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農業農村局 劉云
社旗縣地處南陽盆地東緣,全縣轄16個鄉鎮(街道)257個行政村(社區),耕地面積8.67萬hm2。全縣總人口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46萬人。社旗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有249個分布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其中,貧困村85個。
近年,社旗縣緊緊圍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化特色產業體系。社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研究部署全縣農業特色產業工作,確定了“蔬菜、中藥材、林果”三項優勢特色產業作為社旗縣的扶貧主導產業。2020年社旗縣蔬菜、中藥材、林果優勢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1.5萬hm2,其中,蔬菜產業種植面積0.71萬hm2,中藥材種植面積達0.35萬hm2,林果種植面積達0.45萬hm2,產業遍布全縣16個鄉鎮(街道)。
1.社旗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副組長,多部門參與的高規格農業產業扶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委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統籌推進全縣蔬菜、中藥材、林果三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指導協調鄉鎮(街道)做好規劃設計、項目申報、主體入駐和帶貧模式設計等工作。同時要求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規格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本鄉鎮產業基地建設工作。
2.社旗縣要求各鄉鎮(街道)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制定產業基地三年發展規劃。
3.加強督導檢查。聯合有關部門定期督查各鄉鎮(街道)基地規劃、土地流轉、招商引資、主體入駐、項目推進、政策兌現、帶貧成效等工作,督查結果實行旬通報、月排名。
結合產業優勢,確定“蔬菜、中藥材、林果”三大扶貧產業,堅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政府扶持、龍頭帶貧”的發展思路,把打造縣級扶貧產業基地作為工作重點,打破地域限制,集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力量,在產業基地規劃區域內流轉土地、招商引資、集中打造,發展成果各鄉鎮共享。
社旗縣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扶持貧困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帶貧企業發展扶貧產業。
1.在扶持貧困戶方面,對勞動技能較強、自主發展產業、參與就業的貧困戶,依據產業規模或就業收入,直接給予產業就業獎補;對勞動能力較弱的貧困戶,優先安置公益崗位,實現就業增收;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放股份幫扶補助資金,投入到優勢產業基地,與龍頭企業抱團發展,直接獲得分紅收益;對貧困戶申請的扶貧貸款落實“兩免一貼”政策。
2.在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帶貧企業方面,對在縣鄉兩級扶貧產業基地內發展扶貧主導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基本農水配套和購置的必要生產設備給予資金扶持,對其流轉的土地給予補貼,對其生產用工免費進行培訓,對其購買的產業保險進行補貼,對帶貧企業優先落實貸款政策。
1.社旗縣組建了一支作風強硬,業務精通的專家服務團。結合社旗縣實際,充分利用縣鄉兩級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等領域的人才,經過嚴格遴選組建農業科技服務專家團,涉及種植、養殖、植保、畜牧等各個方面。
2.制定工作計劃。根據社旗縣農業發展實際,制定了社旗縣農業技術服務產業扶貧工作計劃,農技人員分包貧困村,依據每個貧困村農業產業扶貧規劃,因戶施策,為其量身定做脫貧技術幫扶計劃。
3.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按照科技先行、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渠道,大力宣傳農業科技扶貧工作中的新經驗、新模式、新成效。
4.通過培訓班、示范現場、田間學校等方式,實現技術指導常態化。
1.轉移就業型。貧困戶與帶貧企業簽訂勞務協議,貧困戶通過務工獲得工資性收益。
2.土地入股型。貧困戶將自有土地作為資本入股帶貧企業,年分紅可超過同等土地流轉金。
3.反租倒包型。貧困戶將帶貧企業流轉的土地反租過來,按照帶貧企業的要求,統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并依據協議約定獲得效益分成。
4.訂單收購型。新型農業主體與貧困戶簽訂訂單收購協議,按照新型農業主體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實現抱團發展。
5.托管經營型。引導帶貧主體,對貧困戶發展的產業進行托管,簽訂托管協議,貧困戶不直接參與經營,依據協議約定獲得收益。
6.股份幫扶型。對不能直接從事產業就業脫貧的缺勞動力貧困戶,直接以股份幫扶資金參與企業經營,獲得固定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