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吳軍霞

[關鍵詞]項目管理;運動訓練;專業排球項目;主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168-04
“教育質量工程”是我國現階段各高等教育院校生存發展以及內涵建設的主要著力點。課程教學作為切實提高教育質量的具體實踐環節,在有效的時限和資源條件下,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最高效化和最優化是高等教育借鑒項目管理理論應用于課程改革實踐的主要領域。同樣,運動項目主修課程作為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專業主干課程,不僅是實施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手段與路徑,還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研究如何切實提高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就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問題。本文以排球主修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將課程作為一個項目進行管理,通過整體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內容的設計、組織以及過程控制、評價等各環節進行課程內容體系的重組與改革實踐,以期為高等教育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項目管理理念應用在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現階段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專業主修課程作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主修課程如何在有效的課程教學內容、學時數、師資配備等條件下實現特色人才培養效果與培養質量的最優化就成為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源于管理學學科發展的項目管理理念與技術,是在20世紀中期開始運用在一系列類似工程、課題研究等任務性工作中的一種管理技術。項目管理理念是指在限定的資源、限定的時間內將一項工程、研究課題及活動等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去實現或超過設定的預期目標。項目管理最大的優勢是在有限資源、限定條件下的優化組織與實施、控制與評價等環節的嚴格把控與目標完成。因此,在高校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質量工程中借鑒項目管理理念與實施過程環節,是實現高校教學優質高效的一項有效途徑。
高等體育院校的運動項目主修課作為體現高等體育院校人才特色與保障特色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項目主修課程教學中借助項目管理理念,整合主修課程的有限資源,在轉換人才培養理念、合理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規劃內容學時的基礎上,協調教學過程中的各項組織要素、人員要素和評價要素等,對全過程全要素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控和引導,使師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課程學習的最優化,是運動項目主修課程實現專項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質量的主要改革和實踐方向。本研究借鑒項目管理理念與操作,以排球項目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排球專項主修課為改革試驗教學板塊,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機制等環節進行設計,探索高等體育院校運動項目主修課程教學改革與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可行性。
二、運動訓練專業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
排球課程是教育部規定體育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主修課程。排球項目主修課程作為高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的主干課程,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等國內相關運動訓練專業的排球項目主修課程進行調研,發現排球項目主修課程基本貫穿整個大學時期,在強調學生專項技戰術能力實踐的同時注重理論素養與能力的提升,一般是在大學一至三年級六個學期共500多個學時(每周不少于3次、8~10學時)的實踐教學,四年級設置4~6學時,用于學生技能實踐、教育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撰寫、指導等工作。但調研中也發現,一些任課教師會在每學期靈活安排理論課的講授與實踐,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專項教學理論素養的重視,會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加學習時數與任務布置。
同時,受限于近些年來地方性體育院校生源條件的有限性,學生入學后排球專項運動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且針對專項理論水平與專項教學訓練相關理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客觀現實,以專項運動技術提升、專項運動理論知識提升就成為目前各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排球項目主修課的共性問題。現階段,受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以教法、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的研究為提升排球項目主修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針對整個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板塊,對其進行整體化規劃、調控的改革卻幾乎沒有。
綜上所述,排球項目主修課程作為特色專項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評價方式的改革是適應社會發展、項目發展需求的大勢所趨。現階段,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的改革與嘗試較多,但缺乏對課程整體規劃、改革的研究。
三、影響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借助項目管理理念與技術思路,對影響地方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改革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在參照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設置相關指標問卷,就課程定位、課程規劃、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資力量、評價機制等變量進行權重賦值分析,通過專家問卷調查、數理分析等方法找出影響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改革的指標變量及其權重值,結果見表1。
(一)課程定位
課程設置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實踐環節,項目主修課程的目標定位關系著特色人才培養的實施方向。現階段,隨著我國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等體育行業板塊的不斷發展,傳統競技排球教練員、排球教師的專項人才培養目標也要緊隨社會發展需求,排球教練員不僅是排球技術的傳授者,更是排球文化的傳播者、排球賽事的組織者以及排球相關產業的從業者。目前我國多數排球主修課程仍然是偏向單一型教練員或教師培養為主,忽視復合型、知識型和實踐型的排球專項人才培養,因此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還是以傳統技戰術、裁判教學為主,忽視理論素養與理論能力的實踐,導致學生缺乏對排球項目發展趨勢、社會體育發展趨勢的判斷能力。觀念認知決定行為行動,對排球項目的認知、對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的認知與定位就成為影響其教學行動、學習行動的關鍵性內在促進力。
(二)課程規劃
課程設置中,課程學時總數、不同教學內容安排等的規劃是貫徹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規制力。作為一門貫穿大學四年生涯的專業課程,運動項目主修課程不僅是影響學生專業能力形成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影響學生對體育專業認知、體育行業認知以及行為價值觀的關鍵性課程。主修課程如何規劃課程技能學習、知識積累、能力培養、思政認知的融合,如何實現不同學年、學期學時數的增長與知識層面螺旋上升,如何保證教學預期目標與實際教學的最大契合,如何實現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的最優化就成為課程規劃的主要任務。因此,課程規劃不僅是影響和指導課程改革實現內涵式發展、落實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環節,還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主要中介,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是體現課程特色和人才培養內容實質的主要素材。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反映學科本質與發展規律,還要考慮社會文化的發展狀況、學生主體接受能力等。新課程改革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生成性教學理念,對專業主修課程內容的選擇提出了新的要求。專業主修課程作為承擔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主陣地,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考慮對學生思想、觀點、行為與習慣的培養和其終身學習的實踐能力。現階段,受社會體育發展形勢與群眾體育需求不斷升級的影響,運動訓練專業專項人才的培養就要綜合考慮本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專項課程核心素養等多角度的教學內容。但是,受傳統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傳統競技體育訓練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排球主修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側重于技戰術實踐教學,而理論分析、講授與學生實踐應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則較少。大量的文獻研究表明體育專業教學內容陳舊、教材內容脫離社會實際等現狀,并提出諸如提升理論課教學比重、提高學生科學訓練理論實踐運用能力等諸多策略。因此,如何在保證排球項目基礎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和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不斷保持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社會發展趨勢、排球項目發展趨勢等知識與技能傳授,達成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優化融合,就成為影響排球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四)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很大一部分要圍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展開。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是達成預期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體育院校在排球專項主修課程等項目主修課程改革實踐中非常重視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應用。例如程序教學法、競賽教學模式等被一線教師運用在排球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且效果明顯。因此,教學模式成為促進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五)師資力量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導力量和主要實踐者。因此,排球項目主修課程師資隊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程的改革實施。調研中發現,作為專業主修課程,運動訓練專業的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教師主要以高等體育院校畢業生為主,由于課程對專項技能要求較高,一些教師具備較高的排球專項技能和較高的運動技術等級,但專項理論素養、體育理論知識等與其他學科教師在專業理論素養方面有一定的差距,部分院校排球教師是高水平運動員退役轉型的教練型教師,其自身競技水平較高,但在教學能力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短板等,因此,很難保證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受場地條件、資金經費等條件的限制,入職后的師資培訓、教師專業素養持續提升等無法保障課程教學質量,也就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排球項目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模式培養。
(六)評價機制
作為引導和調控課程實施過程與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在規制力,評價機制是影響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新課程改革中,可持續性、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豐富和完善了原有終結性評價體系,還為多元評價機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排球科目課程改革成功與否、教與學互動效果能否實現最優化與課程教學質量能否保證最大化、科學的多元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有關。作為項目管理理念和技術實施的關鍵環節,在調控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技術手段就是連續性、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作用。因此,改革和完善課程評價機制、評價體系是達到預期教學改革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改革的主要路徑
項目管理理論應用于排球主修課程體系的改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基于預期目標的項目調控、實施過程與效果最大化的管理理念,更為現階段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思路借鑒。借鑒項目管理理念,以影響課程改革的主要因素為管理、調控、評價的主要內容,提出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的具體改革路徑。
(一)精準定位課程目標,明確專項人才培養任務
以新時代專項運動人才需求特征為課程改革導向,明確排球項目人才培養目標,即必須是具備扎實專項技能、排球運動項目發展史和排球教學與訓練科學理論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專項人才。
針對社會對群眾體育排球賽事、職業排球賽事、學生排球賽事以及終身體育鍛煉技能等多元化、專項化、專業化的需求趨勢,對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在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總任務和目標的原則下,通過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的教學實踐在進一步夯實和提升其排球專項技戰術技能實踐基礎上,提升其能夠綜合應用專項技能進行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教學對象的科學、合理組織教學訓練與參賽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在其職業生涯中進行有關排球理論、科學健身、排球文化(女排精神)等相關知識的講授與傳播。運動訓練專業排球項目主修課程作為一門貫穿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主干課程,必須承擔起新時代立德樹人、課程育人的責任與培養專項運動人才的任務。
(二)借助項目管理技術路線,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與內容板塊
借助項目管理技術路線,將排球項目主修課程視為一項總工程課題,對預期總目標進行階段式劃分,按照學年學期進行分板塊、程序化設計與安排,在不同學年學期段中選擇不同的教學調控、評價手段,使各課程內容模塊有機融合,呈現出技能實踐與理論內涵逐漸遞增、教學知識面螺旋上升的教學進度。
通過調研、論證,對排球項目和學科學習規律進行分層分解,分為技戰術技能實踐基礎板塊、技戰術理論與實踐提高板塊、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提升板塊、排球項目科學研究素養培養板塊,分別安排在1~4年級的7~8學期進行。各板塊間既體現排球項目特色,又兼顧項目人才培養規律,各板塊內容既互相聯結又逐層遞進。在對課程進行整體規劃時既遵照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進程,又從項目人才培養實際發展的需求出發,對全過程進行合理統籌與安排。
(三)構建知識、技能同建互融的教學內容
“學生核心素養”[5]的提出不僅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參考,還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指引。排球運動項目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身體運動文化、社會契約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體,排球項目主修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構建就要體現出其技能、知識和行為品德互構共融的一體化特色。
重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內容,將基本技戰術教學、比賽、裁判等知識進行互融,搭建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內容體系。按照課程規劃計劃與內容板塊,在大一階段重點突出專項技戰術運用能力培養和排球運動基本理論知識(發展史、技術原理、體能訓練、裁判規則)的掌握,大二階段突出專項技術教學能力培養(教案編寫與教學設計、內部教學實踐、教學競賽組織)與教育專業理論知識(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解剖學)的掌握,大三階段突出專項訓練能力(不同階段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執行方法手段、內部教學訓練實踐、裁判執裁能力)與訓練學專業理論(訓練學、生理學與損傷康復)知識的掌握,大四階段通過教學實習實踐檢驗后,返回學校進行查漏補缺學習,同時突出排球基礎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
(四)完善階段性評價機制與優化連續性評價體系
改革現階段排球項目主修課程的考評機制與形式,將由院系的教師進行期末排球專項技能考核以及排球理論成績為依據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習過程、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效果三方面的多元、綜合評價方式的運用;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進行個人差異化與整體共性評價相結合的以考促學、以評促學等考試形式。同時對任課教師等進行綜合性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等多元化評價考核,發揮以評促建、以評促優的教師長期發展機制。
將學生主體納入綜合考核機制中,不僅要從學習動機、出勤率、課堂表現、技戰術能力、教學實踐能力、畢業論文設計等全過程進行自評、互評評價,還要將學生的參與狀態與達成狀態等進行及時反饋與調控,以保證其在有限學時內實現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學習的最優化效果。
五、結語
專業主干課程能否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不僅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還要以學科發展規律與社會需求為基礎。高校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要從學科建設到課程定位、課程規劃、教學內容選擇與構建、教學方法與模式運用、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細致的調控與優化。因此,借助有關管理學理念與技術,對設計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中的各要素進行統籌考慮,重視以學生為本、以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為基礎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需求,是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的必需環節。
參考文獻:
[1]孫浩.黑龍江省高校“質量工程”項目管理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2.
[2]胡剛.基于項目管理的浙江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改善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4.
[3]池建.關于中國專業體育院校發展定位的思考:兼論體育院校的改革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1-6.
[4]鄭振國.我國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20.
[5]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