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峰 肖美麗 羅 莎
(1.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江西 南昌330045;2.江西農業大學國家級植物生產實驗示范教學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
“食用菌栽培學” 是一門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專業課。自20世紀80年代起,該課程一直廣受江西農業大學園藝、農學、植保等農科專業歡迎,每學年開課2 次,年度選修人數達200 人以上。
2021年11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贛府廳發〔2021〕35 號文件表明:推動我省從食用菌資源大省向產業強省轉變,要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培養高層次食用菌產業人才,培育食用菌產業創新團隊。在此背景下,培養新一代熟練掌握食用菌生產、育種及發酵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具有創新創業精神,應用實踐能力強且具有現代高效農業思維,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我?!笆秤镁耘鄬W”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總學時數為32 個(包括理論課20 學時, 實驗課12 學時), 講授內容包括五大塊:食用菌形態與分類、食用菌生理生態、菌種生產、代表性“贛菇”的生產技術及食用菌病蟲害防治。整個課程教學通過線上平臺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交互實施來完成,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其中線下課程教學注重理論指引,安排20 個課時數;線上教學注重知識理解與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安排12 個學時數。
整體實施過程以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的在線課程“蘑菇概論”為載體(https://www.icourse 16 3.org/course/HZAU-1002482002?from=searchPage),結合我省食用菌產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要求與產業發展前沿動態, 課程教學團隊及時梳理了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見表1),從教學價值上去蕪存菁,以緊密圍繞著我省食用菌增產、增效,更好地服務我省地方特色食用菌產業為主。同時,教學團隊秉承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關心的科技前沿、產業創新案例以圖片、PPT、微視頻、音頻或其他電子資源整合到線上教學資源庫中,用以配合線下教學,從而達到加深理論知識與產業發展融合共進, 增加課程的產業特性和吸引力的目的。

表1 “食用菌栽培學”線上、線下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以培養適應我省食用菌產業特色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教學團隊進行了新版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根據課程性質、課程任務及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新大綱設定了4 個課程目標,分別是:(1)熟悉食用菌生產的理論框架;(2)熟練掌握我省特色“贛菇”的生產技術;(3)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4)具有食用菌產業科研創新意識。以課程目標為導向,教學團隊修訂了課程性質、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核方法及評價體系,對新時代背景下本科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效果及學習目標做了明確要求,全面打造創新性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課程核心內容,教學團隊重新確定了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其中,線下課堂講授內容以核心且重要的概念類、記憶類、結構性的知識為重點。根據主題內容要求,講授食用菌形態與分類、營養方式、生長條件和病蟲害等核心知識點且制作思維導圖,以食用菌營養保健功能、 野生菌馴化栽培案例開展小組互動討論,目標是讓線下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更好地、全面地掌握靜態知識。而線上平臺、翻轉課堂中學習內容的設計形式主要以問題解決、探究、回憶在線下課程中的知識點和知識的個性化意義建構、視野拓展與創新意識培養等方面為主。由此,將拓展知識點如培養基制作、消毒滅菌、菌種分離及常規菌栽培技術等原理,通過線上課堂案例推送、課程論文、全方位課上教學評價體系、課外作業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微課、微視頻線上資源添加等教學手段實施,同時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設計等環節,目標是讓學生加強自主學習能力,能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提升解決復雜應用問題的能力。
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系統性、多樣化設計,采取加強師生線上線下互動、增加學生參與度的教學模式。線上平臺采用了論壇交互、基于微博、討論版、QQ 群等其他交互工具的交互(實時交互與非實時交互)和同伴互助等活動,以及線下教學采用翻轉課堂中師生、生生面對面協作交流的深度交互活動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在不同交互環境中的學習體驗提供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該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粉筆+黑板+課本”的單向注入式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考核評價方式進一步以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為原則,以產出培育為導向,實施全程覆蓋、多維度考核評價方式。
教學團隊合理分配了線上平臺視頻,如章節內容學習、問答、測試及電子資源自主學習和期末考試的成績占比。整個考核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比如線上平臺的視頻內容學習、課后作業、章節測試、討論參與度以及在討論組中的表現(主要通過活躍程度、學生互評方式等獲得), 也包括在線下教學中的課堂作業、課堂表現、實驗成績、探索性試驗設計等(主要通過教師評價及自我評價來獲得)。
課程團隊在課程評價中以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相結合等方式,設置了啟發式、過程式和綜合式三種效果評價方式。
該過程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表來進行。以我校2018、2019 級園藝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在課程實施前、后分別發出調查問卷。經調查問卷分析,結果表明:與傳統教學總體比較,75.3%的同學認為線上線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加強了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綜合性理解及掌握,提高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有利于良好的職業素質培養。
該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包括課堂討論、提問、作業等,及時提出反饋意見,引導學生改善學習狀態狀況。
從2020年第一學期與2021年第一學期教學效果來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拓寬了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應用創新能力,提高了每位學生都掌握食用菌生產的基礎原理與實踐操作能力。
據統計,以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的“食用菌栽培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至今,通過對學生課程總結、 綜述以及該門課專業知識的測試,同時結合啟發式評價和過程式評價的結果,以及通過對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與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結果表明: 該模式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進一步推進江西省食用菌產業轉型做出了有益嘗試。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后我?!笆秤镁耘鄬W”課程教學模式新嘗試,該模式的應用符合未來數智時代發展新趨勢?!笆秤镁耘鄬W”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顛覆了傳統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有效提高了我校學生的學習效率, 拓寬了專業知識面,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借助江西省加快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食用菌高級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契機,進一步將“食用菌栽培學”這一具有實用性課程和地方省屬農業高校占據的優勢資源充分融合,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線上資源體系,探索更多的課堂互動環節,為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