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梅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洪林幼兒園
我國國土面積廣袤,而農村面積相較于城市占比更大。但農村的教育水平相比城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設備配備、教育教學環境等方面。所以,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農村教育,不斷加強農村幼兒園、中小學的投資力度。作為農村幼兒園教師,也應積極地創新教學模式,挖掘農村鄉土資源,豐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材料,并開展獨具特色的鄉土區域活動,使幼兒園區域活動更加豐富,更具趣味性。
農村對于幼兒來說是最佳的玩樂去處,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挖掘鄉土資源,開展獨具特色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彰顯活力和獨特魅力。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趣味、生動、多樣的特點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能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鄉土資源能為幼兒營造出更具探索性、實踐性的活動環境,并且鄉土資源的開發和融合,也能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更加契合農村幼兒的發展需求,使幼兒園教育獨具特色。
例如,大眾熟知的“農業蔬菜基地”“農貿市場”等,以此為基礎構建的特色區域活動,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活動內容,在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同時,真正實現以幼兒為主體。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教師提前在幼兒園內或是幼兒園附近,預留出一些土地,用柵欄圍起來,作為農業蔬菜基地,并準備一些種植工具和蔬菜種子。等到種子發芽后,教師提前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小的農業商店,和幼兒一起開展“農貿市場”的互動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從農業種植到農產品銷售、蔬菜上餐盤等整個過程。
在開展“農業蔬菜基地”“農貿市場”活動之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蔬菜從播種到長成的動畫視頻,抑或者是讓孩子討論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以及喜歡原因。幼兒有了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再讓他們選出自己喜歡的蔬菜種子,帶領孩子去菜園耕種,讓幼兒了解蔬菜種植的小技巧和蔬菜成長需要的養分。
由于蔬菜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需要控制好特色區域活動開展的頻率,每隔2~3天,帶領孩子去菜園抓蟲、澆水、除雜草等,讓孩子扮演好農民的角色,親身體會蔬菜種植的過程;組織幼兒一起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制作種植日記:向幼兒講解我們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的來源,感悟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讓幼兒真實地感受田間勞作,從而學會尊重勞動、尊重農民;形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在提高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最后,等到蔬菜長成后,教師按照每種蔬菜的價格,引導孩子收獲蔬菜后進行商品交易,營造農貿市場氛圍,讓所有孩子都參與到活動中,學習與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孩子們就遇到的問題和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互相聽聽大家的種植過程、分享種植日記,讓孩子們都有所收獲。
游戲是幼兒發展和學習的重要途徑。為深度挖掘鄉土資源,加強鄉土資源與幼兒園活動的融合,幼兒園構建家園共育模式,使家長、幼兒園、社會加強合作,家長、幼兒、教師共同搜集鄉土材料,如稻草、樹葉、沙子、石頭等。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利用靈活的小手將熟悉的材料拼成多樣的圖畫,剪出一個個生動的物品。活動過程中,幼兒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樹立了良好的信心。
教師應意識到鄉土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積極為幼兒收集材料,使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多元化、特色化,并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家長的共同參與使教學引導更加科學,幼兒也更加積極。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民間的“跳房子”游戲,開展戶外大型體育游戲。家長、教師可大膽地嘗試,尋找、利用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物體或器械來搭建活動場地,將“跳房子”游戲和智力游戲結合起來,將日常較為常見的植物圖片放在不同的區域,讓孩子一邊跳,一邊找到相對應的種植位置,加強幼兒對植物、體育游戲的認識。
教師和家長還可以根據農村傳統風俗,以傳統民間游戲為范本,構建戶外大區域游戲活動,輔以對民間節日、傳統文化的相關講解,用通俗的語言,引導幼兒了解家鄉的民俗文化,凸顯地方特色文化,形成頗具鄉土氣息的活動氣氛。例如,在中秋佳節,結合農村“八月十五,番薯芋”、中秋博餅、拜月等習俗,開展一系列的中秋主題區域活動:組織幼兒一起學做“博狀元餅”,借鑒古時在中秋節用番薯、芋頭、柚子等來祭祀土地公和祖先的做法,向幼兒介紹古代的中秋拜月、供神靈等文化風俗。通過這些活動,幼兒體驗了農村中秋節的習俗,感受拜月、燒塔仔等熱鬧場景,激發幼兒對鄉土風俗的探究興趣,增強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幼兒年齡小,作為指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積極利用鄉土資源,營造開放的區域活動。在開展特色區域活動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喜愛、發展特點,設計活動主題,讓幼兒教學“活”起來。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組織幼兒共同收集相關區域材料,加強幼兒的參與感,提升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開展主題為“大豐收”的特色活動,教師組織幼兒到戶外收集活動材料,帶領幼兒們來到農田里、水稻旁,讓幼兒親眼見證大米、玉米的生產過程,親身體驗農村豐收的喜悅。幼兒在這一活動中既收獲了快樂,又深刻理解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又如主題活動“尋找春天的種子”,教師帶領孩子們走向樹林,在林間共同收集植物種子,然后將收集的種子帶回幼兒園中,組織幼兒一起進行種子栽種,然后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這便是對鄉土資源的有效利用。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參觀農民的勞作過程,以真實情境開展勞動教育,引領幼兒參觀稻田、蔬菜種植基地等。參觀結束回到幼兒園后,教師再適時引導,讓幼兒通過與大自然的一次次接觸,深深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達到五育并舉目標。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應充分認識到鄉土資源的重要性,發揮鄉土資源的獨有優勢,在教學中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獨具鄉土特色的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動腦能力,讓幼兒的思維得到發散。在特色區域活動中,幼兒得到全面發展。幼兒園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村幼兒教育,使農村幼兒園教學水平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