生心理問題外,還有一些更為嚴重的特殊類型的心理問題,這些特殊類型的心理問題通常需要專業醫生和人士介入干預,如重度抑郁癥、精神分裂癥、人格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等。特殊類型的心理問題不是短時間內發生的,一般在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前便存在。
四、高職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置
針對上述各種類型的學生心理問題,高職輔導員在處置時一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二是要針對具體類型的問題進行對應處置。
(一)處置原則
1.預防為主原則
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置,要及早干預,做好預防。心理異常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發生心理異常行為前,往往會有相關指征或者顯露出來的“端倪”,此時輔導員要及早干預,防止學生因暫時的低落情緒狀態導致心理異常。
2.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一是指面臨學生心理異常情況時輔導員要反應及時,利用異常學生周圍的家人、同學、朋友、企業聯系人等一切資源緊密關注學生狀態,及時到達現場進行處置;二是要及時匯報,發生學生心理異常情況時高職輔導員要及時上報給直系領導、保衛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匯報具體情況并聽取相關指示建議。“三人行,必有我師”,尤其是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同事,在面對學生心理突發狀況時,往往可以給予更專業的指導。
3.生命為本原則
生命高于一切。輔導員在處置學生心理問題時,一是要確保當事學生的生命安全,利用網格化隊伍或者可利用的人員資源保障學生生命無恙;二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價值,處置學生心理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對自我生命價值和他人生命價值產生懷疑,此時輔導員要引導學生重建生命意義。
4.發展看待原則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指出,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處置學生心理問題時,輔導員也要遵照發展的原則。對于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要用動態的眼光實時關注,注意其變化,在不同階段根據變化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法。
(二)具體心理問題的對應處置
1.入學適應問題的處置
當學生出現因為入學適應導致的心理異常行為時,輔導員要給予學生時間去消化改變。可通過私下談心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需求,給予其關愛,并為其提供建議。通過組織班級素拓活動等,加深班級學生之間的了解,促進感情交流。通過寢室長、班干等及時關注心理異常學生的狀態,幫助其慢慢適應環境。
2.原生家庭和家庭突發事故心理問題的處置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大的,高職院校輔導員應該積極和家長配合,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輔導員應建立并完善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制度,以更高效、更及時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讓學生的家長配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對于原生家庭和突發狀況造成心理異常的學生,輔導員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學生相應幫助,如經濟困難就要幫助其申請國家助學金等減輕思想和經濟壓力;要做到和家長緊密溝通,如父母離異造成的心理問題要引導其理解父母的行為并和父母取得聯系,實時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情況。
3.升學就業問題的處置
學生面臨此類心理危機時,輔導員首先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對學生的付出先給予肯定,并告知在大社會環境下這是正常現象,并非僅僅是個人因素;在此基礎上,輔導員發揮職業優勢,通過給當事學生推薦合適工作崗位、提供專升本備考技巧和院校報考建議等,幫助學生渡過心理難關。
4.情感問題的處置
面對情感問題引發的心理異常,輔導員要首先做到傾聽和陪伴,讓學生傾訴感情經歷和自我感受,其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生命觀和婚姻觀,并做好實時關注,給予學生時間自我消化。
5.其他特殊類型的處置
學生發生較為嚴重的其他特殊類型的心理異常行為時,借助心教干事、學生心教中心等尋求專業幫助,必要時轉介醫院治療。輔導員不是專業心理人士,要做的是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異常并做應急處置,而不是越俎代庖。尤其對于一些精神分裂、雙向情感障礙、重度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且緊急的學生,輔導員務必要依靠專業人士,不能憑借自己的感覺行事。
學生發生心理危機事件時,務必告知家長相關情況,若是需要進行醫院診斷,需要做好家長思想工作;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進行陪讀、休學等,需要家長緊密配合,做好家校共管。
五、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和處置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單單是心理問題,還涉及學生戀愛觀引導、職業規劃、資助育人、溝通技巧、談心談話要素等各個方面。輔導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通過“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浸潤,溫暖學生心理,呵護學生成長。
學生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班級管理、學風建設、學生就業規劃發展、校園危機事件應對等工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輔導員必須加強自身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更為游刃有余;另一方面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也是輔導員實現自身成長、促進自我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輔導員必須制訂學習計劃,加強自身學習,才能在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引路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參考文獻:
[1]浦昆華,尹可麗.新時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創新路徑選擇[J].黑龍江科學,2021(12):45-49.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2017-09-29.
[3]汪石果.關于做好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學研究,2021(7):121-122.
[4]張建燦.高校學生與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農家參謀,2020(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