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桃艷




[摘要]護生臨床實習是每一個護士成長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護理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同時,部分高職護生防范職業風險意識不強、法治觀念不強、專業知識薄弱、護理操作水平不高、職業責任感不強及醫院管理、學院管理不到位等導致高職護生臨床實習工作中發生職業風險情況較突出,所以,對高職護生臨床實習的管理需要更加科學、規范、合理。以降低高職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為著眼點,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對某高職學校2021屆(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院實習的390名高職護生進行調研,主要采取線上問卷、實習座談、個別訪談等,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護生實習過程中在職業暴露、護理差錯兩方面職業風險的發生率較高。因此,就其發生情況主要從學校、醫院、教師三個層面分析其發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進而提高高職護生職業風險防范能力,從而降低職業暴露、護理差錯兩方面的職業風險發生,最終使醫療護理安全得到保障。通過對2022屆高職護生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后,再次對某高職院校2022屆(2021年6月—2022年2月)在院實習的390名高職護生進行調查,同樣采用線上問卷、實習座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某校2022屆高職護生在醫院8個月的臨床實習中發生職業暴露、護理差錯率下降明顯,使得醫療護理安全、護生自身安全都得到了保障,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對學院內涵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關鍵詞]高職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144-03
為了全面、精確地掌握采取干預措施后2022屆高職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的發生情況,以及驗證本次研究提出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廣,同時不斷增強本次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于2019年10月中旬、2019年12月中旬對全市17家二級以上定點實習醫院的2020屆390名護生開展高職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問卷調查;于2021年10月1日至15日對全市17家二級以上定點實習醫院的2021屆390名護生開展高職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某校2021屆和2022屆390名高職護生。
(二)調查方法
首先取得高職護生的同意,采用不記名方式進行線上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干預前后均為390名高職護生,實習時間為期8個月,年齡18~2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距。
(二)高職護生在實習期間發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的類型
結合2021屆、2022屆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得出,2022屆較2021屆高職護生臨床實習期間發生護理差錯、職業暴露有明顯下降趨勢,詳見表1。
(三)高職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發生護理差錯(給藥錯誤)、職業暴露(針刺傷)的次數
結合2021屆、2022屆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得出,2022屆較2021屆高職護生臨床實習期間發生護理差錯(給藥錯誤)、職業暴露(針刺傷)的次數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詳見表2、3。
(四)關于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干預措施效果調查
通過兩次調查數據顯示,護生自認為臨床實習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主要集中在職業防護意識的培養、專業知識的提升、技術水平的提高,護生對這三項干預措施的認可率達100%,詳見表4。
三、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干預結果分析
為防范護生臨床實習易發生職業暴露、護理差錯等職業風險,我們采取了職業防護意識培養、提升專業知識、提高技術水平、規范操作、增強法律意識、增強責任心、相關培訓、強化溝通、增強抗壓能力9項主要干預措施。結果分析如下:
(一)職業風險干預后結果
職業暴露從26.92%下降到12.82%,護理差錯從14.35%下降到5.89%,醫療糾紛從5.38%下降到3.07%,心理傷害從3.07%下降到2.05%,其中職業暴露(針刺傷)發生1次的從85人次下降到36人次,發生2次的從23人次下降到15人次,發生3次的沒有下降;護理差錯(給藥錯誤)發生1次的從45人次下降到21人次,發生2次的從12人次下降到3人次,發生3次的從6人次下降到0人次。
(二)護生自認為干預措施有效情況
護生認為本次研究采取的干預措施有效情況為:100%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職業防護意識培養有效,100%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提升專業知識有效,100%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提高技術水平有效,99.74%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規范操作有效,97.44%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增強法律意識有效,99.23%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增強責任心有效,95.39%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相關培訓有效,93.86%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強化溝通有效,89.51%的高職護生認為干預措施中的增強抗壓能力有效。
(三)干預結果分析
1.職業暴露干預效果明顯及原因分析。從前后兩次調查結果對比可以看出,在實施干預后,職業暴露從26.92%下降到12.82%,下降了大約14個百分點,其干預效果明顯。其主要原因:(1)加強防風險意識培養。增設系統的護理職業風險防范課程12學時,在增加護生職業防護相關知識的同時,重點強化護生職業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2)課堂融入真實案例。教師通過采用大量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典型案例教學法等,將臨床上發生的護理差錯、職業暴露等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此對護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3)加強實習前操作技術再訓練。實習前各專業課程組對護生基本護理操作技術進行了再訓練,并組織學生進行了護理技能過關考核,操作考核中增加了對職業風險防范評價的環節。同時邀請了臨床資深護理專家對護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崗前培訓,通過以上措施,實現了對護生實習前專業知識、操作技術、職業風險防范意識等方面的再強化。
2.護理差錯干預效果明顯及原因分析。從兩次問卷調查結果對比來看,在實施干預后,護理差錯從14.35%下降到5.89%,下降了大約9個百分點,效果明顯。其主要原因是:(1)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學校從護生入學就開始注重護生職業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5.12護士節授帽儀式、宣誓等活動增強護生的職業責任感,通過每年職教活動周開展大量的技能比賽、技能展示,以此增強護生的操作技術水平和職業榮譽感,用大量臨床典型實例引導護生認識到因責任心不強導致嚴重后果,以增強護生職業責任感。如將口服降壓藥(從2床發到3床)發錯藥、輸液加錯藥并導致嚴重后果等典型臨床實例融入課堂,以此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2)創新實習管理體系。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業務水平精、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帶教。醫院嚴格執行了“一對一”師帶徒制度,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貫穿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加大了對實習護生的監管力度,實現了現代師徒制管理。
3.醫療糾紛干預效果明顯及原因分析。在實施干預后,醫療糾紛從5.38%下降到3.07%,下降了大約2個百分點,效果明顯。其主要原因是:(1)護生臨床實習期間護理差錯、職業暴露發生率降低,所謂溯本還需清源,通過提高護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使護生臨床實習時護理差錯和職業暴露發生率低,從源頭上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2)通過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及增設職業防風險課程,使護生溝通能力和法律意識得到了提高,使得在臨床實習工作時,做事更加認真、仔細、謹慎。
4.心理傷害干預效果不明顯及原因分析。在實施干預后,心理傷害從3.07%下降到2.05%,下降了大約1個百分點,效果不明顯。其主要原因是:(1)高職護生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遇事不能理智和冷靜對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2)專業心理教師缺乏,心理課程所占比例不足,對護生心理輔導不夠。
四、可行性對策及建議
通過問卷調查和結果分析,證實采取的干預措施是有效的,建議進一步加強,同時值得推廣。
(一)學校方面
1.增設職業防護意識培養、職業責任意識培養、心理健康培養、法律意識培養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強化護生職業防護、職業責任、法律意識等培養,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
2.促進“三教”改革,教法中增加典型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警示教學、應急演練等,強化護生專業水平、技術水平和操作規范。
3.助推學院內涵建設,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多下臨床實踐鍛煉,強化帶隊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和帶隊能力。
(二)教師方面
1.創新教學模式,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升自身臨床實踐能力,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2.注意調查研究,在教學或帶教過程中及時發現護生存在的問題,針對護生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預判,并作出相應的教學、教法改變。
3.多和護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護生學習、生活情況,同時做好心理健康狀況監測和心理疏導。
(三)醫院方面
1.嚴格落實護生臨床實習“三級”負責制度,實行護理部、護士長、帶教老師層層壓實管理,起到上級監督下級的作用。
2.嚴格執行“一對一”帶教管理制度,做到精準師帶徒,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一帶多,帶教質量不高。
參考文獻:
[1]蔣瑾,王丹.護理臨床實習帶教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77,195.
[2]呂倩.護理臨床實習帶教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人人健康,2019(2):285-286.
[3]龔麗清.湖南省某高職院校護生職業暴露與職業防護現狀的調查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20.
[4]周麗平,彭月娥,王敏,等.湖南省高職院校專職護理教師假期臨床實踐的效益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113-115.
[5]毛艷,何嬌,袁冬梅,等.臨床護理實習中護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問題與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