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農業農村局 康帥飛 任曉紅 金禹竹
農村宅基地事關農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大局。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落戶,遺留在農村的房屋長期無人居住管理,荒草叢生、破敗不堪,制約著鄉村建設;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機制不健全,長期未規劃農村宅基地,導致村民自建房亂占耕地現象時有發生。2020年9月,寶豐縣被確定為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寶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深入研究政策,樹立“管理是根基,改革是發展”的理念,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初步探索出了管理漸規范、改革有成效的宅改路徑。
寶豐縣總面積722 km2,常住人口50萬,共有農戶124 218戶,宅基地130 339宗,總面積3 373.33 hm2。其中,一戶多宅5 582戶,宅基地11 645宗,面積261 hm2;一戶一宅超占面積98 458戶,面積2 760 hm2,超占面積940 hm2;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占有宅基地3068戶,宅基地3126宗,面積72.59 hm2;一戶一宅不超占面積17 110戶,面積278.11 hm2。以上四種類型的閑置宅基地共有4 976宗,面積107.34 hm2。
近年,寶豐縣抓住機遇,把農村宅基地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貫徹“落實所有權、保障資格權、放活使用權”的要求,嚴守“三條底線”,摸清底數、積極實踐、大力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農村宅基地改革工作目標任務是9 283宗,已完成處置8 202宗,約148.44 hm2,占比88.36%。其中,一戶多宅有建筑物處置3 880宗,約68.11 hm2;閑置宅基地收回4 342宗,約80.33 hm2;審批宅基地482宗,面積9.28 hm2,有效改善了農村居住條件;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838宗,約19.13 hm2,用于改建農村圖書館、村史館、養老中心公共設施等。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發展農村餐飲、文化旅游等,增加農民財產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將長期破敗農房、荒蕪宅基地開展“一宅變四園”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閑置的土地房屋實現了高效利用,農村宅基地改革成為寶豐縣建設“鄉村強縣”的有效抓手。2021年12月15日,全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座談會在寶豐縣召開,寶豐縣以整治一戶多宅、違法違規占地為突破口,逐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與管理專報》(第2期),向全省推介寶豐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經驗。
寶豐縣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宅基地改革工作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用地新機制、加強生態保護、改善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1.高規格成立組織。寶豐縣成立了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靠前指揮,鄉鎮成立規劃委員會全面監管,村級宅基地協管員具體負責,責任單位通力協作。縣、鄉、村三級一體聯動,確保宅改工作扎實推進。
2.高標準制定方案。寶豐縣圍繞宅基地的分類處置、保障資格權和有償使用等七項改革內容,制定完善了農村宅基地分類處置、有償使用等意見和管理辦法八項。按照“一張藍圖保發展”總體思路,完成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綱要編制、縣域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2020—2035)。聯合河南城建學院對全縣299個行政村編制了“兩圖一書”(規劃現狀圖、規劃效果圖和規劃說明書)。本著“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結合寶豐縣農村住宅現狀、氣候條件、地形特點和傳統民居風貌等元素,編制了《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農村住房設計圖冊》(簡稱《圖冊》),《圖冊》分為五部分,對建筑風貌、戶型設計、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內容做了詳細的編制說明,共編入農村住宅設計方案9個,其中,每戶宅基地面積分為134 m2、167 m2、200 m2三種類型,一層、一層半、兩層等多種組合形式,基本滿足村民住宅建設的需要。政策制度“四梁八柱”的確立,確保宅改工作有據可依。
3.高方位確定試點。寶豐縣以問題為導向,按照產業基礎好、組織能力強、經濟基礎差、軟弱渙散村四種類型,選取試點村27個,做到地域全覆蓋、特點都體現、好壞都兼顧。通過先行先試、摸索探索,及時總結經驗,發現難點問題,研判處置辦法,推動宅基地制度改革科學有效。27個試點村1 143宗宅基地改革任務,已于2020年9月中旬全部完成,現進入全域推進階段。
1.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寶豐縣政策措施做到“公開、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讓群眾參與知曉;工作標準做到“公平、公正”,采取“四議兩公開”方式,農民集體自主協商解決宅基地資格權認定、一戶多宅處置、閑置宅基地收回等問題;村集體統籌管理使用收繳的有償使用費,使用情況定期公開、接受監督,消除了群眾“患不均”“怕吃虧”的顧慮。
2.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原則。寶豐縣公職人員、村“兩委”干部和農村黨員以身作則,帶頭按照政策與村集體簽訂協議,主動騰退不符合政策的宅基地,繳納有償使用費,并積極做其親友工作,形成示范帶動。
3.堅持先審批后建設原則。切實發揮鄉鎮規劃委員會的作用,嚴格落實河南省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建立申請、審查、審批、備案的村民自建房縣鄉村一條鏈管理制度,做到面積法定、風貌統一。
1.結合產業發展。寶豐縣采取出租、入股、合作和村集體及個人自營等方式,盤活利用騰退的宅基地,促進農村電商、民宿、漁具加工業等產業發展。比如:利用騰退宅基地發展“漁具加工+直播帶貨”,帶動萬余人就業,電商漁具產業從無到有,年網銷售額3億元,在國內漁具電商中名列前茅;邢記酒業公司利用閑置農房整合13家釀酒作坊,帶動邢莊村形成了產值3 500萬元的白酒產業。
2.結合集體經濟發展。寶豐縣用一戶多宅騰退的房屋和土地,結合供銷社系統改革,成立村級供銷合作有限公司,發展民宿、餐飲、文化產業等集體經濟,全縣所有行政村1/2以上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其中,王堂村利用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建成富有鄉愁味道的農家院,聞名全市;利用閑置宅基地建成醬菜加工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30萬元以上。
3.結合鄉村治理。寶豐縣把收回的閑置宅基地重新分配給需要建房的村民,保障戶有所居;把老舊房屋修繕改建為村民議事屋、家風議事屋,提升村集體的公信力,促進鄉村治理有力有效。如石橋鎮邢莊村、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王堂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4.結合人居環境提升。寶豐縣利用閑置宅基地搞公益建設,建花園、果園、菜園、游園,實現一宅變四園,進一步改善、美化農村人居環境。寶豐縣共創建人居環境示范村152個,達標村129個,趙莊鎮大黃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肖旗鄉朱洼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楊溝村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全縣作為全省6個鄉村建設行動先進縣之一上報農業農村部。
總之,寶豐縣通過宅基地改革的探索,逐步探索出了“四條道路”。一條農村建房規范之路。鄉規劃委員會的成立和運轉,促使農民形成建房須審批、施工須規范、外觀應統一的意識,高門臺、低房檐現象不復存在,鄉村有了統一的風貌。一條人居環境美化之路。空白宅基地的利用、無人宅院的修繕改造、廢棄危房的拆除,改變了農村破敗的局面,農村美的畫卷徐徐展開。一條集體經濟壯大之路。利用騰退的土地招商引資,因地制宜辦企業,發展集體經濟,讓農民的腰包更鼓了。一條鄉風文明、干群和諧之路。隨著環境的改善、三產的發展,農村陳規陋習少了、農民干事創業多了,鄰里互幫互助多了,干群和諧謀發展的勁頭大了。
在現有紙質審批的基礎上,依托寶豐縣農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統,開展農村宅基地審批全流程線上審批,提高服務效率;在縣、鄉兩級綜合行政執法巡查的基礎上,嘗試整合藍天衛士等監管系統,建立農村宅基地建房實時預警系統,實現實時監管,從源頭上遏制違法違規用地行為。
從目前寶豐縣的改革成效來看,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有利于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有利于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有利于維護農村公平正義,有利于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盤活利用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實現產業興旺和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徑。要站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扎實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盤活利用工作,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活力和內生動力。2022年底,全縣計劃打造不低于30個宅基地制度改革“示范村”。
農村宅基地信息化建設事關長遠,建立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對于全面掌握農村宅基地現狀、加強農村宅基地監督管理、規范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2022年底前,寶豐縣要完成數據庫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形成信息“一張圖”、管理“一條鏈”、監測“一張網”,實現宅基地業務數字化管理。
按照《2022年全省農村宅基地改革與管理工作要點》文件要求,寶豐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精神,堅持管理和改革兩手抓,實現農村宅基地管理規范、改革有效,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兩個確保”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