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陳紅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新型經營主體,不僅要帶領基層農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還要具體負責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新形勢下,新型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大都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如何發揮他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效參與村“兩委”班子隊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一些省份的村落改革早,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管理思路,但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仍然受制于自然、經濟、政策、傳統等因素,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仍然面臨不少困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不少學者深入農村實地調研,搜集了大量數據,不斷發現農村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針對目前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經濟認識不足情況,本文作者在驛城區田莊村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了村落的土地資源情況、人口情況、基層組織架構情況以及產業布局等,還通過走訪、座談會等收集了村民的意見想法。田莊村耕地總面積412.34 hm2,總人口5530人,農業人口占比較大。從訪談情況來看,村民對于新型經營主體作用的認識并不清晰,大部分群眾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大部分收入靠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沒有致富技能,因此,很難形成規模產業,新型經營主體也很難發揮作用。
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農業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主,甚至返鄉農民工等群體是新型經營主體的重要的人才資源。田莊村目前已經在逐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利用線上線下學習、觀摩交流等方式,不斷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的素質和技術水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只有具備一定的生產技能和致富能力,有更豐富的實際經驗和管理才干,才能夠發揮所長,助力鄉村基層組織管理,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由于近幾年國家倡導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元化,鼓勵各行各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型經營主體的準入門檻,容易造成水平層次不齊、主體管理分散的情況。由于新型經營主體分散化,無法集中利用資源,生產效率也降低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繁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規模化、集約化,新型經營主體的集中有利于統一管理,創造更大的效益。
目前,大多數的新型經營主體都沒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僅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是被明確承認的。由于政府并無相關政策或者管理辦法出臺,法律層面更沒有相關依據,新型經營主體管理層次不齊,其權利也得不到保障,此外,由于沒有管理辦法,農村很難形成一定規模的合作社,合作業務難以開展,產業水平較低。
任何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和健康發展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從政策上來說,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為例,離不開政府稅費減免、貸款幫扶以及項目資金投入等,此外,農村在發展集體經濟時需要建立起良好的考核機制,這也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因此,政府應當有效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但目前許多省市對于農村相關政策還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培育和扶持力度也不夠,致使一些帶頭人選進村委還不能很好發揮作用。
新型經營主體需要從組織領導層面統一思想認識,從黨的方針政策出發,結合鄉村實際,成立并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在新型經營主體中發掘帶頭人,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做到密切聯系群眾,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為了進一步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應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從工作上來說,給予帶頭人支持鼓勵,既要改善工作環境,給予他們干事創業的信心,又要鼓勵干部依法行使職權,在守法的前提下大膽干事,發揮帶頭作用;從經濟上來說,要加大財政投入,改善新型經營主體的硬件投入,例如更先進的耕作機械及收割設備等;上級組織要及時關注新型經營主體的工作情況和思想狀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他們能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而無后顧之憂。
農業生產也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根本途徑。新型經營主體來自各行各業,其帶頭人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此推動所在領域不斷發展生產,助力鄉村集體經濟振興。從政府層面來講,更要協助其引進創新管理模式,在吸收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等優秀人才之后,更要不斷發揮創新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發展的新要求。
新型經營主體要承擔培養、帶動和支持返鄉創業人員進行創業發展任務,組織實施農村“雙創”帶頭人培育行動,貫徹落實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等人才回鄉計劃,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助推農業現代化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應當不斷鞏固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為產業發展提供助力,為農村的全面發展注入新動力。新型經營主體內部要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凝聚力,建立保障機制,激發領導干部們的工作熱情,不斷培養其創新能力,發揮示范效應,重視人才培養,實現鄉村經濟、鄉村管理的可持續發展。